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感应线圈和通道侧边布置的中间包电磁感应装置,由中间包、感应线圈、耐火墙、感应通道、承钢腔、大包水口受钢器、中间包浇铸腔和中间包浇铸水口组成,耐火墙位于中间包中部,承钢腔和中间包浇铸腔之间通过耐火墙隔离,耐火墙内设感应线圈,感应线圈两侧设感应通道,实现对钢水的感应加热和夹杂物去除,感应通道一端连接承钢腔,另一端连接中间包浇铸腔,从感应通道流出的钢水进入中间包浇铸腔,中间包浇铸腔连接中间包浇铸水口,合格钢水通过中间包浇铸水口进行浇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传统中间包的大包水口中心线与中间包浇铸中心线之间间距很紧凑,难以布置电磁感应装置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感应线圈和通道侧边布置的中间包电磁感应装置。
技术介绍
恒温浇铸和非金属夹杂物去除是现代连铸生产的重要课题,寻找一种合适的温度 补偿和夹杂物去除手段,尤其是对于小于50 μ的夹杂物的去除,一直是炼钢连铸工程技术 人员的努力方向。近年逐步推广应用的中间包电磁感应装置(中间包磁动式精炼装置)正是 一种中间包温度补偿和夹杂物去除最有效的手段。如图1所示,传统布置的中间包电磁感 应装置,感应线圈2布置于接收大包钢水的承钢腔5和中间包浇铸腔8之间,感应线圈2沿 大包水口(大包水口受钢器6)浇铸方向中心线布置,感应线圈2两侧的感应通道4,7和中 间包长轴垂直,这种布置要求连铸机大包水口(受钢器6)和中间包水口 9中心线之间中心 距必须足够大,以保证足够感应线圈2安装空间和足够的左感应通道4和感应通道7的长 度。因此,对于新建工程,这个要求只要在工程的前期设计阶段予以考虑即可实现。而对于 技改工程,由于大包水口和中间包水口中心距已经无法改变,即使要改变,改造工作量大, 且影响既有生产,所以寻求一种在大包水口和中间包水口中心距非常有限且不能改变的条 件下的新型中间包电磁感应装置是本专利的目的,感应线圈和通道侧边布置的中间包电磁 感应装置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线圈和通道侧边布置的中间包电磁感应装 置,该装置把感应线圈和通道布置在中间包内大包长水口中心线的一侧(左边或者右边), 实现金属溶液内部温度补偿和微小夹杂物分离和去除。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感应线圈和通道侧边布置的中间包电磁感应装置,由中间 包1、感应线圈2、耐火墙3、左感应通道4、承钢腔5、大包水口受钢器6、右感应通道7、中间 包浇铸腔8和中间包浇铸水口 9组成,其中,感应线圈2、耐火墙3、左感应通道4、承钢腔5、 右感应通道7、中间包浇铸腔8和中间包浇铸水口 9均位于中间包1内,大包水口受钢器6 位于承钢腔5内,耐火墙3位于中间包1中部,承钢腔5和中间包浇铸腔8之间通过耐火墙 3隔离,耐火墙3内设感应线圈2,感应线圈2两侧设左感应通道4和右感应通道7,实现对 钢水的感应加热和夹杂物去除,左感应通道4和右感应通道7 —端分别连接承钢腔5,另一 端分别连接中间包浇铸腔8,从左感应通道4和右感应通道7流出的钢水进入中间包浇铸腔 8,中间包浇铸腔8连接中间包浇铸水口 9,合格钢水通过中间包浇铸水口 9进行浇铸。本技术中,感应线圈2、左感应通道4和右感应通道7布置在中间包2内大包 长水口浇铸中心线的一侧(左边或者右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大包水口流出钢水经大包水口受钢器6进入承钢腔 5,钢水在承钢腔5停留后经由侧面布置的左感应通道4和右感应通道7,在电磁感应作用 下,对钢水进行温度补偿和非金属夹杂物去除,左感应通道4和右感应通道7流出的钢水进3入中间包浇铸腔8,在此,合格温度和低非金属夹杂的纯净钢水经中间包浇铸水口 9进行连 续浇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把感应线圈和通道布置在中间包内大包长水口中心线 的一侧(左边或者右边),解决了传统中间包大包水口中心线与中间包浇铸中心线之间间距 很紧凑,难以布置电磁感应装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布置的中间包电磁感应装置(电磁感应装置沿大包水口浇铸方向中心 线对称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示意图,感应线圈和通道侧边布置的中间包电磁感应装置(感 应线圈和感应通道布置在大包水口浇铸中心线的一侧)。图中标号1为中间包,2为感应线圈,3为耐火墙,4为左感应通道,5为承钢腔,6 为大包水口受钢器,7为右感应通道,8为中间包浇铸腔,9为中间包浇铸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装置由中间包1、感应线圈2、耐火墙3、左感应通道4、承钢腔5、大 包水口受钢器6、右感应通道7、中间包浇铸腔8和中间包浇铸水口 9组成。其中承钢腔5 和中间包浇铸腔8之间通过耐火墙3隔离开来,耐火墙3内设感应线圈2,并在感应线圈2 两侧设左感应通道4和右感应通道7,实现对钢水的感应加热和夹杂物去除,从左感应通道 4和右感应通道7流出的钢水进入中间包的浇铸腔,合格钢水通过中间包浇铸水口 9进行浇 铸。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大包水口流出钢水经大包水口受钢器6进入承钢腔 5,钢水在承钢腔5停留后经由横向布置的左感应通道4和右感应通道7,在电磁感应作用 下,对钢水进行温度补偿和非金属夹杂物去除,左感应通道4和右感应通道7流出的钢水进 入中间包浇铸腔8,在此,合格温度和低非金属夹杂的纯净钢水经中间包浇铸水口 9进行连 续浇铸。权利要求1.一种感应线圈和通道侧边布置的中间包电磁感应装置,由中间包(1)、感应线圈 (2)、耐火墙(3)、左感应通道(4)、承钢腔(5)、大包水口受钢器(6)、右感应通道(7)、中间 包浇铸腔(8)和中间包浇铸水口(9)组成,其特征在于感应线圈O)、耐火墙(3)、左感应通 道(4)、承钢腔(5)、右感应通道(7)、中间包浇铸腔(8)和中间包浇铸水口 (9)均位于中间 包(1)内,大包水口受钢器(6)位于承钢腔(5)内,耐火墙(3)位于中间包(1)中部,承钢 腔(5)和中间包浇铸腔⑶之间通过耐火墙(3)隔离,耐火墙(3)内设感应线圈O),感应 线圈(2)两侧设左感应通道(4)和右感应通道(7),实现对钢水的感应加热和夹杂物去除, 左感应通道(4)和右感应通道(7) —端分别连接承钢腔(5),另一端分别连接中间包浇铸 腔(8),从左感应通道(4)和右感应通道(7)流出的钢水进入中间包浇铸腔(8),中间包浇 铸腔( 连接中间包浇铸水口(9),合格钢水通过中间包浇铸水口(9)进行浇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和通道侧边布置的中间包电磁感应装置,其特征在 于感应线圈O)、左感应通道(4)和右感应通道(7)布置在中间包( 内大包长水口浇铸中 心线的一侧。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感应线圈和通道侧边布置的中间包电磁感应装置,由中间包、感应线圈、耐火墙、感应通道、承钢腔、大包水口受钢器、中间包浇铸腔和中间包浇铸水口组成,耐火墙位于中间包中部,承钢腔和中间包浇铸腔之间通过耐火墙隔离,耐火墙内设感应线圈,感应线圈两侧设感应通道,实现对钢水的感应加热和夹杂物去除,感应通道一端连接承钢腔,另一端连接中间包浇铸腔,从感应通道流出的钢水进入中间包浇铸腔,中间包浇铸腔连接中间包浇铸水口,合格钢水通过中间包浇铸水口进行浇铸。本技术解决传统中间包的大包水口中心线与中间包浇铸中心线之间间距很紧凑,难以布置电磁感应装置问题。文档编号B22D11/11GK201922007SQ20112000122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5日专利技术者徐冰, 程煌, 陈骥 申请人:上海东震冶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应线圈和通道侧边布置的中间包电磁感应装置,由中间包(1)、感应线圈(2)、耐火墙(3)、左感应通道(4)、承钢腔(5)、大包水口受钢器(6)、右感应通道(7)、中间包浇铸腔(8)和中间包浇铸水口(9)组成,其特征在于感应线圈(2)、耐火墙(3)、左感应通道(4)、承钢腔(5)、右感应通道(7)、中间包浇铸腔(8)和中间包浇铸水口(9)均位于中间包(1)内,大包水口受钢器(6)位于承钢腔(5)内,耐火墙(3)位于中间包(1)中部,承钢腔(5)和中间包浇铸腔(8)之间通过耐火墙(3)隔离,耐火墙(3)内设感应线圈(2),感应线圈(2)两侧设左感应通道(4)和右感应通道(7),实现对钢水的感应加热和夹杂物去除,左感应通道(4)和右感应通道(7)一端分别连接承钢腔(5),另一端分别连接中间包浇铸腔(8),从左感应通道(4)和右感应通道(7)流出的钢水进入中间包浇铸腔(8),中间包浇铸腔(8)连接中间包浇铸水口(9),合格钢水通过中间包浇铸水口(9)进行浇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骥,程煌,徐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震冶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