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中药,所述中药的组份按重量比为杜仲10~15g、山茱萸10~15g、桃仁10~15g、益母草10~15g、红花10~15g、乌药3~5g、小茴香3~5g、败酱草15~20g、桂枝9~12g、鳖甲10~15g、田三七粉9~12g、土鳖虫9~12g、甘草3~6g,上述诸药配伍使用对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有独特功效,治疗时间短,效果显著,而且无任何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药物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中药配方。
技术介绍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占生育年龄妇女的5%-20%。其主要表现为继发性病经、性交瘤、盆腔痛、月经异常、不孕等。目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主要有口服西药,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口服西药西医一般采用激素疗法,但是,激素疗法副作用太大,治疗有其局限性,而手术治疗对生育年龄的妇女来说,很难接受。一般手术的复发率在80%以上,而且手术本身的创伤,就容易使子宫内膜产生异位。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历史已经很久,由于中药独有的用药安全性、无创伤和治疗效果好而受到患者的欢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中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中药,所述中药的组份按重量比为杜仲10~15g、山茱萸10~15g、桃仁10~15g、益母草10~15g、红花10~15g、乌药3~5g、小茴香3~5g、败酱草15~20g、桂枝9~12g、鳖甲10~15g、田三七粉9~12g、土鳖虫9~12g、甘草3~6g。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药的组份按重量比为杜仲15g、山茱萸10g、桃仁10g、益母草15g、红花10g、乌药3g、小茴香3g、败酱草20g、桂枝9g、鳖甲10g、田三七粉9g、土鳖虫9、甘草6g。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药的组份按重量比为杜仲15g、山茱萸15g、桃仁15g、益母草15g、红花15g、乌药5g、小茴香5g、败酱草20g、桂枝12g、鳖甲15g、田三七粉10g、土鳖虫9g、甘草3g。上述组份中,杜仲,可补肝肾,强筋骨,主治肝肾不足,腰痛,足膝萎弱,山茱萸,含糖类和有机酸类,其性平,味酸、涩,无毒,其果实含山茱萸甙、皂甘甙、维生素A、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等,功能壮元气、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蜕,主治肾虚、耳鸣、耳聋、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寒热、虚汗不止、月经不调、除风逐气、破症结等;桃仁含苦杏仁甙、苦杏仁酶、脂肪油等,性平,味苦、甘,功能主治,活血祛痰,润肠通便,用于经闭、痛经、症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益母草含益母草碱、水苏碱、芸香甙、延胡索酸,另含益母草碱甲、乙等,微寒,味苦、辛,功能主治,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红花含红花甙,红花黄色素。另含脂肪油,称红花油,是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亚油酸、亚麻酸、油酸等油脂类。味辛、性温,是中医常用的传统妇科良药。我国古医书中均有详实的记载和论述,能通经治血,能补能泻,能破能养,可行可导;乌药含多种倍半萜类成分香樟烯、香樟内酯、羟基香樟内酯、乌药醇、乌药醚、异乌药醚、乌药酮,性味,性温,昧辛,功能主治,顺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痛经;小茴香,含茴香醚、α-茴香酮、甲基胡椒酚、茴香醛等,性温,味辛,功能主治,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含白花败酱甙、莫罗忍冬甙、番木鳖甙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用于阑尾炎、痢疾、肠炎、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桂枝,本品挥发油以桂皮醛为主,尚有乙酸桂皮酯,镇痉作用,本品有抑制中枢神经作用,抗菌作用对病原性丝状菌有抑制作用,功用温经通脉,发汗解肌,主治风寒表证,伤风头痛,中风自汗,经闭症瘕;鳖甲性偏平和,味咸,有补肾滋阴、破瘀散结的作用,滋养同时兼祛瘀,除用于肾阴不足、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外,还用于肝脾大、肝硬化、闭经等;田三七粉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料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大肠下血,妇女血崩,产后出血,产后血多,男妇赤眼,无名痈肿,虎咬虫伤等,田七主要含六种皂甙和谷甾醇、胡萝卜甙、黄酮类化合物。皂甙是人参的主要成分,对增强体力,改善心肌氧代谢,提高动物缺氧的耐受力很有作用,谷甾醇和胡萝卜甙能降血脂,而黄酮类化合物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增加血管弹性的有效成分;土鳖虫又称土元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是一种名贵的凉性中药,味咸、寒,有毒,可逐瘀、破积、通络、理伤,是治疗闭经、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等症的重要药物;甘草,补脾益气,清扫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甘草补脾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有调和诸药作用;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并有“腑以通为用”的观点,故以活血通腑之法,则立见其效。不过,本法用以治疗热郁血瘀、气滞血瘀者疗效最佳,一般应在经前7-10天开始服药,服至月经第5天才停服。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连服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轻者服1个疗程即愈,重者需服2-3个疗程。眼药后痛经、性交痛、肛门坠胀痛等症状会很快消失,上述诸药配伍使用对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有独特功效,治疗时间短,效果显著,而且无任何副作用。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实施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中药,所述中药的组份按重量比为杜仲15g、山茱萸10g、桃仁10g、益母草15g、红花10g、乌药3g、小茴香3g、败酱草20g、桂枝9g、鳖甲10g、田三七粉9g、土鳖虫9、甘草6g。另一种实施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中药,所述中药的组份按重量比为杜仲15g、山茱萸15g、桃仁15g、益母草15g、红花15g、乌药5g、小茴香5g、败酱草20g、桂枝12g、鳖甲15g、田三七粉10g、土鳖虫9g、甘草3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中药,其特征是:所述中药的组份按重量比为杜仲10~15g、山茱萸10~15g、桃仁10~15g、益母草10~15g、红花10~15g、乌药3~5g、小茴香3~5g、败酱草15~20g、桂枝9~12g、鳖甲10~15g、田三七粉9~12g、土鳖虫9~12g、甘草3~6g。
【技术特征摘要】
1.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中药,其特征是所述中药的组份按重量比为杜仲10~15g、山茱萸10~15g、桃仁10~15g、益母草10~15g、红花10~15g、乌药3~5g、小茴香3~5g、败酱草15~20g、桂枝9~12g、鳖甲10~15g、田三七粉9~12g、土鳖虫9~12g、甘草3~6g。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中药,其特征是所述中药的组份按重量比为杜仲15g、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淑琴,
申请(专利权)人:余淑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