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电池阵列用二极管串并联保护组件,包括:设置在太阳电池阵列的总正极端和总负极端之间的多个串联的旁路二极管,每个旁路二极管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金属过渡片和第一陶瓷片;由总正极端引出的多个并联的防反充二极管,多个并联的防反充二极管下方设置有第二金属过渡片和第二陶瓷片;采用烧结工艺分别与旁路二极管和防反充二极管电连接的总导电带;所述旁路二极管、第一金属过渡片、第一陶瓷片、防反充二极管、第二金属过渡片、第二陶瓷片与总导电带连接后,共同灌装在散热板上;由旁路二极管引出的第一输出端子以及由防反充二极管引出的第二输出端子设置散热板周围。本发明专利技术安装方便,散热效果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电池阵列用二极管串并联保护组件。
技术介绍
近年来,太阳能电池发电技术的应用迅速地往市场化发展,随之相应的太阳电池阵列用配套部件也相应而生。这些配套部件以端子盒的形式出现,在端子盒里面串接或并接太阳电池阵列用保护器件,之后再与外部的太阳电池阵列相连。目前,端子盒的二极管与散热片之间通常是通过焊接进行传导散热的,常规的手工焊接对焊接温度的高低,焊料的多少,焊接的时间掌握不好。温度过低,焊接时间过短容易造成脱焊、虚焊;温度过高,焊接时间太长对二极管就会造成损坏;另外,手工焊接工效太慢,不适宜组织生产。因此,对端子盒二极管的群焊技术进行攻关是关系到质量控制和生产组织的关健所在。在申请号为200510071703.4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端子盒及其安装方法。在该专利申请中,旁路二极管由台面型裸芯二极管和与所述台面型裸芯二极管连接在一起同时将裸芯二极管保持在其间的一对导体板构成。各个导体板叠加在沿他们的平面方向并列设置的基板上的端子板上,给每个叠加的部分施加超声波以连接它和对应的端子板。因此,焊接操作可以在更短周期的时间内进行,由此抑制了温度的升高。在没有负面影响整流器件和导体板之间的连接确保了连接的可靠性。而且,由于通过超声焊接的导体板和端子板的连接面积通常比电阻焊接的大,所以在将由整流器件主体产生的排热放以排除端子板的散热特性是良好的。但是,所述裸芯二极管只是旁路二极串联连接的, 不包括太阳电池方阵必用的防反充二极管,且所有二极管都安装在接线盒内,盒内受有限的散热空间及接线盒结构和材料的限制,对盒内二级管热性能要求较高,而且盒内焊点较多,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散热性能良好的太阳电池阵列用二极管串并联保护组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电池阵列用二极管串并联保护组件, 包括设置在太阳电池阵列的总正极端和总负极端之间的多个串联的旁路二极管,每个所述旁路二极管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金属过渡片和第一陶瓷片;由所述总正极端引出的多个并联的防反充二极管,所述多个并联的防反充二极管下方设置有第二金属过渡片和第二陶瓷片;采用烧结工艺分别与旁路二极管和防反充二极管电连接的总导电带;所述旁路二极管、第一金属过渡片、第一陶瓷片、防反充二极管、第二金属过渡片、第二陶瓷片与所述总导电带连接后,共同灌装在一散热板上;由所述旁路二极管引出的第一输出端子以及由所述防反充二极管引出的第二输出端子,所述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设置所述散热板周围。可选的,在所述的太阳电池阵列用二极管串并联保护组件中,所述旁路二极管、第一金属过渡片、第一陶瓷片、防反充二极管、第二金属过渡片、第二陶瓷片与所述总导电带封装在一管壳内部,所述总正极端、总负极端、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封装在所述管壳外部。可选的,在所述的太阳电池阵列用二极管串并联保护组件中,所述旁路二极管为肖特基二极管,所述防反充二极管为大电流二极管。可选的,在所述的太阳电池阵列用二极管串并联保护组件中,所述旁路二极管和防反充二极管的数量均为三个。可选的,在所述的太阳电池阵列用二极管串并联保护组件中,所述第一金属过渡片和第一陶瓷片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二金属过渡片和第二陶瓷片的数量为一个。可选的,在所述的太阳电池阵列用二极管串并联保护组件中,所述总导电带为镀镍铜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所述旁路二极管、第一金属过渡片、 第一陶瓷片、防反充二极管、第二金属过渡片、第二陶瓷片与所述总导电带连接后,共同灌装在一散热板上,即,多个旁路二极管串联在一起,多个防反充二极管并联在一起之后,采用灌装半包工艺封装在散热板上,安装方便,并且有利于散热;另外,采用烧结工艺总导电带直接与旁路二极管和防反充二极管相连接,可减少因焊点多而造成的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太阳电池阵列用二极管串并联保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太阳电池阵列用二极管串并联保护组件的壳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太阳电池阵列用二极管串并联保护组件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太阳电池阵列用二极管串并联保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太阳电池阵列用二极管串并联保护组件的壳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太阳电池阵列用二极管串并联保护组件的电路示意图。所述太阳电池阵列用二极管串并联保护组件包括设置在太阳电池阵列的总正极端10和总负极端20之间的多个串联的旁路二极管110,每个旁路二极管110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金属过渡片111和第一陶瓷片112 ;由总正极端10引出的多个并联的防反充二极管120,所述多个并联的防反充二极管120下方设置有第二金属过渡片121和第二陶瓷片 122 ;所述太阳电池阵列用二极管串并联保护组件还包括采用烧结工艺分别与旁路二极管110和防反充二极管120电连接的总导电带;旁路二极管110、第一金属过渡片111、第一陶瓷片112、防反充二极管120、第二金属过渡片121、第二陶瓷片122与总导电带连接后, 共同灌装在散热板140上;所述太阳电池阵列用二极管串并联保护组件还包括由旁路二极管110引出的第一输出端子113以及由防反充二极管120引出的第二输出端子123,所述第一输出端子113 和第二输出端子123设置散热板140周围。所述旁路二极管110、第一金属过渡片111、第一陶瓷片112、防反充二极管120、第二金属过渡片121、第二陶瓷片122与所述总导电带连接后,共同灌装在散热板140上,即, 多个旁路二极管110串联在一起,多个防反充二极管120并联在一起之后,采用灌装半包工艺封装在散热板140上,安装方便,并且,有利于均勻的散热。所述总导电带采用烧结工艺直接与旁路二极管110和防反充二极管120相连接, 可减少因焊点多而造成的损耗。具体的说,可采用专用的焊料、通过专用的工夹具烧结而成,可减少现在人工焊接造成的不足。其中,所述总导电带优选为镀镍铜带,所述总导电带由第一分支131、第二分支132、第三分支133、第四分支134、第五分支135、第六分支136、 第七分支137、第八分支138共同组成。当然,所述总导电带的形状和分支数量并局限于上述描述,其可根据旁路二极管110和防反充二极管120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作相应的调整。继续参考如图2,并结合图1,所述旁路二极管110、第一金属过渡片111、第一陶瓷片112、防反充二极管120、第二金属过渡片121、第二陶瓷片122与所述总导电带灌装在散热板140上,并且共同封装在一管壳30内部,所述总正极端10、总负极端20、第一输出端子 113和第二输出端子123则封装在管壳30外部。可选的,所述管壳30可通过散热板140上的安装孔141和142与散热板140固定安装在一起,然而应当认识到,所述管壳30与散热板140还可采用其它方式固定在一起。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旁路二极管110为肖特基二极管,防反充二极管120为大电流二极管。将防止太阳电池产生热斑效应的肖特基二极管,以及保护太阳电池阵列的防反充二极管,通过串联和并联的方式,有效形成各路端子,可起到保护太阳阵列,同时降低分立器件在电路中损耗的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电池阵列用二极管串并联保护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太阳电池阵列的总正极端和总负极端之间的多个串联的旁路二极管,每个所述旁路二极管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金属过渡片和第一陶瓷片;由所述总正极端引出的多个并联的防反充二极管,所述多个并联的防反充二极管下方设置有第二金属过渡片和第二陶瓷片;采用烧结工艺分别与所述旁路二极管和防反充二极管电连接的总导电带;所述旁路二极管、第一金属过渡片、第一陶瓷片、防反充二极管、第二金属过渡片、第二陶瓷片与所述总导电带连接后,共同灌装在一散热板上;由所述旁路二极管引出的第一输出端子以及由所述防反充二极管引出的第二输出端子,所述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设置所述散热板周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晖,杨忠武,关世瑛,王金秋,冷国庆,齐化龙,魏来,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八达通用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