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渤涛专利>正文

一种无避让型立体停车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89814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避让型立体停车位(100),包括与下基础(1)固定连接的下轨道(2)、移动驱动机构(11)及在其驱动下于下轨道上移动的移动机箱(14)、转动驱动机构(12)及在其驱动下转动的转动立柱(20)、升降动力机构(21)及可升降地连接于转动立柱上的车台板(27),下轨道为单轨;该无避让立体停车位还包括与上基础(26)固定连接的上轨道(25),下、上轨道平行;转动立柱的顶部与一个同轴的上支撑轮(24)可转动连接,且上支撑轮可移动地连接于上轨道。该停车位作用在上、下移动轨道和移动支撑轮上的负荷较小、支撑结构简化且更加稳固、对基础的结构强度要求降低、产品制造和安装成本降低、设备移动所要求的移动通道空间小、便于紧凑布置。(*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避让型立体停车位,特别是涉及一种包括与下基础固定连接的 下轨道、移动驱动机构及在其驱动下于下轨道上移动的移动机箱、转动驱动机构及在其驱 动下转动的转动立柱、升降动力机构及可升降地连接于所述转动立柱上的车台板的无避让 立体停车位及其支撑结构、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2006年11月15日公告的、授权公告号为CN1284915C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移 动转动升降无避让型上层停车台”,2009年11月11日公开的公开号CN201343885的中国专 利公开了“一种无避让型立体停车位的移动机箱支撑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这两种无避让型 立体停车位的移动机箱14通过装配在其上的左支耳57、右支耳58、左支轴55、右支轴56、 受压支架53和装配在其上的滚轮、受拉支架M和装配在其上的滚轮,支撑在两条固定在地 面基础上的左移动轨道51、右移动轨道52上,并在两条地面轨道上移动,通过受压支架53 和装配在其上的滚轮对左移动轨道51的压力和受拉支架M和装配在其上的滚轮对右移动 轨道52的拉力来平衡升降车台板27上的载荷产生的侧向力矩。由于这种停车位的两条地 面轨道的轨距不可能太大,轨距通常小于0. 5米,因此,为平衡载荷产生的力矩,两条轨道、 支架和滚轮通常承受较大的负荷,并且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对基础的结构强度要求也 高,并占用较宽的移动通道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上、下移动轨道、作用在上、下移动 轨道和移动支撑轮上的负荷较小、支撑结构简化、对基础的结构强度要求降低、产品制造和 安装成本降低、设备移动所要求的移动通道空间小、便于紧凑布置的的无避让型立体停车 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无避让型立体停车位,包括与下基础 固定连接的下轨道、移动驱动机构及在其驱动下于下轨道上移动的移动机箱、转动驱动机 构及在其驱动下转动的转动立柱、升降动力机构及可升降地连接于所述转动立柱上的车台 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轨道为单轨;所述无避让型立体停车位还包括与上基础固定连接的 上轨道,所述下轨道与上轨道平行;所述转动立柱的顶部与一个同轴的上支撑轮可转动连 接,且所述上支撑轮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上轨道。所述移动驱动机构带动移动驱动轮,所述移动驱动轮的移动驱动轮轴与所述移动 机箱连接,且所述移动驱动轮滚动支撑于所述下轨道。所述移动机箱首尾两端分别通过与其连接的前支撑轮机构和后支撑轮机构可移 动地支撑于所述下轨道。所述下轨道横截面为工字型;所述前支撑轮机构包括前支撑板、前支撑轮轴、前支 撑轮轴承和前支撑轮;所述前支撑板为两块倒F型支撑板、对称分布且连接于移动机箱下部外侧,每个倒F型支撑板的两横板之间纵向连接有一个前支撑轮轴,每个前支撑轮轴外 套设有一个所述前支撑轮轴承、每个所述前支撑轮轴承外套设着一个所述前支撑轮;且两 个所述前支撑轮分别支撑于工字型的所述下轨道的两侧凹槽内。所述移动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移动机箱内;在所述移动机箱两侧的前支撑板之间 连接有一根支轴,一个移动驱动支架通过所述支轴与所述前支撑板连接,移动驱动轮轴装 配在所述移动驱动支架上,而移动驱动轮则通过轴承和所述移动驱动轮轴装配在移动驱动 支架内,从而实现移动驱动轮轴与移动机箱的连接;所述移动驱动轮滚动支撑于所述下轨 道的上方。所述移动驱动支架内还设有一个与所述移动驱动轮相同且轴线平行的驱动支撑 轮,且所述驱动支撑轮也支撑在所述下轨道的上方。所述下轨道横截面为工字型;所述后支撑轮机构包括后支架、后支架支轴、后上 轮、后下轮;所述移动机箱尾端的内部自移动机箱底部向上竖直固定设置两块连接板,一个 倒U形的所述后支架上部容纳在这两块连接板之间、下部位于所述下轨道两侧;在所述后 支架上部之内容纳有一个所述后上轮,所述后上轮支撑在所述下轨道上表面,而一根所述 后支架支轴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后上轮内、并穿过两侧的后支架而与两侧的两块所述连接 板连接;所述后支架下部的两侧分别横向向内伸出后下轮支轴,每根后下轮支轴上套设有 后下轮轴承,后下轮轴承外套设着所述后下轮;且每个所述后下轮支撑于工字型的所述下 轨道的侧面的凹槽内。倒U形的所述后支架下部的两侧横向向内各伸出两根前后间隔布置的后下轮支轴O所述上轨道为向下开口的T形槽状;所述转动立柱的顶部同轴连接有一个上支撑 轮轴,所述上支撑轮轴上端套设有上支撑轮轴承,所述上支撑轮轴承外则套设着所述上支 撑轮;所述上支撑轮容纳于所述上轨道的T形槽内。所述转动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机箱内,所述转动立柱内固定套设着转动主 轴,所述转动主轴通过轴承装配在移动机箱上,且所述转动主轴与所述转动驱动机构连接 并受其驱动;所述升降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转动立柱顶部、并与所述车台板连接,而所述车 台板通过滚轮装配在所述转动立柱上。本技术的无避让型立体停车位,由于下轨道为单轨、同时在上基础上设置有 上轨道,转动立柱与上轨道可转动、可移动连接,这样的上下轨道型无避让立体停车位,上 端也有轨道限制和支撑,不像
技术介绍
中的无避让型立体停车位易翻倒;而且,由于一般来 讲,上、下轨道之间的高度大于2. 5米,为平衡载荷产生力矩,作用在上、下轨道和移动支撑 轮上的负荷要小得多,因而,造成了支撑结构简化、上、下轨道对基础的结构强度要求就降 低了,同时降低了产品的制造和工程安装成本,而且设备移动所要求的移动通道空间减小, 便于设备的紧凑布置。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图1是
技术介绍
的无避让型立体停车位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无避让型立体停车位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向视图。图4是图2的B部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3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5所示是本技术的一种无避让型立体停车位100,如图2、图3所示,该 停车位包括与下基础1固定连接的下轨道2、移动驱动机构11及在其驱动下于下轨道上移 动的移动机箱14、转动驱动机构12及在其驱动下转动的转动立柱20、升降动力机构21及 可升降地连接于所述转动立柱上的车台板27 ;所述转动驱动机构12设置在所述移动机箱 14内,所述转动立柱20内固定套设着转动主轴13,所述转动主轴13通过轴承装配在移动 机箱14上,且所述转动主轴13与所述转动驱动机构连接并受其驱动;所述升降动力机构 21设置在所述转动立柱20顶部、并与所述车台板27连接,而所述车台板27通过滚轮装配 在所述转动立柱20上。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技术的所述下轨道2为单轨,即只有 一条轨道,而且,在上基础沈固定连接有一条上轨道25,所述下轨道2与上轨道25平行,本 技术中优选的下轨道横截面为工字型、上轨道横截面为T形槽状;移动驱动机构11带 动移动驱动轮7,所述移动驱动轮7的移动驱动轮轴8通过一个移动驱动支架9与所述移动 机箱14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移动驱动轮7滚动支撑于所述下轨道2 ;而所述移动机箱14首 尾两端则分别通过与其连接的前支撑轮机构142和后支撑轮机构141可移动地支撑于所述 下轨道2 ;所述转动立柱20的顶部与一个同轴的上支撑轮M可转动连接,且所述上支撑轮 24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上轨道25。这样就实现了移动机箱在移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带动 车台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避让型立体停车位(100),包括与下基础(1)固定连接的下轨道(2)、移动驱动机构(11)及在其驱动下于下轨道上移动的移动机箱(14)、转动驱动机构(12)及在其驱动下转动的转动立柱(20)、升降动力机构(21)及可升降地连接于所述转动立柱上的车台板(27),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轨道(2)为单轨;所述无避让型立体停车位还包括与上基础(26)固定连接的上轨道(25),所述下轨道(2)与上轨道(25)平行;所述转动立柱(20)的顶部与一个同轴的上支撑轮(24)可转动连接,且所述上支撑轮(24)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上轨道(2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渤涛
申请(专利权)人:梁渤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