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妙妙专利>正文

手驱大轮滑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88523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驱大轮滑行车,该滑行车的车壳尾部设有一万向轮,滑行车的大轮通过车轴可转动的支撑在车壳的内壁上,车轴的两侧分别套设有一绳拉驱动机构。使用者拉动绳索,通过驱动机构就可驱动车持续向前行驶,也可用脚蹬地,使滑行车呈滑行状态;在行驶时可扭动身体,控制滑行车的转向,并配合身体的扭动可作出蛇形滑行路线等多种滑行状态,具有较强的娱乐性,且可作为小型交通工具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轮滑行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用手驱动能持续行驶的大轮滑行车。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有一款新型的大轮滑行车,它主要是由一个大轮和小轮组成,小轮为 万向轮结构,起到稳定整个滑行车和协助改变滑行车的行进方向。该滑行车看上去像半辆 自行车,不过它没有车座、车把和脚踏,也没有坐垫。它的使用方法跟滑板很相似使用者将 一只脚放在滑行车大轮子一侧的踏板上,然后用另一只脚蹬地获得前进的动力。当该滑行 车获得前行的足够“马力”,使用者的身体也实现平衡时,就可以把蹬地的那只脚也放在滑 行车大轮另一侧的踏板上。该款滑行车具有较强的娱乐休闲性,但是该滑行车必须用脚不 断蹬地,才能保持持续行驶状态。该滑行车作为一款娱乐产品,显然有其它滑行器所无法比 拟的优势;但如果作为一款小型交通工具,该滑行车显然存在有不能持续滑行等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娱乐性较强,可 通过手部的运动来带动车轮持续行驶的手驱大轮滑行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手驱大轮滑 行车,包括车壳、包裹在车壳内的大轮、处于车壳尾端的小轮,大轮通过车轴可转动的安装 在车壳内,所述车轴的轴棍的两端固定的支撑在车壳的内壁上,大轮通过车轴的轴身与车 轴的轴棍呈可转动连接,大轮两侧的车轴上分别套设有一驱动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由卷 筒、单向旋转部件、固定轴套及蜗形弹簧构成,所述的卷筒呈中空状并套设在车轴上,卷筒 靠近大轮的一端嵌设有一单向旋转部件,该单向旋转部件的内径固定在车轴的轴身上,所 述的固定轴套固定在车轴的轴棍上,并在卷筒与固定轴套之间安装有蜗形弹簧,所述的蜗 形弹簧的外端固定在卷筒上,蜗形弹簧的内端固定在固定轴套上,所述卷筒的外缘绕卷有 一绳索,该绳索的另一端穿过车壳。本专利技术行驶前先将一只脚放在手驱大轮滑行车大轮子一侧的踏板上,然后用另一 只脚蹬地获得前进的动力。当滑行车在滑行时,使用者拉动绳索,通过卷筒内的单向旋转部 件带动轴身旋转,使车轮向前转动;当使用者放下绳索时,卷筒藉由蜗形弹簧的弹性扭力带 动卷筒反向旋转,此时单向旋转部件呈空转状态,同时绳索也卷回到卷筒上。使用者通过不 断的拉动绳索即可给滑行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其无须用脚不断蹬地便可持续滑行, 在行驶时可通过身体的扭动对滑行车进行转向。该滑行车具有多种行驶状态,即可以拉动 绳索驱动车轮前进,也可用脚蹬地使滑行车呈滑行状态,且可通过不断扭动身体即可作出 蛇形滑行路线等多种行驶状态,具有较高的娱乐性;因为该款滑行车通过拉动绳索即可给 滑行车提供动力,因此也适合将其作为小型交通工具来使用。为了提高该滑行车行驶时的安全性,在靠近手驱大轮滑行车大轮的后部设置有刹车机构,该刹车机构包括位于大轮左右两侧壳体上的脚踏刹车操纵部件,刹车线及刹车制 动部件,所述的刹车制动部件安装在靠近大轮的车壳尾部,脚踏刹车操纵部件与刹车制动 部件之间设置有连动件及与连动件连接的刹车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外形结构2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3是本专利技术驱动机构的示意4是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示意5是本专利技术刹车装置的示意6是本专利技术摆动手臂使车体前进的示意图各附图中1、车壳。101、手提把手。102、踏板。2、大轮。3、小轮。4、车轴。401、 车轴的轴棍。402、车轴的轴身。5、驱动机构。501、卷筒。5011、卷筒上的腔槽。5012、卷筒 上的弹簧容置槽。5013、卷筒上的嵌槽。502、单向旋转部件。503、固定轴套。5031、固定轴 套上的嵌槽。504、蜗形弹簧。505、卷筒盖。5051、卷筒盖上的内孔。6、绳索。7、腕套。9、 中空扶手状挂钩。10、滑轮组。11、刹车机构。111、脚踏刹车操纵部件。1111、脚踏刹车板。 1112、脚踏刹车板支架。1113、复位弹簧。1114、螺栓。112、刹车线。1121、钢绳接头。1122、 钢绳定位套。113、刹车制动部件。114、连动件。410、螺母。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6,本专利技术手驱大轮滑行车包括车壳1、包裹在车壳内 的大轮2以及处于车壳尾端的小轮3,车壳1的上端形成有手提把手101,该手提把手101 主要的用途是为了便于携带不用的时候可用手拎着手提把手101,带着滑行车到处逛逛; 车壳1的下端两侧分别固定有踏板102,该踏板102与车壳1连成一体。车壳尾端的小轮3 为万向轮结构,起到稳定整个滑行车和协助改变滑行车的行进方向。参照图2、图3、图4,本专利技术手驱大轮滑行车的大轮2通过车轴4可转动的安装在 车壳1内,其中车轴4包括车轴的轴身402和车轴的轴棍401,车轴的轴棍401的两端支撑 在车壳1的内壁上,并通过螺母410将其固定在车壳上,使其不能转动。本专利技术的大轮2上 装有车轴的轴身402,大轮2通过其上的轴身与车轴的轴棍401呈可转动连接。本专利技术手驱 大轮滑行车所使用的车轴4与通常的自行车后轴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自行车后轴 的轴身上只有一端制作有外螺纹,供安装飞轮用,本专利技术的车轴的轴身402两端均制作有 的外螺纹,供安装单向旋转部件502用。本专利技术在靠近车壳1上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穿孔(图中未示),该穿孔与车轴 4之间的壳体上安装有多个滑轮组10,车壳两侧的穿孔的外部均固定有中空扶手状挂钩9, 该中空扶手状挂钩9内至少安装有一组滑轮组10。该中空扶手状挂钩9的主要用途是给绳 索6提供放置的地方及拉动绳索时起导向绳索的作用。如果手驱大轮滑行车不使用的话, 就可以将绳索6穿出车壳1的那部分缠绕在中空扶手状挂钩9上。本专利技术手驱大轮滑行车的大轮2两侧的车轴4上分别套设有一驱动机构5,如图 2、图3、图4所示,各驱动机构5由一卷筒501、一单向旋转部件502、一固定轴套503及一蜗形弹簧504构成,该卷筒501呈中空状并套设在车轴的轴身402和轴棍401的连接部位 处,卷筒501靠近大轮2的一端,设有一供单向旋转部件502嵌固的腔槽5011,单向旋转部 件502的外径嵌固在卷筒501的腔槽5011内,单向旋转部件502的内径通过螺纹或其它方 式固定于车轴的轴身402上。(本专利技术的单向旋转部件502可以使用单向齿轮,也可以使 用飞轮,还可以使用单向轴承,若使用单向齿轮,卷筒501内的腔槽5011的槽型与单向齿轮 外型相匹配。若使用飞轮或单向轴承,卷筒501内的腔槽5011的槽型与飞轮或单向轴承的 外型相匹配。)又该卷筒501异于单向旋转部件502 —侧形成一弹簧容置槽5012,该弹簧 容置槽5012内侧面设有一沿轴向延伸的嵌槽5013。本专利技术的驱动机构5的固定轴套503 固定的安装在车轴的轴棍401上,该固定轴套503上设有一嵌槽5031。蜗形弹簧504容置 在固定轴套503和弹簧容置槽5012之间,该蜗形弹簧504的外端固定嵌设在弹簧容置槽的 嵌槽5013内,该蜗形弹簧504的内端固定嵌设在固定轴套503的嵌槽5031内,使蜗形弹簧 504的弹力可带动卷筒复位。本专利技术的固定轴套的主要用途就是通过它将蜗形弹簧的内端 固定住,因此并不局限于附图中的结构。为保证卷筒501在转动时与车轴4的同心度,在卷 筒501装蜗形弹簧504的一端安装有一卷筒盖505,该卷筒盖505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驱大轮滑行车,包括车壳(1)、包裹在车壳内的大轮(2)、处于车壳尾端的小轮(3),大轮(2)通过车轴(4)可转动的安装在车壳(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轴的轴棍(401)的两端固定的支撑在车壳(1)的内壁上,大轮(2)通过车轴的轴身(402)与车轴的轴棍(401)呈可转动连接,大轮(2)两侧的车轴(4)上分别套设有一驱动机构(5),所述的驱动机构(5)由卷筒(501)、单向旋转部件(502)、固定轴套(503)及蜗形弹簧(504)构成,所述的卷筒(501)呈中空状并套设在车轴(4)上,卷筒(501)靠近大轮(2)的一端嵌设有一单向旋转部件(502),该单向旋转部件(502)的内径固定在车轴的轴身(402)上,所述的固定轴套(503)固定在车轴的轴棍(401)上,并在卷筒(501)与固定轴套(503)之间安装有蜗形弹簧(504),所述的蜗形弹簧(504)的外端固定在卷筒(501)上,蜗形弹簧(504)的内端固定在固定轴套(503)上,所述卷筒(501)的外缘绕卷有一绳索(6),该绳索(6)的另一端穿过车壳(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妙妙
申请(专利权)人:林妙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