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直接操作于高电压下的半导体元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工作 电压的光电半导体元件,如发光二极管管芯。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单颗发光二极管管芯的顺向电压(forward voltage)约为IV至4V,而 封装后单颗发光二极管管芯的顺向电压约为2至5V。为了使发光二极管能够直接使用家 用100V或220V的电力供给系统,现今技术大多采取“提供降压回路”或“形成多个发光二 极管管芯串联电路”。所谓的“提供降压回路”是指在发光二极管的本体外中提供额外的降压元件,以使 电流通过发光二极管时的压降符合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压。所谓的“形成多个发光二极管管芯串联电路”则是指串联多个发光二极管,并利用 控制发光二极管的数量来调整电流通过单一颗发光元件的压降。一般而言,若以家用Iiov 的电源,每颗发光二极管压降3. 5V为例,大约需要30颗发光二极管管芯串联形成的发光元 件,才能让每颗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压维持在3. 5V左右。然而,上述“提供降压回路”增加了使用者需处理电路元件的数量。此外,随着发 光二极管芯片发光效率的提升,未来可能仅需要串联少量的发光二极管便可提供照明所需 要的亮度。如下表所示,依照OIDA (OptoelectronicsIndustr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的预测,至2012年LED的发光效率(Luminous efficiency)可能达到1501m/ff,2020年更 可达2001m/W。若其预测成真,则得到与荧光灯泡相同亮度所需使用的发光二极管数量将随 发光效率的提高而大幅减少。例如为得到3400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导体元件,包含:第一压降部,提供第一压降;第二压降部,提供第二压降,并电连接该第一压降部;以及连接材料,位于该第一压降部及该第二压降部之间,且其物理尺度小于该第一压降部与该第二压降部中至少其一;其中,该半导体元件可在总偏压下工作,该总偏压大于该第二压降,该第二压降大于或等于该第一压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冠佑,陈勇智,
申请(专利权)人: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