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976758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一导光板包括一本体及多个个网点。一本体具有一入光侧面以及一第一表面与一相对于第一表面设置的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是粗糙面;及多个网点设置于第一表面,且所述网点在靠近入光侧面的密度大于远离入光侧面的密度。通过粗糙面与网点的设置可减少光线在导光板中的损耗并增加出光效率,并且由于导光板的所述网点在靠近光源侧其密度大于远离光源侧的密度,以致使导光板能均匀出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导光板,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网点配置的导光板,且可运用在背 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中。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显示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阴极射线显示装置逐渐被液晶显示装置所 取代。一般液晶显示装置主要由一液晶显示面板(liquidcrystal display panel)与一背 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组合而成。其中,背光模块用以提供均勻的面光源,光线经由 液晶显示面板的调制,再配合上、下偏光片就能产生影像。其中,依光源设置的位置,背光模块可分为直下式(direct type)以及侧光式 (edge light type)。在侧光式背光模块中,由于光源设置在背光模块的侧边,故需通过光 学板来导光而产生均勻的面光源,此种光学板称的是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请参照图1所示,一种公知的导光板1呈楔形状,并具有一入光侧面11、一反射面 12及一出光面13。光源(图中未显示)邻设在入光侧面11并发射光线进入导光板1内, 光线通过反射面12反射而朝出光面13射出。由于光线自入光侧面11进入导光板1后,在导光板1内容易进行全反射,故需通 过网点14的设置来破坏全反射而使光线射出导光板1。多个网点14设置在导光板1的反 射面12,当光线射到导光板1的网点14时,会产生散射而破坏光线的全反射现象,而使部分 光线折射出导光板1的出光面13。为产生均勻面光源,网点14的设置密度也随着与光源的距离而有所不同(沿图1 的箭头方向由疏变密)。离入光侧面11较近的区域,由于较靠近光源,其光线强度较强,故 网点14在此区域的密度较小,以使射出导光板1的光线较少;而离入光侧面11较远的区 域,由于远离光源,其光线强度较弱,故网点14在此区域的密度较大,以使射出导光板1的 光线较多,借此以达到均勻的面光源。公知的网点设计是用以破坏光线在导光板中的全反射,而使光线由导光板中射 出。但此种设计,往往出光效率较差,无法达到所需要的亮度,以致需以价格昂贵的光学膜 片、或是增加光源的能量来补足背光模块的亮度。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导光板以减少光线在导光板内的消耗,实为当前重要课题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块、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的导光板能够提 供均勻的亮度,并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导光板包括一本体以及多个网点。本体具有至少一入光侧面以及一 第一表面与一相对在所述第一表面设置的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是粗糙面。所述网点设所述网点自所述入光侧面至相对的所述另一入光侧面的密度由密至疏。前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网点自所述入光侧面至相对的另一入 光侧面的密度由密至疏。前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粗糙面的粗糙度介于0. 5 20 μ m。前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包括多个微结构。前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二表面具有至少一微结构。前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微结构具有一长轴方向,所述长轴方向与所述入光侧面 的一长轴方向垂直。前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微结构具有一长轴方向,所述长轴方向与所述入光侧面 的一长轴方向平行。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光源;以及一导光板。导光板包括一本体及多个网 点。本体具有一入光侧面以及一第一表面与一相对在所述第一表面设置的第二表面,光源 邻设在入光侧面,第一表面是粗糙面。网点设置在第一表面,且所述网点在靠近入光侧面的 密度大于远离入光侧面的密度。前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网点自所述入光侧面至相对的另一 入光侧面的密度由密至疏。前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粗糙面的粗糙度介于0. 5 20 μ m。前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包括多个微结构。前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第二表面具有至少一微结构。前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微结构具有一长轴方向,所述长轴方向与所述入光侧 面的一长轴方向垂直。前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微结构具有一长轴方向,所述长轴方向与所述入光侧 面的一长轴方向平行。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一背光模块,其与液晶显示 面板相对设置。背光模块包括一光源及一导光板。导光板包括一本体及多个网点。本体具 有一入光侧面以及一第一表面与一相对在所述第一表面设置的第二表面,光源邻设在入光 侧面,第一表面是粗糙面。网点设置在第一表面,且所述网点在靠近入光侧面的密度大于远 离入光侧面的密度。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粗糙面的粗糙度介于0. 5 20 μ m。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导光板的粗糙面上设置多个网点后,所述网点会部分平坦化粗糙面,进而增加有 网点设置的区域的光线在导光板内进行全反射的程度。因此,通过网点设置的密度,可以调 整光线在导光板内部全反射的量。在本专利技术中,网点在靠近入光侧面的密度大于远离入光 侧面的密度,故靠近入光侧面的区域的光线全反射较多,而逹离入光侧面的区域的光线全 反射较少,进而达到均勻的出光。于是,通过粗糙面与网点的配合设置,可减少光线在导光 板内的损耗并增加出光效率,甚至可降低需采购其它光学膜片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公知的导光板的示意图2及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示意图;图4至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导光板的不同态样的示意图;图7A及图7B是本专利技术的导光板具有不同微结构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以及图10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l、2、2a、2b、2c、2d、3 导光板11、211、311 入光侧面12 反射面13:出光面14、22、32:网点21、21a、21b、31 本体212,312 第一表面213、213a、213b、213c、213d、313 第二表面215 另一入光侧面4 背光模块41、L:光源42 反射罩43 反射片44 光学膜片组5:液晶显示面板6 液晶显示装置MS 微结构S01、S02 导光板的制造方法的步骤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液晶显 示装置,其中相同的组件将以相同的符号加以说明。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2及图3所示,其中图2是本实施例的导光板2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导 光板2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不并限制导光板2的应用范围,其可应用在一般的背光模 块,例如是照明装置、广告灯箱、医疗用灯箱、或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导光板2包括一本体21及多个网点22。本体21具有至少一入光侧面,在本专利技术 的实施例中其中一入光侧面是一入光侧面211以及一第一表面212与一相对在所述第一表 面而设置的第二表面213。本体21可例如是长方形、或楔形或其它几何形状,在此,本体21 以长方形是例。一光源L可邻设在入光侧面211,光源L所发出的光线由入光侧面211进入 导光板2。第一表面212与第二表面213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作为出光面,在此,以第一表面 212作为出光面为例,而第二表面213是一底面。6第一表面212为粗糙面,其可利用喷砂、或研磨、或滚轮、或雕刻而形成,在此以具 有多个微结构以构成粗糙面,所述微结构可例如包括金字塔型、或塔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具有一入光侧面以及一第一表面与一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是粗糙面;及多个网点,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网点在靠近所述入光侧面的密度大于远离所述入光侧面的密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玫瑛王子昌杜珮姗
申请(专利权)人: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