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油压缸的活塞结构,其中该气油压缸结构包括有一外壳,外壳内密封有一内油管,该内油管内还容设有一活塞结构,该活塞结构的活塞杆一端穿设有一活塞及一油门座;该活塞及油门座之间还设有一具有若干网孔的滤网。利用活塞杆穿设一活塞、一油门座及位于活塞及油门座之间的滤网,内油管上端室与下端室间的气体或油体随活塞结构上、下位移而往复流通,进而达到气体或油体流量的缓冲及调节功效,使得活塞杆的上、下位移速度得以平衡,同时也防止大量气体或油体经油门座气孔灌入活塞小孔径的剖槽而生成气体或油体压缩现象,进而达到防止上端室气体或油体排入下端室过程生成吵杂音爆的功效。(*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油压缸的活塞结构,尤其是针对气油压缸内控制气体或油体流速的活塞结构。
技术介绍
当前机械产业、自行车产业甚至是运动器材等诸多产业界,乃会利用到气油压缸来达到往复驱动机械组件的目的,然而,现有的气油压缸基本构成,主要包括一外壳、一内油管及一活塞结构,其中该活塞结构更包括有一活塞杆、活塞、及油门座等主要构成。现有的T型活塞及油门座中心设有一贯穿孔以供活塞杆穿设连动,该活塞贯穿孔周缘并形成有若干剖槽,以供气体或油体流入内油管的下端室,且活塞较大径的底端与内油管壁间尚保有一间隙以供气体或油气流通,另外,活塞与油门座间则设有一O型环,该O型环与T型活塞杆身间则预留有一约等大于油门座气孔的导孔,如此一来,当活塞向下位移时,套设在活塞杆身上的O型环则会顶抵在油门座底端,内油管下端室内的气体或油体即可透过活塞底端与内油管壁面预留的间隙流经导孔再排入油门座的气孔,最后,进入内油管的上端室内;反之,活塞杆上升,则内油管上端室内的气体或油体受活塞压迫,气体或油体便会由油门座气孔、导孔再顺着活塞周缘的剖槽流入内油管的下端室内,即为当前业界现有的气油压缸活塞结构作动原理。然而,现有气油压缸的活塞结构设计,经本创作人使用一段时日发现存在下述缺陷第一、当活塞杆下拉时内油管下端室内的气体或油体经由间隙流经导孔,再由导孔排入油门座的气孔,该气孔与导孔的孔径基本等大,气体与油体流通的速度可维持等速,反之,活塞杆上升时上端室内的气体或油体则会由大径的油门座气孔大量灌入活塞周缘的小径剖槽内,使的活塞杆上升的速度较下降的速度缓慢,故,这种现有的气油压缸活塞结构设计,如应用在上、下踩踏的健身踏步机时,则会造成踩踏及上升动作不一致,而丧失踏步机原有的腿部训练功效。第二、承上所述,现有的活塞杆上升时因大量的气体或油体经由油门座的大径气孔流入小径的剖槽时会造成剖槽内的气体或油体受迫紧压缩,一但由小径剖槽流入大空间的内油管下端室内时,该受压缩的气体或油体顿时有解放之感,而大量喷入下端室内,进而因压缩力道瞬间释压而会造成气油压缸内生成吵杂的音爆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油压缸的活塞结构,其活塞杆上、下位移的速度达到平衡且能防止吵杂音爆声的生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气油压缸的活塞结构,其中该气油压缸结构包括有一外壳,外壳内密封有一内油管,该内油管内还容设有一活塞结构,该活塞结构的活塞杆一端穿设有一活塞及一油门座;该活塞及油门座之间还设有一具有若干网孔的滤网。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其在内油管内设置一活塞结构,利用活塞杆穿设一活塞、一油门座及在活塞及油门座之间装设一滤网,使得内油管上端室与下端室之间的气体或油体因活塞结构上、下位移而受推挤而于上、下端室之间往复流通过程达到流量的缓冲及调节功效,使得活塞杆的上、下位移速度得以平衡,同时防止大量气体或油体经油门座气孔灌入活塞小孔径剖槽而生成气体或油体压缩现象,进而达到防止上端室气体排入下端室过程生成吵杂音爆声响功效;又,本技术利用加工制造低廉及快速的滤网,即可达到内油管上、下端室的气体或油体流量缓冲调节的功效,就整体经济效益而言,本技术实不会造成制造商或消费者额外的经济负担,实为一极具经济效益的改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气油压缸的活塞结构的结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气油压缸的活塞结构的外观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气油压缸的活塞结构的气油压缸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气油压缸的活塞杆向下位移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气油压缸的活塞杆向上位移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气油压缸的活塞杆向上位移的作动剖面示意图。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油压缸的活塞结构,这种气油压缸的活塞结构主要包括有一内油管10、一活塞结构20。该内油管10呈中空状,且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1,该容置空间11内容设有一活塞结构20;该活塞结构20包括有一可于内油管10容置空间11内活动位移的活塞杆21,活塞杆21前端一体延设有较活塞杆21圆径小的衔接部22,该衔接部22恰可供一活塞23、滤网25及一油门座24套设;其中,活塞23呈T字型,该T型活塞23一体成形有一圆柱形的杆身231及大于杆身231外径的头部232,杆身231与头部232之间并连通贯穿有一通孔233以供衔接部22穿置,延着通孔233四方默认处并设有贯穿至杆身231的剖槽234;该油门座24的外径恰等于内油管10的内壁面孔径,圆盘体状的油门座24表缘形成有若干气孔241,且,相对应活塞23通孔233位置,并设有一轴孔242;该圆形滤网25大小恰等于油门座24,且该滤网25位于活塞23与油门座24之间,其相对应通孔233与轴孔242处还形成有一连通的贯穿孔251,贯穿孔251周缘则形成布满滤网25的网孔252,以达气体或油体流量缓冲调节功效;一O型环26,该O型环26套设在活塞23的杆身231上,且套设在活塞23杆身231上的O型环26外径恰紧贴内油管10的管壁,O型环26的内径与杆身231之间形成一等大于油门座24气孔241大小的导孔(A)(请另行参照图3所示);通过活塞杆21前端的衔接部22穿设活塞23、滤网25及油门座24后形成一连带作动的扣固关系,再将O型环26套设在活塞23的杆身231并置入内油管10的容置空间11内,最后,并于内油管10外缘密封一外壳30(参照图2所示),即为本技术的气油压缸1结构。请参照图3所示,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内油管10通过活塞结构20而将容置空间11分隔出一上端室(B)及下端室(C),当活塞杆21向下位移时,活塞23、油门座24、滤网25受连动而下移,参照图4所示,此时,O型环26会抵靠在滤网25上,令活塞23头部232与内油管10的管壁之间形成一间隙(D),下端室(C)内的气体或油体受O型环26及油门座24的阻绝迫紧下,下端室内的气体或油体会由活塞23与管壁的间隙(D)间流入O型环26与杆身231间构成的导孔(A),再由导孔(A)流经滤网25的网孔252缓冲排入油门座24的气孔241(图5所示),最后进入上端室(B)内;反之,活塞杆21向上位移时(如图6所示),O型环26反向抵靠在活塞23的头部232并将头部232与管壁的间隙(D)堵塞(图7所示),此时,上端室(B)内的气体或油体因间隙(D)的阻塞,而会经油门座24的气孔241流入活塞23的剖槽234,但是,由于气孔241孔径远大于剖槽234的孔径,一旦气孔241排出的大量气体或油体直接灌入小孔径的剖槽234时,势必会造成剖槽234内的气体或油体生成一压缩力道,再经剖槽234内加压的气体或油体排入大空间的下端室(C)时,瞬间将压缩力道释放而会生成音爆现象;于是,本创作人特别在活塞23与油门座24之间增设一滤网25透过滤网25表缘布满的间距网孔252,以缓冲调节气孔241流入剖槽234的气体或油体流量(图8所示),使流经剖槽234的气体或油体不会生成压缩现象,进而由剖槽234排入下端室(C)过程相当顺畅,而无任何的音爆现象生成。本技术通过活塞23与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油压缸的活塞结构,其中该气油压缸结构包括有一外壳,外壳内密封有一内油管,该内油管内还容设有一活塞结构,该活塞结构的活塞杆一端穿设有一活塞及一油门座;其特征在于:该活塞及油门座之间还设有一具有若干网孔的滤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人杰,
申请(专利权)人:苏人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