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用照明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63729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教室用照明灯具包括荧光灯管、固定在底部反射器固定座上的反射器主板和设置于反射器主板两侧的反射器侧板,所述反射器主板由向内连续弯折的多个窄条平面构成,反射器主板的截面形状为一个非对称的括号形状,所述窄条平面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窄条平面的数量可以为17~21条。所述荧光灯管设置于反射器主板的焦点处。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教室用照明灯具,灯具效率达到82%以上,灯具安装于教室照明环境中,照明功率密度<9W/m2,维持照度≥300Lx,眩光值(UGR)≤16,均匀度(U)≥0.7,非常适宜于电化教育室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灯具,具体地说,涉及专用于教室照明环境中的照明灯具,属 于电光源设备

技术介绍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灯具的选用关系到师生的视觉舒适度、精神集中程 度和眼睛的健康程度。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近视率排在世界第二位,小学 生为观%、初中生为60%、高中生为85%。教室的采光照明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视力发 展。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室普遍使用的灯具是电感式荧光灯,虽然较此前日光灯的照度大,有 效地改善了教室的照明条件,但是,目前灯具的照明指标还没有达到国家《建筑照明设计标 准》(GB50034-2004)的规定。比如现有使用的教室用照明灯具存在照度差、眩光大、频闪大 及耗能大等不足,而且在黑板上和课桌上的光分布不均勻,对学生的视力产生了不良的影 响,造成学生光源性近视的发生;另外,现有教室用照明灯具都为对称型光强分布,目前最 好的灯具效率<65%,均勻度为0.6,照明功率密度彡llW/m2,不适宜于电化教育室内使用, 具体表现为进行电化教学时,由于光线在黑板墙面上产生不需要的分布,投影仪发出的光 线和灯具投射到墙面的光线进行叠加,造成学生在观看投影屏幕时,因光亮度太强而感觉 眼睛不适,但此时如果关闭照明灯具,又会造成课桌上的照度分布不足,妨碍学生同时看书 或做笔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教室用照明灯具,使得灯具效率得到大 幅度提高,既能满足学生观看投影屏幕的视觉要求,同时又能保证光线在课桌表面上有足 够的照度分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教室用照明灯具包括荧光灯管、固定在底部反射 器固定座上的反射器主板和设置于反射器主板两侧的反射器侧板,所述反射器主板由向内 连续弯折的多个窄条平面构成。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反射器主板的截面形状为一个非对称的括号。所述窄条平面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窄条平面的数量为17 21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窄条平面数量为19个。所述荧光灯管设置于反射器主板的焦点处。所述反射器主板底沿之间宽度为120 260mm,反射器主板的长度为1100 1300mm,反射器主板的垂直高度为70 120mm。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反射器主板底沿之间的宽度为199mm,反射器主板的长 度为1224mm,反射器主板的垂直高度为103. 48mm。所述灯具横向两侧遮光角分别为30度和45度。所述灯管为T5或T8荧光灯管。所述反射器由模具一次成型制作。所述反射器是由经过抛光的铝制作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教室用照明灯具,由于其反射器主板截面的非对称设计和内折窄 平面的设计,使得灯具效率大大提高,经检测证实,该灯具效率达到82%以上,灯具安装于 教室照明环境中,照明功率密度< 9W/m2,维持照度彡300Lx,眩光值(UGR) ( 16,均勻度 (U) >0.7,适宜于电化教育室内使用。按照标准教室为例,达到国家标准的参数,现有产品 需用432W (不包括镇流器损耗),而本专利技术只需用324W,每一个教室就可以节电25 %。2、使用该教室用照明灯具,直管荧光灯具不会在黑板墙面上造成不需要的光分 布,在电化教学时,不用关闭照明灯具,就能满足学生观看投影屏幕的视觉要求,同时又保 证了光线在课桌表面上有足够的照度分布,配光符合人体功效学,减小了眩光,既满足了电 化教室的要求,又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眼睛和视力。3、针对该教室用照明灯具而言,由于反射器主板为非对称形状,出射光强分布时 偏移垂直平面的光束角较小,窄条平面采用17 21条,出射效率也大大提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和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教室用照明灯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从侧面观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反射器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专利技术反射器主板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放大图。图中3、荧光灯管4、电子镇流器6、灯箱面框9、底部反射器固定座10、荧光灯 灯座11、反射器主板13、反射器侧板14、灯箱侧板19、灯箱21、卡簧支架22、卡簧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教室用照明灯具,包括荧光灯管3、固定在底部反射器固定 座9上的反射器主板11和设置于两侧的反射器侧板13,所述荧光灯管3设置于反射器主板 11的焦点处,参照图4和图5,所述反射器主板11由向内连续弯折的多个窄条平面构成,所 述窄条平面的形状为矩形。窄条平面的的数量一般为17 21个。作为优选窄条平面的数 量为19个。反射器主板11的截面形状为一个非对称的“括号”形,该括号由弯折的多条线段 形成,在窄条平面的数量为19的情况下,该括号也就是由19条弯折的线段形成。所述反射器由模具一次成型制作,也就是说反射器主板11为内折一体成型。所述 反射器的材料由经过抛光的铝制作而成。使用这种反射器主板截面为非对称形状的灯具,出射光强分布时偏移垂直平面的 光束角较小,对光强分布而言窄条平面越多精度越高,出射效率也越高。窄条平面之间的夹角根据空间光强分布需要而设定。窄条平面的宽度由设定的出射角而设置。所述反射器主板11底沿之间的宽度为120 沈0讓,反射器的主板的垂直高 度为70 120mm。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反射器主板底沿之间的宽度为199mm,反射器主板的垂 直高度为103. 48mm。灯具横向两侧遮光角分别为30度和45度。所述灯管可以为T5或者T8荧光灯管。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教室用照明灯具,由于其反射器主板截面的非对称设计和内折窄平 面的设计,使得灯具效率大大提高,经检测证实,灯具效率达到82 %,灯具安装于教室照明 环境中,照明功率密度< 9W/m2,维持照度彡300Lx,眩光值(UGR)彡16,均勻度(U)彡0. 7。使用该教室用照明灯具,直管荧光灯具不会再黑板墙面上造成不需要的光分布, 在电化教学时,不用关闭照明灯具,就能满足学生观看投影屏幕的视觉要求,同时又保证了 光线在课桌表面上有足够的照度分布,配光符合人体功效学,减小了眩光,既满足了电化教 室的要求,又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眼睛和视力,非常适宜于带有投影仪的教室进行电化教 学时使用。以上只是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限定,只要采用了本 专利技术的设计构思,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教室用照明灯具,包括荧光灯管、固定在底部反射器固定座上的反射器主板和 设置于反射器主板两侧的反射器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主板由向内连续弯折的多 个窄条平面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室用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主板的截面形状 为一个非对称的括号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室用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窄条平面的形状为矩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教室用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窄条平面的数量为17 21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教室用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窄条平面数量为19个。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室用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灯管设置于反射器 主板的焦点处。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教室用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 器主板底沿之间宽度为120 沈0讓,反射器主板的长度为1100 1300mm,反射器主板的 垂直高度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教室用照明灯具,包括荧光灯管、固定在底部反射器固定座上的反射器主板和设置于反射器主板两侧的反射器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主板由向内连续弯折的多个窄条平面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人彤袁樵皇甫卓敏尤齐敬薛国栋黎敏慧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华灯具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