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书闵专利>正文

具有抗菌效果的伞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62634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伞具,其主要是在该伞具的外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该保护层的组成成份之中具有能产生抗菌效果的抗菌材料,该抗菌材料为光触媒化合物、纳米级银粒子及铵盐类等至少其中一种。藉此使伞整体有抗菌效果,让使用者手不用担心会有细菌的感染。(*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抗菌效果的伞具
本技术为一种伞具,尤其指一种于伞具表面形成具有抗菌效果之设计。
技术介绍
『伞』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出门的辅助工具,太阳光线强烈可使用遮阳伞,阻 绝紫外线的照射。雨天则可使用雨伞,为人们遮风避雨。但伞使用完后,对伞的清洁保养工 作,往往被人们所遗忘。例如下雨天用完伞后,通常是将伞直接插入室内伞具收集桶内,静 待下一次雨天的使用。此时伞布表面的雨水、收折贴合的伞布,将形成一潮湿阴暗的空间, 此种环境也是细菌容易滋生的温床。当伞下次使用时,也代表着人们将以手直接与布满细 菌的伞作直接的接触,因此就让本技术人兴起改良之念头。近年来流行性感冒不断流行,感冒病毒也经不断的突变,让人们外出时更小心手 接触的东西,或是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经研究发现,伞之把手、中棒、伞骨和伞布处为人门 使用伞时经常直接接触之处,为此需要提供另一种设计,让伞整体均具有抗菌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伞具,主要是于把手、中棒、伞 骨和伞布的外表面形成有一保护层,该保护层的组成成份之中具有能产生抗菌效果的抗 菌材料。如此一来伞把手的表面就不易滋生病菌,人们使用时也更为安全。为达上述之目的,本技术之伞具的外表面具有一层保护层,该保护层的组成 成份之中内具有抗菌材料,该抗菌材料为光触媒化合物、纳米级银粒子及铵盐类等至少其 中一种,或者是上述材料中的几种的组合。另外本技术之保护层可为一收缩膜,该收缩膜除了本身之塑料PE或PVC夕卜, 另外具有能产生抗菌效果的抗菌材料。制造伞具时,是将收缩膜套置于伞把手、中棒、伞骨 表面,之后使收缩膜包覆于上述构件周围而形成一保护层。该收缩膜所含的抗菌材料可为 光触媒化合物。藉此当伞具在使用时,阳光中之紫外线就能使光触媒化合物产生抗菌的效果。所述光触媒化合物是为二氧化钛(110 、氧化锌(SiO)、二氧化锡(SnC^)、以及硫 化镉(CdS)、四级铵盐之其中一种者。所述伞具,包括伞盖、上巢、下巢、伞骨、伞布、中棒及把手。所述伞布,其至少一部分具有抗菌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为一收缩膜,该收缩膜除了包含有塑料原料外,另外具有能产生抗菌 效果的抗菌材料。所述保护层为一喷漆层,该喷漆层除了本身之漆料外,并具能产生抗菌效果的抗 菌材料。伞布之制作,通常采用后加工的方式,即在事先裁量好伞布尺寸后,再将伞布印 花,印花后涂覆保护层,该保护层包含有抗菌材料,以具有抗菌效果,再将伞布进行浸泡定型,从而使保护膜紧紧依附在伞布上。再者,本技术之保护层可为一喷漆层。该喷漆层除了本身之漆材外,另外具 能产生抗菌效果的抗菌材料,该抗菌材料为光触媒化合物、纳米级银粒子及铵盐类等任一 种。该喷漆层所形成的保护层使伞把手、中棒、伞骨和伞布能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让造型 上更为美观,而所产生的抗菌效果,让使用者更加安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A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B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兹配合下列图示、实施例之详细说明,将上述及本技术之其它目的与优点详 述于后。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所实施之整体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 型主要构成有伞盖1、上巢2、伞骨3、下巢4、伞布5、中棒6及把手7,要达成抗菌效果,本实 用新型是上述构件的外表面形成有一层保护层,该保护层的组成成份之中具有能产生抗菌 效果的抗菌材料。该抗菌材料为光触媒化合物、纳米级银粒子及铵盐类等至少其中一种。该 光触媒化合物为二氧化钛(110 、氧化锌(SiO)、二氧化锡(SnC^)、以及硫化镉(CcK)、四级 铵盐等之其中一种者。藉此当阳光之紫外线照射光触媒化合物(如二氧化钛)时,就能产 生大量氢氧自由基,以制病菌的滋生,让使用者手持伞时具杀菌效果,更安心。另外部份光 触媒化合物,例如氧化锌粒径如果达纳米级,效果更佳,该纳米级氧化锌是指粒径在50纳 米以下。该纳米级银粒子为粒径在10纳米以下的银粒子,同时也能具有防止病菌滋生的 目的。 其中,伞布5并不是所有部分都被人体所接触,常接触部位为图中的抗菌区域51, 故不须在所有的伞布上都涂覆抗菌保护层,只需要在抗菌区域51设置抗菌保护层即可,因 为这些部位的伞布,需要经常整理,以在收伞时达成伞布规则之效果。对于伞盖1、上巢2、伞骨3、下巢4、伞布5、中棒6及把手7的外表面如何形成一 保护层,结合图2和图3所示。如图2所示,为伞布5的抗菌区域51设置保护层的情况,在 图中,伞布5采用塑胶伞布,该保护层为一收缩膜8,该收缩膜组成成份除了塑料原料外,并 具有能产生抗菌效果的抗菌材料,该抗菌材料为光触媒化合物、纳米级银粒子及铵盐类等 至少其中一种。为了方便说明,在本实施例中该抗菌材料为氧化锌。该收缩膜的制造方式 为先以氧化锌与塑料原料以1 5的比例混合并制作射料颗粒,之后再将射料颗粒与收缩 膜的塑料及其余原料采1 50混合,并置入射出成型机之中,之后采用喷涂的方式将原料 喷到伞布5上,形成一收缩膜8。如此一来,本技术之该伞布5的抗菌区域51就具有 由收缩膜8所形成的保护层。在本实施例之中该收缩膜是添加光触媒化合物之纳米级氧化 锌,因此当使用者在使用伞具时,阳光之中的紫外线照射就会收缩膜之光触媒化合物,使抑 制伞布上抗菌区域51处病菌的滋生。另外该添加于收缩膜的抗菌材料也可为纳米级的银 粒子粉末或铵盐类。图3所示,为本技术于伞把手7和中棒6外表面形成保护层的剖视图。在本 实施例之中,伞盖1、上巢2、伞骨3、下巢4、中棒6及把手7形成保护层的方式相同,故只以中棒6和把手7形成保护层的过程做说明,以简化描述。首先保护层采用一喷漆层,制作 时,将抗菌材料添加到漆料中,喷涂于中棒6外表面,形成中棒喷漆层61,喷涂于把手7的外 表面,形成把手喷漆层71,上述的喷漆层除了本身之漆料外,还具有能产生抗菌效果的抗菌 材料。该抗菌材料可为光触媒化合物或粒径在10纳米以下的银粒子粉末或铵盐类。其加 工方式是将前述抗菌材料与漆料依1 5 50的比例混合,另外该伞把手1表面须先施以 清洁、修整…等前处理作业,之后再以喷枪均勻喷涂于中棒6和把手7的周围表面,待干燥 成型后,该中棒6和把手7的外表面就形成由喷漆层所构成的中棒喷漆层61、把手喷漆层 71。由于采用漆料作为基本制剂,所述的两个喷漆层的颜色则可选用漆料的不同形成各种 颜色。同时,喷漆层除了本身之漆料外,另外具有能产生抗菌效果的抗菌材料分布其中,例 如光触媒化合物或纳米级的银粒子或铵盐类,因此该喷漆层所构成的保护层也具有抗菌的 效果。综合以上所述,本技术是于该伞把手的周围表面形成有一保护层,该保护层 能以收缩膜或喷漆层其中一种所构成。该保护层并具有能产生抗菌效果的抗菌材料,如此 病菌就不容易滋生于保护层的表面,因此使用者在手握伞把手时也不用担心会与病菌直接 接触,卫生又安全,符合专利之申请要件。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之列举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 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 新型专利涵盖之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伞具,其特征在于该伞的外表面具有一层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伞具,其特征在于:该伞的外表面具有一层保护层,该保护层的包含有具有能产生抗菌效果的抗菌材料,所述抗菌材料为光触媒化合物、纳米级银粒子或铵盐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闵李硕修
申请(专利权)人:张书闵李硕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