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除载气式送粉器气体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956630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清除载气式送粉器气体的装置,包括下端呈圆锥形的卸气室,卸气室内腔的上部设置有与卸气室内腔半径相同的卸气网,卸气室的底部连通有出粉管,卸气室的侧壁上、卸气网的下部,一斜向上设置的进粉管与卸气室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的卸气室的下端锥度为15°~75°,且其内腔直径至少为15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清除载气式送粉器气体的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送粉气体中存在载气,故粉末易吹走、熔池易产生气体扰动的问题,且结构简单,送粉量精确、微量、稳定易控制。(*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表面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清除载气式送粉器气 体的装置。
技术介绍
激光熔覆技术是将预置的粉末、丝材等通过聚焦的激光束照射熔化,进 而在基体金属材料表面形成熔池,与基体材料熔合的技术。粉末及丝材的输 送方式对熔覆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通过气体压力和扰动作用将气体均匀吹入 熔池的送粉方式称为载气式送粉,载气式送粉的送粉量均匀易控制并可实现 微量送粉,但由于载气的存在,粉末进入熔池时容易被吹走,且对熔池产生 气体扰动,改变了熔池的温度场,影响熔覆层表面的成形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清除载气式送粉器气体的装置,解决了由 于载气存在导致的粉末易吹走、熔池易产生气体扰动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清除载气式送粉器气体的装置, 包括下端呈圆锥形的卸气室,卸气室内腔的上部设置有与卸气室内腔半径相 同的卸气网,卸气室的底部连通有出粉管,卸气室的侧壁上、卸气网的下部, 一斜向上设置的进粉管与卸气室的内腔相连通。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卸气室的下端锥度为15° 75° , 卸气室的内腔直径至少为15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卸气室内设置卸气网,从而清除送粉 气体中存在的载气,解决了粉末易吹走、熔池易产生气体扰动的问题,且结 构简单,送粉量精确、微量、稳定易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l.卸气室,2.卸气网,3.进粉管,4.出粉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本技术清除载气式送粉器气体的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圆锥 形空腔的卸气室l,卸气室1的下端锥度为15° ~75° ,卸气室l的内径大 于15mm,卸气室1的内腔顶端固定有相适应的卸气网2,卸气网2采用150 目以上的金属丝网,卸气室1的底部连接有出粉管4,卸气室l的一侧上开 有小口并和向上倾斜的进粉管3连通。本技术装置的工作过程操作时,进粉管3的一端连接载气式送粉 器,提供气载输送的粉末。进粉管3将载气式送粉器的气载粉末引入卸气室 1,气体通过卸气网2排出卸气室1外,残余气体经过在卸气室1多次回旋 后亦排出室外。粉末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卸气室l下方漏斗,并汇聚于出粉管 4处流出。本装置采用倾斜的进粉管3将载气式送粉器的气载粉末引入卸气室1, 可以将具有最大流速的气体引到卸气网2处充分卸气。卸气室1采用直径大 于15mm的圆锥状金属管,具有充足的卸气空间和排气空间。卸气室1下端 漏斗锥度15。 75° ,可以让粉末顺畅进入出粉管4。卸气网2采用150目 以上的金属丝网,防止粉末流出卸气室l,造成浪费和污染。用本装置处理完送粉气体后,通过在出粉管4上连接送粉管,直接将粉末输送至熔池,或 预置于熔池前端。本技术清除载气式送粉器气体的装置的工作原理气载输送的粉末 进入卸气室1后,假设卸气室1内压力各处均衡,根据在气压一定的情况下, 面积与流量成正比的原理,有以下公式出粉管气体流量/总气体流量=出粉管截面积/总的气体出口面积 (1) 其中总气体流量等于进粉管3气体流量,总的气体出口面积等于卸气 网2面积与出粉管4截面积之和。假设出粉管4直径为4mm,面积为12.56mm2,卸气网2采用直径60mm, 高度40mm的丝网,面积为2400mm2。则出粉管4气体流量只占总流量的 0.52%。本技术采用斜向上的进粉管3,可以使卸气室1上端的初始压力高 于下端,进入卸气室l下端的气体压力已经很小,且出粉管4处的出口面积 相对于卸气网2很小,故气载输送的粉末到达卸气网2时,大部分气体从卸 气网2排出。本技术清除载气式送粉器气体的装置,通过在卸气室内设置卸气 网,从而清除送粉气体中存在的载气,解决了粉末易吹走、熔池易产生气体 扰动的问题,且结构简单,送粉量精确、微量、稳定易控制。权利要求1. 一种清除载气式送粉器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端呈圆锥形的卸气室(1),卸气室(1)内腔的上部设置有与卸气室(1)内腔半径相同的卸气网(2),卸气室(1)的底部连通有出粉管(4),卸气室(1)的侧壁上、卸气网(2)的下部,一斜向上设置的进粉管(3)与卸气室(1)的内腔相连通。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载气式送粉器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卸气室(1)的下端锥度为15。 ~7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载气式送粉器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卸气室(1)的内腔直径至少为15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清除载气式送粉器气体的装置,包括下端呈圆锥形的卸气室,卸气室内腔的上部设置有与卸气室内腔半径相同的卸气网,卸气室的底部连通有出粉管,卸气室的侧壁上、卸气网的下部,一斜向上设置的进粉管与卸气室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的卸气室的下端锥度为15°~75°,且其内腔直径至少为15mm。本技术清除载气式送粉器气体的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送粉气体中存在载气,故粉末易吹走、熔池易产生气体扰动的问题,且结构简单,送粉量精确、微量、稳定易控制。文档编号C23C24/00GK201305628SQ20082022269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日专利技术者张镜斌, 穆耀钊, 刚 魏 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除载气式送粉器气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端呈圆锥形的卸气室(1),卸气室(1)内腔的上部设置有与卸气室(1)内腔半径相同的卸气网(2),卸气室(1)的底部连通有出粉管(4),卸气室(1)的侧壁上、卸气网(2)的下部,一斜向上设置的进粉管(3)与卸气室(1)的内腔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刚张镜斌穆耀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