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阴道炎的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9307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阴道炎的泡腾片,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它是用下列原料药及辅料制成的:苦参640g,百部320g,蛇床子320g,仙鹤草320g,紫珠叶320g,白矾10g,冰片5g,樟脑10g,硼酸60g,枸橼酸120g,碳酸氢钠150g,羟丙纤维素48g,十二烷基硫酸钠12g,乳糖适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阴道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包括念珠菌性、滴虫性、细菌性阴道炎等。女性生理结构的特点决定了这类疾病的普遍性和多发性,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不适甚至痛苦。目前治疗阴道炎的药物很多,如“百仙妇炎清栓剂”等,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祛瘀收敛,用于霉菌性、细菌性、滴虫性阴道炎和宫颈糜烂。其疗效好,使用方便,深受患者欢迎。但由于栓剂为药材稠膏加基质浇模而成,受热易软化变形,水分较高,以至于常常霉变,不便贮藏,以及在运输过程中质量难以保证;又加之冰片等挥发性成分用乙醇溶解后再加于高温基质中,易挥发,有效成份不易控制。这些问题又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使其的应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药物霉变,并能降低生产成本,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的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按重量计,它是用下列原料药及辅料制成的苦参640g,百部320g,蛇床子320g,仙鹤草320g,紫珠叶320g,白矾10g,冰片5g,樟脑10g,硼酸60g,枸橼酸120g,碳酸氢钠150g,羟丙纤维素48g,十二烷基硫酸钠12g,乳糖适量。其制备方法以上九味药材,取苦参、百部、蛇床子、仙鹤草、紫珠叶,加10倍量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各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趁热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的稠膏,干燥,粉碎过80目筛,分成2份,备用;其余药材以及辅料分别粉碎过80目筛,备用;取1份干浸膏粉,加白矾、碳酸氢钠,乳糖用乙醇制粒;取另1份干浸膏粉加硼酸、枸橼酸、羟丙纤维素用乙醇制粒;取上述两种颗粒加冰片、樟脑以及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匀,即得。经剂型及制备方法的改进,因泡腾片的特性吸湿后即成泡沫状,易于局部用药吸收;并且处方中挥发性成份粉碎成细粉后与其它颗粒混匀后直接压片,减少了有效成份的丢失;且制成泡腾片后含水量较少,成型后体积与重量减小使包装成本降低,即防止了药物霉变又减小了生产成本,并保证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工艺研究1、提取工艺研究因素选择根据长期实践得知,中药水提效果受到加水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的影响。因原标准中提取工艺已对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了考察,故提取工艺研究时,主要考察原工艺的合理性,并选取加水倍量作为因素,套用正交表L934,重点考察不同水平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合生产成本、能源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提取工艺,因素水平见表1。表1 因素水平表 指标确定选择浸膏收得率及苦参碱含量两项为评价指标,其原由及测定方法如下①浸膏收得率浸膏是固体制剂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其收率高低直接影响制剂工艺,故选择为提取指标。测定方法取1/10处方量药材投料煎煮,合并煎液,滤过,调整定容至10000ml,再从中取1000ml,倾入已干燥称重的蒸发皿内,水浴浓缩至干,移入105℃烘箱干燥3小时,取出,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后,取出称重,计算。②苦参碱含量浸膏收率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有效成分提取情况,故同时选择处方中所含苦参主要成分苦参碱含量作为筛选指标。考察试验取1/10处方量药材(苦参64g、百部32g、蛇床子32g、仙鹤草32g、紫珠叶32g)进行试验,试验安排及结果见表2。表2 加水量考察结果表 备注①苦参碱总含量为总提取液所含苦参碱总含量。②综合加权评分由公式Y=Y1′+Y2′=40×Y1Y1X+60×Y2Y2X]]>浸膏收得率设计最大量(Y1X)设为理想值,计为40%;苦参碱总含量设计最大提取量(Y2X)为理想值,计为60%。由上表可知,加水量的最佳工艺为第加10倍量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说明原提取工艺基本合理,并根据此条件进行重复验证试验。重复验证试验按以上提取工艺条件进行重复性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见表3。表3 提取工艺重复性试验结果 由重复性验证试验的结果可知原提取工艺合理,其中主药有效成份苦参碱含量波动不大,即取苦参、百部、蛇床子、仙鹤草、紫珠叶,加10倍量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各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趁热滤过。2、分离、浓缩及干燥工艺研究为了便于生产操作控制,结合现有经验以及原分离、浓缩工艺,拟将提取液采用200目滤布趁热滤过,取滤液采取醇沉除杂工艺,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6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60℃)的稠膏,干燥,并按此工艺进行重复性试验,与原药液相对比,其结果见表4。表4 分离、浓缩及干燥工艺研究重复性试验结果表 由以上试验结果可知,本专利技术以拟定的分离、浓缩及干燥工艺对水煮液进行分离、浓缩及干燥重复性试验,其含量基本没变化,收率平均在8.07%,说明本专利技术拟定的分离浓缩及干燥工艺基本合适,因此确定本专利技术分离、浓缩及干燥工艺为趁热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6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60℃)的稠膏,干燥。干膏引湿性试验参照药典方法,进行引湿性试验,其结果见表5。表5 干膏引湿性结果表 由以上试验可知,本专利技术干膏有引湿性,应密闭保存。3、成型工艺研究3.1辅料种类的选择及用量研究根据浸膏有吸湿性以及泡腾片的特点,拟选择乳糖、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为填充剂,枸橼酸,碳酸氢钠为泡腾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作助流剂,并以苦参碱含量(%)为考核指标,以1∶1(浸膏∶辅料)对辅料进行相互作用试验,其结果见表6。表6 浸膏与辅料的相互作用试验结果表 由以上试验结果可知,浸膏中苦参碱含量与加辅料后,基本没变化,说明拟选定的辅料与浸膏无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比例设计处方,经过酸碱分别湿法制粒,混合压片;这样可增加物料的流动性,减小片剂的重量差异,防止压片过程中的粘冲、松裂等现象。称取处方量干浸膏粉分成两份,分别加入枸橼酸、碳酸氢钠以及其他原辅料,采用乙醇作润湿剂分别制粒,制成过18~40目筛的干颗粒,加助流剂及易挥发性成份,混合均匀,压制成片重为0.6g的片子,(每片含原生药粉均为2.005g)。以硬度、酸度、脆碎度、发泡量为考核指标,筛选最佳配方。处方辅料及考核结果见表7。表7 处方辅料及考核结果表 注均参照药典方法,进行检测。由以上结果可知,处方在随泡腾剂量的增加而泡腾时间提前且发泡量增多,pH值基本无变化;但不加一定填充剂时硬度较差,脆碎度不符合要求。随着乳糖与羟丙纤维素量的加大,发泡量又不符合要求,综合考虑,处方4的硬度、脆碎度、发泡量及pH值略优于其它处方,故选择处方4为基础方;取1份干浸膏粉,加白矾、碳酸氢钠,乳糖用乙醇制粒;取另1份干浸膏粉加硼酸、枸橼酸、羟丙纤维素用乙醇制粒;取上述两种颗粒加冰片、樟脑以及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匀,压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阴道炎的泡腾片,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它是用下列原料药及辅料制成的苦参640g,百部320g,蛇床子320g,仙鹤草320g,紫珠叶320g,白矾10g,冰片5g,樟脑10g,硼酸60g,枸橼酸120g,碳酸氢钠150g,羟丙纤维素48g,十二烷基硫酸钠12g,乳糖适量。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阴道炎的泡腾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上九味药材,取苦参、百部、蛇床子、仙鹤草、紫珠叶,加10倍量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各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汶利曹晓军郝健杜伟喻哲渊刘秀梅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宏奇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