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真空系统液封装置的排渣机构,通过在液封罐底部的排渣管线上设置双阀门和缓冲罐,使液封罐的排渣功能得到强化,即使液封罐内部固体物增多发生排渣管道或者阀门堵塞等异常情况,也可以从容进行排渣操作,不会影响系统压力。该设计简单、科学,排渣、清理等操作极为方便,合理匹配缓冲罐容积,可以使事故处理过程中密封液体的损耗降到最低。该技术方案非常适合连续化工厂生产实际,有很强的推广使用价值,对于真空度要求较高的聚酯缩聚反应等生产过程非常有益、实用,能够确保主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业生产中真空系统液封装置,尤其涉及连续化生产装置中负压操作状态下所采用的液封装置的排渣机构。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中有许多过程是在负压操作状态下完成的,所形成的真空系统往往连有许多设备,这些设备当中有一些与液封罐相连,通过在罐内保持一定的液封高度将降液管浸没,达到维持整个系统的真空度的目的。有些工业过程不仅需在真空条件下操作,而且工艺过程中还会产生固体残渣,这时,液封罐就必须具有定期排渣功能,以保证系统的连续化稳定运行。比如,聚酯生产缩聚反应过程中真空度很高,固体物随气相夹带进入真空系统,冷凝后从降液管进入液封罐内,长时间运行之后如不及时清理必然会形成堆积。因此,有必要在不影响真空系统的情况下对液封罐进行定期排渣。目前聚酯装置真空系统使用的液封罐大多是在底部设计单一的手动闸阀或球阀作为排渣机构,通过定期开关这只阀门达到排渣目的。但是,实际操作中常常由于罐内残渣卡阻阀门,使得排渣阀不能完全关死,从而发生罐内密封液体几乎排净的现象,导致系统失真空,给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中国专利03278466.X提出了一种技术解决方案,即把残渣收集槽做成封闭式,使得发生排渣阀卡堵时液体不向外流失,工艺处理有充足的时间,不至于影响系统的真空状态。但这种方式毕竟是将残渣槽与液封罐串成一个整体,事故处理时需要补充的液体量较大;而且,将残渣槽封闭需要制作密封盖,组装、清渣等过程中均要拆卸该密封盖,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以解决工业生产中真空系统液封装置的排渣问题为目的,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真空系统液封装置排渣机构,使用该机构能够保证液封装置在各种情况下顺利排渣,不会对系统压力造成影响,而且操作方便、可靠。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真空系统液封装置排渣机构,包括液封罐和残渣收集槽;来自真空系统的降液管从液封罐上方的接口伸入液封罐内部,液封罐内部设有滤篮,顶部还设有人孔和密封液补加口,液封罐的底部有液体和固体出口,设有相应的排液阀和排渣阀;残渣收集槽的上侧设有过滤网,底部接有排净阀及相应的连接管道。将液封罐底部的排渣阀作为上排渣阀,在该阀门之后的排渣管道上串接一只密闭的缓冲罐,再接入一只下排渣阀,然后将下排渣阀的出口管道与残渣收集槽相连,或者直接将残渣收集槽置于下排渣阀下方对应的承接位置。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优选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上述真空系统液封装置排渣机构中,在所述缓冲罐的顶部或者侧上方设置手孔,并配备相应的能够拆装的手孔盖,以便于对缓冲罐内部进行清理。上述真空系统液封装置排渣机构中,缓冲罐与液封罐的全容积之比以1/100~1/10为宜。上述真空系统液封装置排渣机构中,上排渣阀和下排渣阀优选球阀、闸阀或者蝶阀。本技术通过在液封罐底部的出料排渣管线上设置双阀门和缓冲罐,使液封罐的排渣功能得到强化,即便液封罐内固体物增多发生排渣管道或者阀门堵塞等异常情况,也可以从容进行排渣操作,不会影响到真空系统的压力。这对于真空度要求较高的聚酯缩聚等生产过程非常有益、实用,能够确保主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非常适合连续化工厂的生产实际,有很强的推广使用价值。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更为科学、合理,操作也更加方便。当下排渣阀卡堵时,只需关闭上排渣阀,然后从下阀门的底部或者打开缓冲罐上的手孔进行清理、疏通;当上排渣阀卡堵时,只需关闭下阀门,从液封罐向缓冲罐内补充少量的密封液体就可以又形成液封,系统的压力不受任何影响,然后再从液封罐顶部的人孔疏通上排渣阀,工艺操作方便、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的含义为1液封罐;2降液管接口;3人孔;4密封液补加口;5降液管;6滤篮;7排液阀;8上排渣阀;9缓冲罐;10下排渣阀;11手孔;12残渣收集槽;13过滤网;14排净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技术方案如图1,本技术包括有液封罐1和残渣收集槽12。来自真空系统的降液管5从接口2伸入液封罐1内部,液封罐1内部设有滤篮6,顶部设有人孔3和密封液补加口4,液封罐1的底部有液体和固体出口,设有相应的排液阀7和排渣阀8;残渣收集槽12的上侧设有过滤网13,底部接有排净阀14及相应的连接管道。将液封罐1底部的排渣阀8作为上排渣阀,在该阀门之后的排渣管道上串接一只密闭的缓冲罐9,再接入一只下排渣阀10,然后将下排渣阀10的出口管道与残渣收集槽12相连,或者直接将残渣收集槽12置于下排渣阀10下方对应的承接位置。在缓冲罐9的顶部或者侧上方开有手孔11,配置相应的能够拆装的手孔盖;缓冲罐9与液封罐1的全容积之比以1∶100~1∶10为宜;上排渣阀8和下排渣阀10优选球阀、闸阀或蝶阀,以便于开关和疏通。正常工作时,关闭上排渣阀8和下排渣阀10,通过液体补加阀从补加口4向液封罐1内部补加密封液体,直至降液管5从下方开口被淹没至适当高度,使系统处于液封状态。随着系统的不断运行,一些固体残渣通过降液管5进入液封罐1内部,经滤篮6过滤后固体物逐渐聚集在排渣口周围,而液体则从液封罐1底部的排液口引出,经排液阀7及泵的作用下返回系统循环使用。需要排渣时,打开上排渣阀8,排出一部分残渣至缓冲罐9,然后关闭上排渣阀8,打开下排渣阀10,将废渣排至残渣收集槽12,排完后再依序关闭下排渣阀10、打开上排渣阀8。重复以上操作过程即可将液封罐1底部堆积的固体残渣基本排净。在向残渣收集槽12排放固体残渣时,必然伴有一定量的液体,固液混合在一起。在残渣收集槽12的上侧设置过滤网13,可实行固液分离,固体物大多留在过滤网13上方被清理出去,液体则被收集在槽的底部,通过排净阀14排向低位槽进行回收。过滤网13可以做成活动提篮形式以便于更换。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在关闭上排渣阀8、打开下排渣阀10的状态下通过手孔11对缓冲罐9的内部进行清理;也可以取下过滤网13,对残渣收集槽12进行彻底清理,从而保证整个液封装置排渣机构的有效运行。在以上排渣操作中,上排渣阀8和下排渣阀10不会同时处于开启状态,因而不会发生两者同时被卡堵的现象,这就确保了真空系统的压力不会受到影响。当下排渣阀10卡堵时,上排渣阀8处于关闭状态,可以从下排渣阀10的底部或者打开缓冲罐9的手孔11进行清理;当上排渣阀8卡堵时,下排渣阀10处于关闭状态,密封液体从液封罐1进入缓冲罐9,只需向液封罐1内部补充少量密封液即可形成新的液封,系统压力不受任何影响,然后再从液封罐1上方的人孔3疏通上阀门8,使液封排渣机构恢复正常。本技术技术方案简单实用,工艺操作方便可靠。通过合理选择缓冲罐9的容积,可以使事故处理过程中密封液体的损耗降到最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是处理真空系统液封与排渣问题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权利要求1.一种真空系统液封装置排渣机构,包括液封罐和残渣收集槽,来自真空系统的降液管从接口伸入液封罐内部,液封罐内部设有滤篮,顶部设有人孔和密封液补加口,液封罐的底部有液体和固体出口,设有相应的排液阀和排渣阀,残渣收集槽的上侧设有过滤网,底部接有排净阀及相应的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将液封罐底部的排渣阀作为上排渣阀,在该阀门之后的排渣管道上串接一只密闭的缓冲罐,再接入一只下排渣阀,然后将下排渣阀的出口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系统液封装置排渣机构,包括液封罐[1]和残渣收集槽[12],来自真空系统的降液管[5]从接口[2]伸入液封罐[1]内部,液封罐[1]内部设有滤篮[6],顶部设有人孔[3]和密封液补加口[4],液封罐[1]的底部有液体和固体出口,设有相应的排液阀[7]和排渣阀[8],残渣收集槽[12]的上侧设有过滤网[13],底部接有排净阀[14]及相应的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将液封罐[1]底部的排渣阀[8]作为上排渣阀,在该阀门之后的排渣管道上串接一只密闭的缓冲罐[9],再接入一只下排渣阀[10],然后将下排渣阀[10]的出口管道与残渣收集槽[12]相连,或者直接将残渣收集槽[12]置于下排渣阀[10]下方对应的承接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