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桂林医学院专利>正文

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在防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1721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在防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性疾病上的应用,是将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制成药剂学上的任何剂型应用于防治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疾病。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对Hep-2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209.7mg/ml,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半数有效浓度1C↓[50]为96.7mg./ml,治疗指数T1为2.3,药物浓度在128μg/ml以上时,对RSV的细胞病变抑制率可达50%以上,且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随药物浓度增加而抑制率升高。大黄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大黄蒽醌类化合物与病毒唑相比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小,又是中药提取物,原料易得,加工提取工艺成熟简单,可以制成针剂、片剂、胶囊等剂型,应用到防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性疾病上,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应用,具体地说是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在防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性疾病上的应用。
技术介绍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属于副粘病毒科肺炎病毒属,与副流感病素等同为一属,均为单负股RNA病毒,能引起上下呼吸道疾病,是婴幼儿和小年龄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几乎所有2岁以下的儿童都有过RSV感染[8]。近年来又发现RSV感染是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成人的重要病毒[9]。目前对RSV感染仍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抗病毒药物病毒唑(又名利巴韦林,Ribavirin)被证明可以用于治疗RSV感染,但由于其毒性较大,只能雾化吸入,并且近年来随着对其疗效的争议,使其临床应用受限[10]。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抗RSV感染的疫苗,因此抗RSV药物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际医药学界瞩目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公开毒副作用低的中药大黄提取物——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在防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性疾病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是将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应用于防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性疾病。所述的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在防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性疾病上的应用,是将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制成药剂学上的任何剂型。将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制成大黄注射液,大黄总蒽醌含量为100mg/ml,每支2.0ml,临床用于防治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疾病,用法每次2.0ml、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点滴,每天2次,5天一个疗程。也可将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制成大黄片片剂,大黄总蒽醌含量为200mg/0.5g/片,临床用于防治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疾病。用法每次2-4片,口服,每天2-3次,7天为一疗程。本专利技术用大黄蒽醌类化合物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是用不同浓度的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分别体外作用于Hep-2细胞和接种在Hep-2细胞上的呼吸道合胞病毒,以病毒唑为对照药,观察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对Hep-2细胞的毒性作用和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抑制作用的情况,其对Hep-2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209.7μg/ml,对照为364.7μg/ml,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96.7μg/ml,对照为66μg/ml。应用结果证实大黄蒽醌类化合物体外对接种在Hep-2细胞上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其抗病毒的活性增强,抑制率升高,经直线回归分析,P<0.05,大黄蒽醌类化合物浓度在128μg/ml以上时,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RSV细胞病变的抑制率可达50%以上。应用的具体步骤是1、所用的药物为大黄蒽醌类化合物(RAA),细胞为Hep-2细胞,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long株;2、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Hep-2细胞,用胰酶将生长良好的Hep-2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悬液,按1×105/ml浓度分种于40孔板,每孔0.1ml。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h。待细胞长成单层后备用;3、观察药物对Hep-2细胞的毒性作用根据Mosmnna建立的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药物对Hep-2细胞的毒性作用。在培养长成单层的细胞孔板,弃培养液上清,换含不同浓度的含药维持液,每种浓度重复4孔,并设正常细胞对照。继续培养48h后,弃培养液上清,每孔加入含5mg/ml MTT的不含血清的MEM培养基50μl,置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3h后,弃MTT上清,PBS洗3次,每孔加溶解液(DMSO乙醇体积比为1∶1)100μl,振荡5~10分钟,待结晶完全溶解,置96孔酶标测定仪上,测定570nm波长处的光密度OD值,并根据下式计算细胞存活率,找出药物对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范围。细胞存活率(%)=(实验孔OD值/对照孔OD值)×100%。药物对Hep-2细胞毒性作用表现为细胞变圆,壁厚,胞浆内颗粒增加,折光性增强。将不同浓度的药物作用于细胞后的结果见表1表1大黄蒽醌类化合物(RAA)对Hep-2细胞的毒性作用Table 1 The Cytotoxity of the RAA to Hep-2 cell 4、观察药物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于已长成单层Hep-2细胞的40孔板上,每孔接种50ul 100TCID50的RSV液,分别于33℃吸附90min,弃病毒上清。根据细胞毒性实验的结果,在药物无毒浓度范围内,加入不同浓度的含药维持液每孔0.2ml,然后将RSV培养板置33℃,5%CO2培养,每日观察CPE。隔天换新鲜含药维持液。实验同时设正常细胞对照组、病毒对照组、阳性药物病毒唑组和药品组。CPE记录方法为-为无CPE,+为25%细胞出现CPE;++为50%细胞出现CPE;+++为75%细胞出现CPE;++++为100%细胞出现CPE。约在病毒对照+++~++++时弃培养液上清,每孔加入含5mg/ml MTT的培养液50μl,继续培养2~3h后洗去MTT上清,加DMSO溶解液每孔100μl,混匀,5~10分钟后,用酶标仪测570nm波长处的光密度OD值。并按下述公式计算药物对RSV抑制率。 RSV对Hep-2细胞CPE表现为细胞肿胀、变圆,折光性减弱,有合胞体形成。根据细胞毒性实验的结果,选择在无毒浓度范围内,将药物分别以不同的浓度进行抑制RSV病毒实验,其病毒抑制率见表2。表2大黄蒽醌类化合物(RAA)的抗RSV作用Table 2 The antiviral activity of Rhubarb Anthraquinone analogues to RSV 5、结合细胞毒性实验结果,用统计软件SPSS10.0的probit回归法计算药物对Hep-2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209.7μg/ml,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96.7μg/ml,药物的治疗指数Tl为2.3,说明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在Hep-2细胞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大黄蒽醌类化合物是从我国的中药大黄提取分离得到的,大黄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原料大黄易得,大黄蒽醌类化合物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强,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小,加工提取工艺成熟,可以制成针剂、片剂等剂型,应用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上。(四)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将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制成针剂大黄注射液,大黄总蒽醌含量100mg/ml,每支2.0ml,临床用于防治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疾病,用法每次2.0ml,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点滴,每天2次,5天一个疗程。实施例2将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制成大黄片片剂,大黄总蒽醌含量200mg/0.5g/片,临床用于防治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疾病。用法每次2-4片,口服,每天2-3次,7天为一疗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在防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应用,其特征是:将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应用于防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性疾病。

【技术特征摘要】
1.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在防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应用,其特征是将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应用于防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性疾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在防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应用,其特征是将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制成药剂学上的任何剂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在防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应用,其特征是将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制成大黄注射液,大黄总蒽醌含量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伟生徐庆张奉学苏小建刘卫兵唐祖年梁荣感李丽亚韦京辰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