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和车身教学实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908342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教学试验装置领域,其包括可汽车底盘和车身教学实训系统,包括底盘系统和车身框架,底盘系统包括车轮,前桥和后桥,所述底盘系统上设置有转向系统,所述车轮的上部设置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上部设置有车身框架,所述减震器和所述车身框架之间设置有能够活动调节所述减震器和所述车身框架间距的装置,调整该装置能够改变车身框架的车轮轴向距离或转向的角度。开放式的设计易于了解结构组成,铰接点和可调丝杆的应用,能够调整车身的车轮轴向距离或转向的角度,易于教学,提高了教学的形象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教学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底盘教学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底盘和车身系统是汽车机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结构、工作原理、检修 流程和维护保养要求等都较为特殊。当前,在汽车服务行业全面掌握汽车转向系统技术特 点和检测维护要求的技术人才较为缺乏,劳动与交通部门开展技术等级评定与考核也很难 涉及到这些方面。目前,在教学环节中,汽车底盘和车身装置相对于固定不动,从而使得在 学生观摩实践中,不能形象的将底盘系统和车身框架进行转角和距离调整,现有技术中的 这种教学设备不能模拟出实车的地盘和车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使得教学的形象性、实 况模拟性较差,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职业教育方面对汽车电控助力转向系 统的教学模式仍处于光靠老师讲解理论知识的阶段上,和实车维修仍然有很大的差异。综上,目前市场上缺乏一种在适用在汽车底盘和车身领域能够较好模拟出其运行 状况的的教学设备,这成为教学实训设备的技术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底盘和车身校正实训,开放式的台架可直观 了解汽车底盘和车身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车身框架和底盘系统间通过铰接点和可 调丝杆,能够调整车身的车轮轴向距离或转向的角度,易于教学,提高了教学的形象性。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底盘和车身教学实训系统,包 括底盘系统和车身框架,底盘系统包括车轮,前桥和后桥,所述底盘系统上设置有转向系 统,所述车轮的上部设置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上部设置有车身框架,所述减震器和所述 车身框架之间设置有能够活动调节所述减震器和所述车身框架间距的装置,调整该装置能 够改变车身框架的车轮轴向距离或转向的角度。所述减震器和所述车身框架之间为铰接连接。所述能够活动调节二者间距的装置为丝杆结构。所述车轮中一个前轮减震器的上部设置的铰接点为一个,该铰接点与所述车身框 架的连接为一个内拉丝杆和一个外拉丝杆,调节内拉丝杆或外拉丝杆来实现调整车身框架 转向的角度。所述一个车轮中前轮减震器的上部设置的铰接点为二个,分别是内铰点和外铰 点,内铰点与所述车身框架的连接为一个内拉丝杆,外点与所述车身框架的连接为一个外 拉丝杆,调节内拉丝杆或外拉丝杆来实现调整车身框架转向的角度。所述底盘系统上设置有套装结构,该套装结构能够改变车轮轴向距离。所述车轮中一个后轮减震器和所述车身框架的连接方式为铰接方式,所述车身框架和所述后轮减震器上的铰接点之间连接有丝杆,调整该丝杆能够改 变车身框架的车轮轴向间距离。3所述底盘系统上设置有底盘调节丝杆,旋转该丝杆能够改变底盘的车轮轴向间距1 O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不受外部环境限制,能够随时实时进行汽车底盘和车身系统的教学实验。2.多处应用铰接点和可调丝杆,能够调整车身的车轮轴向距离或转向的角度,易 于教学,提高了教学的形象性。3.应用铰接点,方便了设备的拆卸和安装,同时转角的范围较大。4.底盘系统上的套装结构,既不降低整体的强度,又能在车轮轴向方向改变距离。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2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身框架的结构示意3是本专利技术的底盘的结构示意4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身框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附图1-4所示1-底盘系统,11-车轮,2-减震器,3-前铰点,3a_外铰点,3-内 铰点,31-内拉丝杆,32-外拉丝杆,4-车身框架,5-转向系统,6-轴距铰点,7-后铰点,8-车 身丝杆,9-套装结构,10-底盘调节丝杆。注在附图2-4中,所示附图均是上下对称,部分标记未明确示出,可参看对称部 分。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底盘和车身教学实训系统,包括底盘系统和车身框架,底盘系统包 括车轮,前桥和后桥,所述底盘系统上设置有转向系统,所述车轮的上部设置有减震器,所 述减震器的上部设置有车身框架,所述减震器和所述车身框架之间设置有能够活动调节所 述减震器和所述车身框架间距的装置,调整该装置能够改变车身框架的车轮轴向距离或转 向的角度。所述减震器和所述车身框架之间为铰接连接。所述能够活动调节二者间距的装置为丝杆结构。旋转丝杆的调节部件,可以使得 所述减震器和所述车身框架之间的相对距离增大或减小,从而达到操作者要求达到的距离 或角度,以便更好的展示给学生,以利于教学。所述车轮中一个前轮减震器的上部设置的铰接点为一个,该铰接点与所述车身框 架的连接为一个内拉丝杆和一个外拉丝杆,调节内拉丝杆或外拉丝杆来实现调整车身框架 转向的角度。此时内拉丝杆和外拉丝杆在一个铰接点交汇,既可以并排设置,也可以上下设 置,只要在调节是能够操作自如,不互相冲突即可。所述一个车轮中前轮减震器的上部设置的铰接点为二个,分别是内铰点和外铰 点,内铰点与所述车身框架的连接为一个内拉丝杆,外铰接点与所述车身框架的连接为一 个外拉丝杆,调节内拉丝杆或外拉丝杆来实现调整车身框架转向的角度。此时内拉丝杆和 外拉丝杆在二个个不同的铰接点(内铰接点和外铰接点)交汇,既可以被拍设置,也可以上下设置,只要在调节是能够操作自如,不互相冲突即可。所述底盘系统上设置有套装结构,该套装结构能够改变车轮轴向距离。该套装结 构、主要是采用如下方式一端开口稍大,另一端较小,较小端深入较大一端的空腔中,由于 较大的空腔较长,较小端深入空腔的距离可以较长,而不会脱落出来;当然这也可以根据教 学的需要作出相应调整,同时,为保证底盘系统的整体刚度和平整度。较小端和较大端的空 腔的应当公差间隙配合。所述车轮中一个后轮减震器和所述车身框架的连接方式为铰接方式。所述车身框架和所述后轮减震器上的铰接点(即后铰接点)之间连接有丝杆(即 车身丝杆),调整该丝杆能够改变车身框架的车轮轴向间距离。所述底盘系统上设置有底盘调节丝杆,旋转该丝杆能够改变底盘的车轮轴向间距1 O利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 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的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底盘和车身教学实训系统,包括底盘系统和车身框架,底盘系统包括车轮、 前桥和后桥,所述底盘系统上设置有转向系统,所述车轮的上部设置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 的上部设置有车身框架,其特征是所述减震器和所述车身框架之间设置有能够活动调节 所述减震器和所述车身框架间距的装置,调整该装置能够改变车身框架的车轮轴向距离或 转向的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底盘和车身教学实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减震器和所 述车身框架之间为铰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底盘和车身教学实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能够活 动调节二者间距的装置为丝杆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底盘和车身教学实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车轮中一个 前轮减震器的上部设置的铰接点为一个,该铰接点与所述车身框架的连接为一个内拉丝杆 和一个外拉丝杆,调节内拉丝杆或外拉丝杆来实现调整车身框架转向的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底盘和车身教学实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一个车轮中 前轮减震器的上部设置的铰接点为二个,分别是内铰点和外铰点,内铰点与所述车身框架 的连接为一个内拉丝杆,外点与所述车身框架的连接为一个外拉丝杆,调节内拉丝杆或外 拉丝杆来实现调整车身框架转向的角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底盘和车身教学实训系统,包括底盘系统和车身框架,底盘系统包括车轮、前桥和后桥,所述底盘系统上设置有转向系统,所述车轮的上部设置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上部设置有车身框架,其特征是:所述减震器和所述车身框架之间设置有能够活动调节所述减震器和所述车身框架间距的装置,调整该装置能够改变车身框架的车轮轴向距离或转向的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优耐特汽车电控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