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抽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80367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的抽芯机构,它包括油缸、抽芯板和抽芯拉杆,所述的油缸为两个,组成双油缸单元,两个油缸分别固定安装在模具的动模套板上,两个油缸的活塞杆均反向安装在各自的油缸内,两个活塞杆分别与所述的抽芯板连接,活塞杆在移动过程中带动所述抽芯板联动,所述抽芯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抽芯板和模具的滑块座连接,所述的抽芯拉杆位于两个油缸中间,所述两个油缸以抽芯拉杆为中心呈对称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双油缸反装进行模具抽芯,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少,安装方便,油缸抽芯力源的利用率高。(*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的抽芯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双油缸反装进行 模具抽芯的机构。
技术介绍
当压铸件由于外形或侧孔的原因而导致其在压铸模具内凝固后不能简单地 开合脱模时,模具往往需要增加抽芯机构来进行侧向脱模,抽芯机构除了可利用 斜销作机械力抽芯外,还可使用油缸作抽芯力源,其中,油缸抽芯机构结构简单, 适应性广,动作平稳可控,而且抽芯行程很大,这是机械抽芯无法代替的。现有技术中模具的抽芯机构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油缸10安装在由油缸固定板7、 支撑柱8及支撑柱9组成的油缸架上,此时抽芯机构所占用的空间为Lb, Lb=Ll+L2+L5,工作时抽芯力源是油缸的拉力F2:F2=l/4n (A2-B2) *P (A为油缸的活塞的直径,B为油缸的活塞杆的直径,P为液压油的压强)抽芯力源是由油缸的有杆端产生的,压力面积是活塞的面积减去活塞杆的面 积,油缸作用力利用率最小。上述的抽芯机构存在如下缺陷(1) 占用空间较大,而且当模具外形尺寸增大时,模具装机会更加困难, 甚至需要选用规格更大的压铸机; ;(2) 油缸抽芯力源的利用率很低,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的抽芯机构,利用双油缸反装进行模具抽 芯,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少,安装方便,油缸抽芯力源的利用率高。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模具的抽芯机构,它 包括油缸、抽芯板和抽芯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缸为两个,组成双油缸单 元,两个油缸分别固定安装在模具的动模套板上,两个油缸的活塞杆均反向安装 在各自的油缸内,两个活塞杆分别与所述的抽芯板连接,活塞杆在移动过程中带 动所述抽芯板联动,所述抽芯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抽芯板'和模具的滑块座连接,所述的抽芯拉杆位于两个油缸中间,所述两个油缸以抽芯拉杆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所述的两个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抽芯板分别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1) 本技术使用时油缸直接安装在模具的动模套板上,不需要另外安 装油缸架,因此占用空间较小,使用非常方便;(2) 本技术采用双油缸单元抽芯,使得抽芯力的分配更平衡,油缸工 作状态更稳定,更适合抽芯行程大以及大型模具的抽芯;(3) 本技术中油缸的活塞杆反向安装,因此f4芯时使用的是油缸的推 力而不是拉力,提高了油缸抽芯力源的利用率。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的油缸抽芯机构抽芯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抽芯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抽芯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模具的抽芯机构抽芯前的状态,包括油缸4和油缸 5组成的双油缸单元、抽芯板6和抽芯拉杆3,油缸4和油缸5分别固定安装在 模具的动模套板l上,油缸4和油缸5的活塞杆均反向安装在各自的油缸内,两 个活塞杆分别与抽芯板6连接,活塞杆在移动过程中带动抽芯板6联动,抽芯拉 杆3的两端分别与抽芯板6和模具的滑块座2连接,抽芯拉杆3位于油缸4和油 缸5中间,油缸4和油缸5以抽芯拉杆3为中心呈对称分布。油缸4和油缸5的活塞杆与抽芯板6分别通过螺钉11固定连接。 此时抽芯机构所占用的空间为La, La=Ll+L2+L3+L4,由于L3+L4〈L5(因 为图1中的L5必须大于抽芯所需要的长度,往往L3+L4远远小于抽芯所需的长 度),因此La〈Lb,本技术所占用的空间较小。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模具的抽芯机构抽芯后的状态,油缸工作时,推力 Fl推动油缸的活塞杆向外运动,通过抽芯板6和抽芯拉杆3带动滑块座2 —起 向外运动,同时抽出滑块座2所连接的部件。其中,抽芯力源是油缸的推力F1:Fl=l/4nA2 *P (A为油缸的活塞的直径,P为液压油的压强)抽芯力源是由油缸的无杆端产生的,压力面积最大,因此油缸作用力的利用 率也达到最大。此外,双油缸单元结构也使抽芯力的分配更平衡,运动过程更平 稳。权利要求1.一种模具的抽芯机构,它包括油缸、抽芯板和抽芯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缸为两个,组成双油缸单元,两个油缸分别固定安装在模具的动模套板上,两个油缸的活塞杆均反向安装在各自的油缸内,两个活塞杆分别与所述的抽芯板连接,活塞杆在移动过程中带动所述抽芯板联动,所述抽芯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抽芯板和模具的滑块座连接,所述的抽芯拉杆位于两个油缸中间,所述两个油缸以抽芯拉杆为中心呈对称分布。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的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油 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抽芯板分别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的抽芯机构,它包括油缸、抽芯板和抽芯拉杆,所述的油缸为两个,组成双油缸单元,两个油缸分别固定安装在模具的动模套板上,两个油缸的活塞杆均反向安装在各自的油缸内,两个活塞杆分别与所述的抽芯板连接,活塞杆在移动过程中带动所述抽芯板联动,所述抽芯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抽芯板和模具的滑块座连接,所述的抽芯拉杆位于两个油缸中间,所述两个油缸以抽芯拉杆为中心呈对称分布。本技术利用双油缸反装进行模具抽芯,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少,安装方便,油缸抽芯力源的利用率高。文档编号B22D17/22GK201316794SQ20082020198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7日专利技术者吴耀荣, 李光浩, 梁振进 申请人:广州市型腔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的抽芯机构,它包括油缸、抽芯板和抽芯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缸为两个,组成双油缸单元,两个油缸分别固定安装在模具的动模套板上,两个油缸的活塞杆均反向安装在各自的油缸内,两个活塞杆分别与所述的抽芯板连接,活塞杆在移动过程中带动所述抽芯板联动,所述抽芯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抽芯板和模具的滑块座连接,所述的抽芯拉杆位于两个油缸中间,所述两个油缸以抽芯拉杆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振进李光浩吴耀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型腔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