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地板总成增打搬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875117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车身地板总成增打搬送装置,包括有:依次设置在传送导轨上的第一增打站、第二增打站、存放台;在两个增打站之间做往复运动的第一转运车,在第二增打站与存放台之间做往复运动的第二转运车;在第一增打站、第二增打站的传送导轨两侧分别设有升降气缸,在第二增打站和存放台之间、存放台另一端分别设有顶回气缸;在第一增打站、第二增打站的传送导轨之间分别设有卡位装置;还包括有与卡位装置电气连接的锁紧气缸;还包括用于控制顶回气缸的顶回气路,用于控制升降气缸的升降气路,用于控制锁紧气缸的锁紧气路。从增打开始到完成件被吊走的整个过程,流程清晰,易于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该种装置成本低,且结构简单,方便维护。(*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汽车制造
,尤其是一种汽车车身地板总成增打 搬送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汽车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对企业生产产能和效率的要求也日益提 高,在不影响生产质量的同时,要求企业不断地以滚动模式发展,变更现有的生 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加速提高产能。现有的多车型混合流水作业的柔性生产线中的车身地板总成的增打岗位,只有一个增打站,由5名员工操作完成一 工作循环要120秒左右(7万台/年),且是通过吊车等其他搬运工具将工件移动 进行增打,这样不仅耗时,而且生产效率低,浪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移动特性、增打效率高的汽车车身地 板总成二次增打搬送装置。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汽车车身地板总成 增打搬送装置,包括有传送导轨;依次设置在传送导轨上的第一增打站、第二增打站、存放台;在第一增打站与第二增打站之间做往复运动的第一转运车,在第二增打站 与存放台之间做往复运动的第二转运车;在第一增打站、第二增打站的传送导轨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承载总成工件的 升降气缸,在第二增打站和存放台之间、存放台另一端分别设有用于冲击第一 转运车、第二转运车的顶回气缸;在第一增打站、第二增打站的传送导轨之间分别设有用于将第一转运车、 第二转运车定位的卡位装置;还包括有与所述卡位装置电气连接的锁紧气缸;还包括用于控制顶回气缸且与其电气连接的顶回气路,用于控制升降气缸 且与其电气连接的升降气路,用于控制锁紧气缸且与其电气连接的锁紧气路。通过传送导轨上移动灵活的转运车在二个增打站和存放台之间往复运动并 结合各个气缸的配合,建立了一个增打、吊装、升降、手动推送、转运车往返 的完整工作循环过程,能够精确保证每件总成工件的两次增打时间,特别针对 总成工件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能有效、有序快速进行。所述第一转运车、第二转运车下底面凸设有停止块;所述卡位装置为由左 夹持臂和右夹持臂组成的具液压弹性的八字形夹持臂,该左右夹持臂用于将停 止块限位;所述锁紧气缸一端分别与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连接,另一端与所述 锁紧气路电气连接。通过凸起的停止块和具有液压弹性的夹持臂配合,使得可 以自动上锁,定位方便可靠,结构简单。所述停止块与所述左夹持臂、右夹持臂的接触面为斜面。停止块与左夹持 臂、右夹持臂为斜面接触,这样使得停止块受到两侧的挤压力均匀,进一步保 证转运车的定位效果。所述传送导轨为角铁导轨,第一转运车、第二转运车的滑轮与角铁导轨为v 形面接触。V形的滑轮与角铁导轨接触,能保证滑轮的在导轨上滑动速度更快, 更平稳。所述第一转运车、第二转运车靠近顶回气缸的一端上分别设有接受顶回气 缸冲击力的挡板。顶回气缸通过冲击该挡板,可分别将第二转运车从存放台顶 回第二增打站、第一转运车从第二增打站顶回第一增打站,方便可靠,结构简 单。第一转运车、第二转运车上设有承接杆。承接杆的设置有助于转运车能方 便承接从升降气缸降到转运车上的总成工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从增打开始到完成件被吊走 的整个过程,流程清晰,易于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12万台的生产需要 (90秒/台),该种装置成本低,且结构简单,方便维护,易于扩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装置俯视图3为本技术转运车与传送导轨侧视图4为本技术八字形夹持臂工作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增打站等待第一转运车回来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第二增打站等待第二转运车回来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第二转运车回到第二增打站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第二转运车在存放台定位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技术第二增打站气路示意附图标记说明1、传送导轨,2、第一增打站,3、第二增打站,4、存放台,5、第一转运车,6、第二转运车,7、升降气缸,71、升降气路,711、手 动开关,8、顶回气缸,81、顶回气路,811、手动开关,9、锁紧气缸,91、锁 紧气路,911、手动幵关,912、上锁气路,913、开锁气路,11、停止块,12、 八字形夹持臂,121、左夹持臂,122、右夹持臂,13、角铁导轨,14、滑轮,l5、 挡板,16、承接杆,17、总成工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示和图2所示,汽车车身地板总成增打搬送装置,包括有 传送导轨1;依次设置在传送导轨1上的第一增打站2、第二增打站3、存放台4; 在第一增打站2与第二增打站3之间做往复运动的第一转运车5,在第二增打站3与存放台4之间做往复运动的第二转运车6;在第一增打站3、第二增打站4 的传送导轨1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承载总成工件17的升降气缸7,在第二增打站3 和存放台4之间、存放台5另一端分别设有用于冲击第一转运车5、第二转运车 6的顶回气缸8;在第一增打站2、第二增打站3的传送导轨1之间分别设有用于将第一转运 车5、第二转运车6定位的卡位装置;还包括有与卡位装置电气连接的锁紧气缸 9;还包括用于控制顶回气缸8且与其电气连接的顶回气路81,用于控制升降气 缸7且与其电气连接的升降气路71,用于控制锁紧气缸9且与其电气连接的锁 紧气路91。第一转运车5、第二转运车6下底面凸设有停止块11;卡位装置10包括由 左夹持臂121和右夹持臂122组成的具液压弹性的八字形夹持臂12,该左右夹 持臂用于将停止块11限位;锁紧气缸9 一端分别与左夹持臂121和右夹持臂122连接,另一端与锁紧气路91电气连接。第一转运车5、第二转运车6靠近顶回气缸8的一端上分别设有接受顶回气 缸8冲击力的挡板15。第一转运车5、第二转运车6上设有承接杆16。请参阅图3所示,传送导轨1为角铁导轨13,第一转运车5、第二转运车6 的滑轮14与角铁导轨13为V形面接触。请参阅图4所示,以第一转运车5从第二增打站3回到第一增打站2为例 来说明八字形夹持臂12的工作过程;第一转运车5受到外力向第一增打站2运 行,当靠近右夹持臂122时,由于右夹持臂122与锁紧气缸9连接,且具有液 压的弹性,因此受到停止块ll的挤压后,右夹持臂122会向下弯曲释放气,从 而使得停止块11通过右夹持臂122的阻碍,靠近左夹持臂121,而左夹持臂121 是与右夹持臂122相对的,因此停止块11无法从右边挤压左夹持臂121,并受 到左夹持臂121的阻挡无法再向左移动,此时由于停止块11撤销了对右夹持臂 122的挤压力,右夹持臂122得以恢复到原有状态,从而使得停止块11被卡在 左右夹持臂之间,因此得到限位,在该位置等待总成工件。为保证较好的定位 及稳定效果,本实施例停止块11与左夹持臂121、右夹持臂122的接触面为斜 面,这样停止块ll受到两侧的挤压力均匀,进一步保证转运车的定位效果。请参阅图5所示,地板总成工件17从总成夹具工位吊运后,首先放置在第 一增打站2,此时第一增打站2的升降气缸7处于顶起状态承接总成工件,气缸 定位销插入定位孔,吊机移开,可针对该工件进行补焊作业,完成操作后,即 等待第一转运车2回来,第一转运车5受到人力推动或者在第二增打站3受到 顶回气缸8的冲击力向第一增打站2运动,此时如图1所示,被第一增打站2 的夹持臂12卡位,第一转运车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车身地板总成增打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传送导轨; 依次设置在传送导轨上的第一增打站、第二增打站、存放台; 在第一增打站与第二增打站之间做往复运动的第一转运车,在第二增打站与存放台之间做往复运动的第二转运车;   在第一增打站、第二增打站的传送导轨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承载总成工件的升降气缸,在第二增打站和存放台之间、存放台另一端分别设有用于冲击第一转运车、第二转运车的顶回气缸; 在第一增打站、第二增打站的传送导轨之间分别设有用于将第一转运车、 第二转运车定位的卡位装置; 还包括有与所述卡位装置电气连接的锁紧气缸; 还包括用于控制顶回气缸且与其电气连接的顶回气路,用于控制升降气缸且与其电气连接的升降气路,用于控制锁紧气缸且与其电气连接的锁紧气路。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车身地板总成增打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传送导轨;依次设置在传送导轨上的第一增打站、第二增打站、存放台;在第一增打站与第二增打站之间做往复运动的第一转运车,在第二增打站与存放台之间做往复运动的第二转运车;在第一增打站、第二增打站的传送导轨两侧分别设有用于承载总成工件的升降气缸,在第二增打站和存放台之间、存放台另一端分别设有用于冲击第一转运车、第二转运车的顶回气缸;在第一增打站、第二增打站的传送导轨之间分别设有用于将第一转运车、第二转运车定位的卡位装置;还包括有与所述卡位装置电气连接的锁紧气缸;还包括用于控制顶回气缸且与其电气连接的顶回气路,用于控制升降气缸且与其电气连接的升降气路,用于控制锁紧气缸且与其电气连接的锁紧气路。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地板总成增打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运车、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卓学吴俊波李捷冼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