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志辉专利>正文

一种套管式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74236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套管式热交换器,包括主体和前、后端盖,主体内部设有若干套管组,每组套管组包括外流道及套设于其内部的金属管,所述套管组中,至少有一根金属管在伸入外流道后断开,形成两个相对的接口,两接口之间设置有若干根比金属管直径小的支管,所述支管与金属管连通形成内部流道,本设计的热交换器在工作时,其中一种介质从金属管内部流动,当从支管中通过时,由于支管也是位于外流道中,并且支管的管径小,因而内、外层介质在此处所进行的热交换不仅迅速而且非常充分,提高了换热效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特别是一种套管式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主要是通过管内、管外两种温度不同的介质在流动时进 行热交换的装置,现有的热交换器一般为管壳式和板式两种结构,但 其热效率不高,特别是作为热泵式热水器来使用时,出水温度低,难 以达到使用者的要求,如要出水温度高,则生产出来的热交换器的体积会较庞大,性价比不高,所占据的空间大。对此,申请人于2008 年7月29日提交了申请号为200810029820. 8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水 冷式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其公开了一种套管式热交换器,该热 交换器包括具有多排平行水流通道的主体,并在每条水流通道的内部 相应设有金属管,两种工作介质分别在金属管的内、外侧反向流动进 行热交换,从而有效提高了换热效果,提高了出水温度,但该技术方 案仍有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速度 快、热交换充分的套管式热交换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套管式热交换器,包括主体和前、后端盖,主体内部设有若 干套管组,每组套管组包括外流道及套设于其内部的金属管,所述套 管组中,至少有一根金属管在伸入外流道后断开,形成两个相对的接 口,两接口之间设置有若干根比金属管直径小的支管,所述支管与金 属管连通形成内部流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主体内部的套客组中,至少 有-一根金属管在外流道内部断开,并在接口之间安装有若干根 比金属管直径小的支管,从而形成内部流道,本设计的热交换 器在工作时,其中一种介质从金属管内部流动,当从支管中通 过时,由于支管也是位于外流道中,并且支管的管径小,因而 内、外层介质在此处所进行的热交换不仅迅速而且非常充分, 使得介质在热交换器各出、入口产生的温差更大,进一步提高 了换热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含有支管的流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 一种套管式热交换器,包括主体1和前、后端 盖21、 22,主体l内部平行设有若干套管组,每组套管组包括外流道 3及套设于其内部的金属管4,所述套管组中,至少有一根金属管4 在伸入外流道3后断开,形成两个相对的接口41,两接口41之间设置有若干根比金属管4直径小的支管42,所述支管42与金属管4连 通形成内部流道。在工作时,两种不同温度的介质分别从金属管 内、外反向流动,其中一种从金属管4内部流动,当内层介质 从金属管4流入支管42并从支管42中通过时,由于支管42也 是完全浸泡于外层流道的介质中,并且由于支管42的管径小, 在该管段中,内、外层介质的热交换分别通过各支管42的管壁 来进行,其热交换面积是各根支管42的表面面积总和,远远大 于作为干管的金属管4的表面积,并且内层介质也被分成小股 流体单独换热,因而内、外层介质在此管段中所进行的热交换 不仅迅速而且非常充分,使介质在热交换器各出、入口产生的 温差更大,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根 据热交换器功率、型号尺寸的不同,在热交换器的一组或多组 套管中应用上述支管结构,而每一组套管中所使用的支管的数 量也可根据需要而配置。此外,为了加工方便,所述金属管4的 接口处设于外流道3的内部,其目的是利用金属管4与外部弯头、连 接头来实现焊接装配,简化加工工艺,控制生产成本,同时有效保证 了产品的质量。进一步,所述金属管4的接口 41为喇叭口,金属管与支管 之间利用喇叭口的方式来焊接,与金属管4连接的所有支管42 的内孔截面积总和大于该金属管4的内孔截面积,使内层介质在 支管中流动时能够保持顺畅。由于喇叭口状的接口 41位于外流道内部,为了减少外层流体在此位置的流动阻力以及装配方便,所述外流道3的两端在该位置设有宽槽31,所述宽槽31可以是喇叭口状,也可以是环状。 进一歩的改进,所述外流道3内部设有至少一个扰流板32,扰 流板可以是多种形式,优选的方式是将扰流板32套设于支管42上, 当外层流体流过时,受到扰流板3i的阻挡,流体的流动方向改变,从 各支管之间的间隙中穿过,使得管内、外流体的热交换更加充分。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 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本技术的目 的都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管式热交换器,包括主体(1)和前、后端盖(21、22),主体(1)内部设有若干套管组,每组套管组包括外流道(3)及套设于其内部的金属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组中,至少有一根金属管(4)在伸入外流道(3)后断开,形成两个相对的接口(41),两接口(41)之间设置有若干根比金属管(4)直径小的支管(42),所述支管(42)与金属管(4)连通形成内部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套管式热交换器,包括主体(1)和前、后端盖(21、22),主体(1)内部设有若干套管组,每组套管组包括外流道(3)及套设于其内部的金属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组中,至少有一根金属管(4)在伸入外流道(3)后断开,形成两个相对的接口(41),两接口(41)之间设置有若干根比金属管(4)直径小的支管(42),所述支管(42)与金属管(4)连通形成内部流道。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管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4)的接口 (41)为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林志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