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烟机的前端进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84320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烟机的前端进风装置,包括有设置在油烟机机壳上的进风口,其特征在于:进风口内间隔固定有多片呈片状的阻挡板,各阻挡板竖直设置,且各阻挡板竖向的横截面均呈S形。当油烟通过该进风口其进入油烟机时,油烟在两片阻挡板中由于惯性力的作用产生气、油分离,通过对两片阻挡板之间距离的合理设计,使风无阻碍的通过,使油气被阻挡,从而产生导风滤油效果;同时各阻挡板竖向的横截面均呈S形,当噪声通过整机腔体传出时,声波会在S形表面发生多次反射和抵消,从而增加声波传出的难度及降低强度,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烟机的前端进风装置
技术介绍
吸油烟机一般包括有机壳,机壳内安装有蜗壳和集烟罩,蜗壳内安装有由电机驱 动旋转的多翼式离心叶轮,集烟罩上开有与蜗壳的进风口及叶轮同心的进风口,进风口安 装有网罩组件,网罩组件的下端设有油杯。如一专利号为ZL03231968. 1 (公告号为C拟639754Y)的中国技术专利《欧式 吸油烟机的进风口滤油装置》就披露这种传统的进风口滤油装置。噪音的大小是评价油烟机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噪音的来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其中一方面是来自风机本身的噪音,另一方面来自气流。由于现有油烟机的前端进风口就 是一个开口,气流通过使,声波不会损失,故噪声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不但能使 风无阻碍通过、还能有效降低噪声的油烟机的前端进风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烟机的前端进风装 置,包括有设置在油烟机机壳上的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内间隔固定有多片呈片 状的阻挡板,各阻挡板竖向设置,且各阻挡板竖向的横截面均呈S形。所述各阻挡板均勻间隔设置,相邻两阻挡板之间的间距为8 20毫米。以13毫 米为佳。当间距较小时,受板片边界层的影响及角度的限制,其风阻和滤油效果均差;当间 距较大时,由于角度不能很小,所以在转弯时由惯性力产生的滤油效果较差。上述各阻挡板的高度H为40 100毫米,高度太长会加大风阻,太短会影响挡音 效果及滤油;各阻挡板中部的张角α为90° 150°。角度较小时,进风弯曲较大,进风阻 力加大;角度较大时,由惯性力产生的滤油效果变差。为了使出风通道能完全阻挡,上述各阻挡板的横向最大宽度T < (L/2)*cos(a/2) ο作为改进,上述进风口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 和第二进风口内均固定有所述阻挡板;上述第一进风口内的各阻挡板的S形朝向一致,所 述第二进风口内的各阻挡板的S形朝向一致,同时第一进风口内的各阻挡板的S形朝向与 第二进风口内的各阻挡板的S形朝向相反。设置前述两组阻挡部,通过试验可知能使风更 好通过两阻挡部之间的间距,保证油烟机的吸力,同时使声波会在S型表面发生多次反射 和抵消,进一步增加声波传出的难度及降低强度,而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作为进一步改进,上述进风口处固定有呈薄片状的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具有两 个开口,该两个开口形成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各阻挡部固定在该安装支架 上。这样可先将各阻挡部固定在安装支架的两个开口内,然后再将安装支架固定在油烟机的进风口内即可,生产制造及组装更为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装置在进风口内间隔固定有片呈片 状的阻挡板,当油烟通过该进风口其进入油烟机时,油烟在两片阻挡板中由于惯性力的作 用产生气、油分离,通过对两片阻挡板之间距离的合理设计,使风无阻碍的通过,使油气被 阻挡,从而产生导风滤油效果;同时各阻挡板竖向的横截面均呈S形,当噪声通过整机腔体 传出时,声波会在S形表面发生多次反射和抵消,从而增加声波传出的难度及降低强度,达 到降低噪声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机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阻挡板的尺寸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 5所示,一种油烟机的前端进风装置,包括有设置在油烟机机壳1上的进 风口 11,进风口 11处固定有呈薄片状的安装支架2,该安装支架2具有水平间隔设置的两 个开口,该两个开口形成第一进风口 21和第二进风口 22,第一进风口 21和第二进风口 22 内均间隔固定有多片呈片状的阻挡板3,各阻挡板3竖向设置,且各阻挡板3竖向的横截面 均呈S形,第一进风口 21内的各阻挡板3的S形朝向一致,第二进风口 22内的各阻挡板3 的S形朝向一致,同时第一进风口 21内的各阻挡板3的S形朝向与第二进风口 22内的各 阻挡板3的S形朝向相反。第一进风口 21内的阻挡板3均勻间隔设置,相邻两阻挡板之间的间距为13毫米; 第二进风口 22内的阻挡板3均勻间隔设置,相邻两阻挡板之间的间距为13毫米。各阻挡 板3的高度H为40 100毫米;各阻挡板中部的张角α为90° 150° ;各阻挡板的横向 最大宽度丁< (L/2)*COS(a/2),如图6所示。本装置在进风口 11内间隔固定有片呈片状的阻挡板3,当油烟通过该进风口 11其 进入油烟机时,油烟在两片阻挡板3中由于惯性力的作用产生气、油分离,通过对两片阻挡 板3之间距离的合理设计,使风无阻碍的通过,使油气被阻挡,从而产生导风滤油效果;同 时各阻挡板3竖向的横截面均呈S形,当噪声通过整机腔体传出时,声波会在阻挡板3的S 形表面发生多次反射和抵消,从而增加声波传出的难度及降低强度,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油烟机的前端进风装置,包括有设置在油烟机机壳上的进风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口内间隔固定有多片呈片状的阻挡板,各阻挡板竖向设置,且各阻挡板竖向的横 截面均呈S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机的前端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阻挡板均勻间 隔设置,相邻两阻挡板之间的间距为8 20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机的前端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阻挡板之 间的间距为13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机的前端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阻挡板的高度H 为40 100毫米,各阻挡板中部的张角α为90° 15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烟机的前端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阻挡板的横向 最大宽度 T < (L/2) *cos ( α /2)。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油烟机的前端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口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内均 固定有所述阻挡板;所述第一进风口内的各阻挡板的S形朝向一致,所述第二进风口内的 各阻挡板的S形朝向一致,同时第一进风口内的各阻挡板的S形朝向与第二进风口内的各 阻挡板的S形朝向相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烟机的前端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处固定有 呈薄片状的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具有两个开口,该两个开口形成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 进风口,所述各阻挡部固定在该安装支架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油烟机的前端进风装置,包括有设置在油烟机机壳上的进风口,其特征在于进风口内间隔固定有多片呈片状的阻挡板,各阻挡板竖直设置,且各阻挡板竖向的横截面均呈S形。当油烟通过该进风口其进入油烟机时,油烟在两片阻挡板中由于惯性力的作用产生气、油分离,通过对两片阻挡板之间距离的合理设计,使风无阻碍的通过,使油气被阻挡,从而产生导风滤油效果;同时各阻挡板竖向的横截面均呈S形,当噪声通过整机腔体传出时,声波会在S形表面发生多次反射和抵消,从而增加声波传出的难度及降低强度,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文档编号F24C15/20GK201897253SQ20102066865公开日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烟机的前端进风装置,包括有设置在油烟机机壳上的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内间隔固定有多片呈片状的阻挡板,各阻挡板竖向设置,且各阻挡板竖向的横截面均呈S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元孙佳琪唐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