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欧亚旋覆花的氯仿提取物(旋覆花素)或从旋覆花素中分离出的化合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血管炎症性疾病。分离得到的三种化合物为旋覆花内酯(倍半萜内酯,acetylbritannilactone,ABL)和1-O-ABL、1,6-O↓[2]-ABL,分别具有调制血管炎性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炎症应答反应,防治动物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的作用,三种组分单独或组合应用可剂量依赖性抑制血管炎症性细胞NF-κB活化及核转位,黏附分子(MCP-1,ICAM-1,VCAM-1)表达及iNOS和COX-2基因的活化,将旋覆花素(含三种组分的提取物)按有效剂量给服动物,可治疗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剂
技术介绍
血管炎症性疾病是指各种原因诱发的血管内皮损伤、平滑肌细胞增生、基质沉积所致的血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高血压等。目前的研究发现,该类疾病的病理本质和过程是一种血管慢性炎症反应。核因子NF-κB活化与核转位、黏附分子(MCP-1,ICAM-1,VCAM-1)表达和iNOS、COX-2活性升高,进而引发血管内皮细胞活化、血小板聚集、单核细胞黏附、浸润、巨噬细胞激活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欧亚旋覆花是一种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和偏头痛的中草药,为了确定其中的有效成分,我们从欧亚旋覆花的氯仿提取物(旋覆花素)中分离出三种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ABL,1-O-ABL、1,6-O2-ABL,均系倍半萜内酯化合物。现已证实其抗炎作用优于阿司匹林。旋覆花素具有防治血管炎症性疾病的作用,其分子机制与抑制促炎因子诱导的NF-κB活化与核转位、黏附分子(MCP-1,ICAM-1,VCAM-1)表达和iNOS、COX-2活性升高有关。
技术实现思路
从欧亚旋覆花中分离得到三种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ABL,1-O-ABL、1,6-O2-ABL,并证实其具有明显抗炎作用优于阿司匹林。欧亚旋覆花(10公斤)用95%的乙醇萃取3次,石油醚、醋酸乙酯、氯仿、正丁醇提取浓缩,梯度洗脱闪式柱层析,收集氯仿部分,获得ABL;收集石油醚∶氯仿(10∶90)部分,获得1-O-ABL;石油醚∶氯仿(20∶80)部分,获得1,6-O2-ABL。用欧亚旋覆花的含氯仿提取物(旋覆花素)或从旋覆花素中分离出的化合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血管炎症性疾病。分离得到的三种化合物为旋覆花内酯(acetylbritannilactone,ABL)和1-O-ABL、1,6-O2-ABL,分别具有调制血管炎性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炎症应答反应,防治动物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的作用,三种组分单独或组合应用可剂量依赖性抑制血管炎症性细胞NF-κB活化及核转位,黏附分子(MCP-1,ICAM-1,VCAM-1)表达及iNOS和COX-2基因的活化,将旋覆花素(含三种组分的提取物)按有效剂量给服动物,可治疗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实施方式用欧亚旋覆花提取物进行实验研究,观察其调制血管炎症反应的作用。目前已用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证实(1)旋覆花素或其中的三种有效成分对炎性因子LPS诱导产生的iNOS和COX-2的表达和活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2)旋覆花素或其中的三种有效成分可以明显下调炎症反应触发因子VCAM-1、ICAM-1和MCP的表达;(3)旋覆花素或其中的三种有效成分可以抑制NF-κB的核转位及其与DNA的结合活性;(4)旋覆花素或其中的三种有效成分可以通过抑制I-κB的降解而抑制NF-κB的活化;(5)旋覆花素或其中的三种有效成分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巨噬细胞的黏附,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生。体内实验证实,旋覆花素或其中的三种有效成分可以显著降低内皮剥脱术后血管内膜的增生程度,降低模型动物炎性标志物---血浆CRP水平,减轻血管壁炎症反应,明显下调炎症反应触发因子NF-κB的核转位及其与DNA的结合活性、抑制受损血管VCAM-1、ICAM-1和MCP-1的表达及iNOS和COX-2的活化,使病变程度减轻。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证实,在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ABL、1-O-ABL和1,6-O2-ABL下调VCAM-1、ICAM-1和MCP的表达,抑制iNOS和COX-2的表达和活化的有效剂量范围为0.05~20μmol/L;药理作用强度依次为1,6-O2-ABL>1-O-ABL>ABL;三种成分的不同比例组合可产生协同作用。这些结果与目前公认的抗炎药物阿司匹林进行比较(有效剂量为100μmol/L),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在抑制炎性基因和黏附分子表达方面优于阿司匹林。在所使用的药物剂量范围内,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无明显变化,说明该剂量下ABL、1-O-ABL和1,6-O2-ABL无细胞毒作用。用磷酸化分析、免疫共沉淀和细胞定位分析证实,在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ABL、1-O-ABL和1,6-O2-ABL抑制I-κB磷酸化降解、NF-κB活化与核转位的有效剂量范围为0.05~20μmol/L;药理作用强度依次为1,6-O2-ABL>1-O-ABL>ABL;三种化合物的不同比例组合可产生协同作用。这些结果与目前公认的抗炎药物阿司匹林进行比较(有效剂量为100μmol/L),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在抑制I-κB磷酸化降解、NF-κB活化与核转位优于阿司匹林。在所使用的药物剂量范围内,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无明显变化,说明该剂量下ABL、1-O-ABL和1,6-O2-ABL无细胞毒作用。用凝胶迁移率改变分析、凝胶超迁移分析证实,在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ABL、1-O-ABL和1,6-O2-ABL抑制NF-κB活化及与DNA调控元件的结合活性的有效剂量范围为0.05~20μmol/L;药理作用强度依次为1,6-O2-ABL>1-O-ABL>ABL;三种化合物的不同比例组合可产生协同作用。与目前公认的抗炎药物阿司匹林进行比较(有效剂量为100μmol/L),倍半萜内酯化合物的作用优于阿司匹林。在所使用的药物剂量范围内,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无明显变化,说明该剂量下ABL、1-O-ABL和1,6-O2-ABL无细胞毒作用。用细胞黏附分析、细胞平面/跨膜迁移分析、细胞增殖分析证实,ABL、1-O-ABL和1,6-O2-ABL抑制致炎因子诱导的单核/巨噬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平滑肌细胞黏附与迁移和增殖的有效剂量范围为0.05~20μmol/L;药理作用强度依次为1,6-O2-ABL>1-O-ABL>ABL;三种化合物的不同比例组合可产生协同作用。ABL、1-O-ABL和1,6-O2-ABL具有提高内皮细胞抗氧化功能、减少氧化脂质的产生、降低氧化脂质对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毒性的有效剂量范围为0.05~20μmol/L;药理作用强度依次为1,6-O2-ABL>1-O-ABL>ABL。三种化合物的不同比例组合可产生协同作用。用大鼠或ApoE-/-小鼠制备内皮剥脱模型或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按ABL0.7-15mg/kg/天的剂量以旋覆花素乳液灌胃给药3,7,14,21d后,分别取血、血管组织,观察效果。结果证实,旋覆花素可以显著降低内皮剥脱后血管内膜的增生程度(I/M比值降低50%),降低模型动物炎性标志物---血浆CRP水平(降低60%),减轻血管壁炎症反应,明显下调炎症反应触发因子VCAM-1、ICAM-1和MCP的表达(下调50%),抑制NF-κB活化与核转位,使病变程度减轻。作用明显优于阳性药物氯沙坦和血管通。动物的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和体重变化。上述实验证明,旋覆花素在动物体内和体外均可以发挥抗血管炎症作用,安全有效的防治血管炎症性疾病。旋覆花素可以制备成乳液、滴丸和片剂形式,还可以制备成缓释剂或针剂作为药物、营养品和食物添加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一定量的旋覆花素或有效成分ABL,1-O-ABL和1,6-O↓[2]-ABL单独或组合应用有效调制血管炎症性反应,抑制血管内膜增生,保护血管内膜功能和防治血管炎症性疾病的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进坤,韩梅,张嫡群,郑斌,
申请(专利权)人:温进坤,韩梅,张嫡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