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耦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85717 阅读:3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耦合机构,其是组设于机车的曲柄轴及入力轴上。曲柄轴上固设一驱动盘,驱动盘上固设一压板盖,一压板是轴向滑设于压板盖上,且压板盖上藉由一滚子枢设一飞重,压板与驱动盘之间夹设一弹性件。入力轴上固设一传动盘,一摩擦盘轴向滑设于传动盘上。当飞重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大于弹性件的预力时,可迫使滚子滑移压掣压板去压合摩擦盘,再压合驱动盘,促使入力轴与曲柄轴相互耦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将离心力经由杠杆的作用放大施加于接合面,使接合面能有更大的摩擦力,可增加传动效率及加大传递动能的容量。(*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力耦^*机*勾,尤指一种可增加摩擦耦合效果的动力耦合 机构。
技术介绍
对于一般车辆而言,不论是汽车或是机车,其动力系统中均组设有一动力耦合机构,用以传输引擎动力至传动系统。例如台湾专利技术专利第I255242号所揭露的一种 混合动力机车之架构,其专利主要说明当其动力耦合机构未被耦合时,车辆行驶时 所需的动力是单独由电动机供应,而当动力耦合机构被耦合时,车辆行驶时所需的 动力是由弓摩与电动机同时供应输出,或是单独由引擎输出,且引擎若有多余的旋 转动力,尚可传递至电动禾几发电,如lt匕可增加电动禾几的续航力。上述混合动力机车的动力耦合机构是由离心离合器所组成,而离心离合器的接 合面为径向接合面,其是利用驱动件于转速超过一特定转速时,藉由旋转离心力作 用所产生的径向推力来压合离合器驱动件与从动件之间的磨擦片,再利用驱动件与 从动件的接合面上的磨擦力来传输动力。上述径向接合面的离心离合器,其接合面的滑差率较大,传动效報差。尤其 在低转速时,因离心力相对较小,使得施加在磨擦片上的力量也较小,因此接合面 上可产生的磨擦力也相对较小。此外,再加上动力系统内空间的限制,其磨擦片的 面积也受到限制,故整体可传递动能的容量也相对有限。由上说明,上述径向接合面的离心离合器,其传动效率较差,对于注重动力传 递效率的混合动力机车来说,并非十分理想,尚有改善的空间。专利技术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专利技术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动力耦 合机构,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此项嘉惠世人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耦合机构,该结构可使接合面能有更大的摩 擦力,可有效加大整体传递动能的容量。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动力耦合机构,其是组设于机车的一曲 柄轴、及一入力轴上,动力耦合机构包括有 一驱动盘组、及一传动盘组。上述驱动盘组包括有一驱动盘、 一压板盖、 一压板、 一弹性件、及一飞重,其 中,驱动盘是固设于曲柄轴上并一同转动,压板盖则固设于驱动盘上并一同转动, 而压板是轴向滑设于压板盖上,至于飞重是藉由一滚子枢设于压板盖上并一同转动, 齊性件则夹设于压板与驱动盘之间,用以提供压板一预力。上述传动盘组包括有一传动盘、及一磨擦盘,传动盘是固设于入力轴上并一同 转动,而磨擦盘则轴向滑设于该传动盘上。其中,当飞重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大于 该预力时,可迫使滚子滑移压掣压板去压合磨擦盘,并使磨擦盘也压合驱动盘,进 而促使入力轴与曲柄轴相互耦合。此外,本技术可更包括一第一磨擦片,其是贴设于磨擦M"应于驱动盘的 一面,以增加磨擦盘与驱动盘相互压合时的磨擦力。另本技术也可更包括一第 二磨擦片,其是贴设于磨擦盘对应于压板的一面,以增加磨擦盘与压板相互压合时 的磨擦力。当然,也可不需该等第一磨擦片、第二磨擦片,而直接于磨擦盘、驱动 盘、及压板之相对应的外表面形成粗糙面,也可达到增加相互压合时的磨擦力的功 效。另外,上述磨擦盘与传动盘二构{牛是藉由一对齿槽结构相互啮合滑设,以使磨 擦盘可轴向滑设于传动盘上。且压板盖与压板二构件也是藉由另一对齿槽结构相互 啮合滑设,以使压板可轴向滑设于压板盖上。再者,上述弹性件可为一压縮弹簧、或其它等效的组件,以可iii共压板一预力。又,本技术可搭配一机车混合动力系统使用,该机车混合动力系统是耦合 至该曲柄轴上并将其旋转动力传递至一机车驱动轮,机车混合动力系统包括有一耦合至机车驱动轮的出力轴、 一连结于入力轴与出力轴间的变速机构、 一与曲柄轴 枢接的第一电动机、以及一与入力轴枢接的第二电动机。藉此,当机车高速行驶时, 即动力耦合机构耦合时,由第一电动舰驱动的弓摩曲柄轴的动力可传输至入力轴, 以增加整体机车的动力输出;另当机车于低速行驶时,即动力耦合机构未耦合时, 则整体机车的动力输出仅由第二电动机所驱动的入力轴提供,因此,可使机车在不 同行驶状态下,皆能以最佳能量消耗率的状态下输出动能以驱动机车行走。此外,上述机车的出力轴与机车-驱动轮之间可更组设有一减速齿轮组,以可提 高扭力驱动机车驱动轮。再者,上述变速机构可为一无段变速机构、或其它等效机构。另机车驱动轮可 为一机车后轮、也可为一机车前轮,,见该机车于动力传递设计上采后轮、或皿带 动而定。本技术的优点是,将离心力乡圣由杠杆的作用放大施加于接合面,使接合面 能有更大的摩擦力,且此种利用杠杆作动方式将径向离心力转换成轴向推力,可以 轴向接合面来传递动力,再加上轴向接合面有较大的接合面积,故可有效加大, 传递动能的容量,以较有效率的方式传送较大量曲柄轴的旋转动力至入力轴。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动力分离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动力结合示意图。 節是本技术搭配一机车混合动力系统使用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搭配一机车混合动力系统使用的系统架构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 机车引擎 2 第一电动机3 第二电动机 4 电池5 控制器11曲柄轴13 皮带16鹏齿轮组17 入力轴18出力轴21 机车驱动轮30驱动盘组31 驱动盘32压板盖33 压板34弹性件35 飞重36滚子38, 48齿槽结构40传动盘组41 传动盘42磨擦盘46 第一磨擦片47第二磨擦片121 驱动件122滑动驱动f牛123 滚珠141滑动传动件142 传动件143传动件弹簧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l、及图2是分别为本技术动力耦合机构一较佳实施例的动力分离 时、及动力结合时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动力耦合机构是组设于机车的一曲柄轴ll、 及一入力轴17上,动力耦合机构包括有 一驱动盘组30、及一传动盘组40。如图1所示,驱动盘组30包括有一驱动盘31、 一压板盖32、 一压板33、 一弹性件 34、及一飞重35。驱动盘3個设于曲柄轴11上,驱动盘31并随同曲柄轴11转动。压 板盖32则固设于驱动盘31上,压板盖32并随同驱动盘31转动。另压板33与压板盖32 是藉由一对齿槽结构38相互滑设,亦即压板33是轴向滑设于压板盖32上。飞重35是藉由一滚子36枢设于压板盖32上,飞重35、滚子36并随同压板盖32转 动,亦即驱动盘组30的驱动盘31、压 32、压板33、弹性件34、及飞重35等构件皆随同曲柄轴ll一起转动。另弹性件34是夹设于压板33与驱动盘31之间,用以離 压板33—预力。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件34是为一压縮弹簧。此外,传动盘组40则包括有一传动盘41、 一第一磨擦片46、 一第二磨擦片47、 及一磨擦盘42。其屮,传动盘41是固设于入力轴17上,传动盘41并随同入力轴17转 动。而磨擦盘42与传动盘41是藉由一对齿槽结构48相互滑设,亦即磨擦盘42是轴向 滑设于传动盘41上。另第一磨擦片46是贴设于磨擦盘42对应于驱动盘31的一面上, 可增加磨擦盘42与驱动盘31相互压合时的磨擦力。而第二磨擦片47则贴设于磨擦盘 42对应于压板33的一面上,可增加磨擦盘42与压板33相互压合时的磨擦力。如图1所示,当曲柄轴11的^^达到一预定魏时,飞重35转动所产生的离心 力仍未大于弹性件34所产生的预力,亦即驱动盘组30的驱动盘31与传动盘组40磨擦 盘42上的第一磨擦片46并未结合,故此时动力耦合禾几构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耦合机构,是组设于机车的一曲柄轴及一入力轴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驱动盘组,包括有一驱动盘、一压板盖、一压板、一弹性件、及一飞重,该驱动盘是固设于该曲柄轴上并一同转动,该压板盖是固设于该驱动盘上并一同转动,该压板是轴向滑设于该 压板盖上,该飞重是藉由一滚子枢设于该压板盖上并一同转动,该弹性件是夹设于该压板与该驱动盘之间,用以提供该压板一预力;以及 一传动盘组,包括有一传动盘、及一磨擦盘,该传动盘是固设于该入力轴上并一同转动,该磨擦盘是轴向滑设于该传动盘上;   其中,当该飞重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大于该预力时,可迫使该滚子滑移压掣该压板去压合该磨擦盘,并使该磨擦盘也压合该驱动盘,进而促使该入力轴耦合该曲柄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建长庄健弘叶启南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