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氟醚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777464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高选择性地获得含氟醚化合物、并且后处理工序简便的新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式(Ⅲ)表示的含氟醚化合物(式中,Rf为碳数1~18的全氟烷基、碳数1~18的多氟烷基、碳数6~18的全氟芳基或碳数6~18的多氟芳基;R↑[1]和R↑[2]相同或不同,各自为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碳数1~10的烷氧基、碳数1~10的全氟烷基、碳数1~10的多氟烷基、碳数6~18的全氟芳基或碳数6~18的多氟芳基)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碱性化合物和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下,使通式(Ⅰ)Rf-CH↓[2]OH(式中,Rf的定义同上)表示的含氟醇与通式(Ⅱ)CF↓[2]=CR↑[1]R↑[2](式中,R↑[1]和R↑[2]的定义同上)表示的含氟烯烃化合物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作为含氟醚的制造方法,众所周知的是在碱金属氢氧化物或碱金属氢化物的存在下使醇与含氟烯烃化合物反应的方法(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但是,该方法存在需要比较高的温度和比较高的压力,并且反应速度小,反应后产生大量沉淀物等问题,从生产性的角度来看不能说是满意的方法。另外,已知通过在有机溶剂中进行上述反应,可以在平稳的条件下得到含氟醚(参照以下专利文献2)。但是,该方法存在除目标含氟醚以外,还大量产生从碳负离子中间体上除去氟原子的烯烃化合物为代表的副产物,并且溶剂相对于原料的量多,所以通过一次反应获得的含氟醚的量相对少。另外,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时,存在反应后的目标物与溶剂分离困难,反应后产生沉淀的问题。另外,已知使用水作为反应溶剂的制造方法(参照以下专利文献3)。在该方法中,可以高选择性地获得目标的含氟醚化合物,后处理工序简便,但是,反应速度大幅降低,所以生产性上存在问题。通过减少水的使用量可以提高反应速度,但此时反应后沉淀的产生量多,所以后处理工序麻烦。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3557294号专利文献2特开平9-263559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2-2011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高选择性地获得含氟醚化合物,并且处理工序简便的新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人为达到上述目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碱性化合物和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含氟醇与含氟烯烃化合物反应的方法,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高选择性地获得目标含氟醚,并且后处理工序简便,由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1.一种通式(III)表示的,Rf-CH2-O-CF2-CHR1R2(III)式中,Rf为碳数1~18的全氟烷基、碳数1~18的多氟烷基、碳数6~18的全氟芳基或碳数6~18的多氟芳基;R1和R2相同或不同,各自为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碳数1~10的烷氧基、碳数1~10的全氟烷基、碳数1~10的多氟烷基、碳数6~18的全氟芳基或碳数6~18的多氟芳基,其特征在于,在碱性化合物和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下,使通式(I)表示的含氟醇与通式(II)表示的含氟烯烃化合物反应,Rf-CH2OH (I)式中,Rf的定义同上,CF2=CR1R2(II)式中,R1和R2的定义同上。2.上述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式(I)表示的含氟醇为从由2,2,2-三氟乙醇、2,2,3,3,3-五氟丙醇、2,2,3,4,4,4-六氟丁醇、2,2,3,3-四氟丙醇、1,1,1,3,3,3-六氟-2-丙醇、3,3,4,4,4-五氟丁醇、3,3,4,4-四氟丁醇、2,2,3,3,4,4,5,5-八氟戊醇、3,3,4,4,5,5,6,6,6-九氟己醇、3,3,4,4,5,5,6,6-八氟己醇、3,3,4,4,5,5,6,6,7,7,8,8,8-十三氟辛醇、3,3,4,4,5,5,6,6,7,7,8,8-十二氟辛醇、3,3,4,4,5,5,6,6,7,7,8,8,9,9,10,10,10-十七氟癸醇、3,3,4,4,5,5,6,6,7,7,8,8,9,9,10,10-十六氟癸醇、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2-二十一氟十二醇、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二十氟十二醇、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14,14,14-二十五氟十四醇和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14,14-二十四氟十四醇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化合物。3.上述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式(I)表示的含氟醇为从由2,2,2-三氟乙醇、2,2,3,3,3-五氟丙醇、1,1,1,3,3,3-六氟-2-丙醇和2,2,3,4,4,4-六氟丁醇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化合物。4.上述1~3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式(II)表示的含氟烯烃化合物为从由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氯三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和八氟异丁烯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化合物。5.上述1~4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式(II)表示的含氟烯烃化合物为从由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化合物。6.上述1~5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碱性化合物为从由碱金属氧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碱金属氢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化合物。7.上述1~6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相转移催化剂为从由季铵盐、鏻盐、氧化锍盐、吡啶盐、冠状化合物和穴状配体化合物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化合物。8.上述1~7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相转移催化剂为以下通式(IV) 表示的季铵盐,式中,R3、R4、R5和R6相同或不同,各自为氢原子、碳数1~30的烷基、碳数7~13的芳烷基或碳数6~30的芳基,X-为一价阴离子。9.上述1~8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水的存在下进行反应。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方法中作为原料使用的含氟醇,由下述通式(I)表示Rf-CH2OH (I)式中,Rf为碳数1~18的全氟烷基、碳数1~18的多氟烷基、碳数6~18的全氟芳基或碳数6~18的多氟芳基。上述通式(I)中,Rf表示的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中烷基的结构为直链或支链状均可。特别地,优选碳数1~10左右的直链或支链的全氟烷基。多氟烷基例如由通式CmHnFp(式中,m为1~18的整数,n为1~2的整数,p为2m+1-n)表示。特别优选m为1~10的整数。作为含氟醇,只要是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就可使用,没有特别的限制。特别地,从容易获得的角度考虑,优选2,2,2-三氟乙醇、2,2,3,3,3-五氟丙醇、2,2,3,3-四氟丙醇、2,2,3,4,4,4-六氟丁醇、1,1,1,3,3,3-六氟-2-丙醇、3,3,4,4,4-五氟丁醇、3,3,4,4-四氟丁醇、2,2,3,3,4,4,5,5-八氟戊醇、3,3,4,4,5,5,6,6,6-九氟己醇、3,3,4,4,5,5,6,6-八氟己醇、3,3,4,4,5,5,6,6,7,7,8,8,8-十三氟辛醇、3,3,4,4,5,5,6,6,7,7,8,8-十二氟辛醇、3,3,4,4,5,5,6,6,7,7,8,8,9,9,10,10,10-十七氟癸醇、3,3,4,4,5,5,6,6,7,7,8,8,9,9,10,10-十六氟癸醇、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2-二十一氟十二醇、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二十氟十二醇、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14,14,14-二十五氟十四醇和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14,14-二十四氟十四醇。其中,特别优选2,2,2-三氟乙醇、2,2,3,3,3-五氟丙醇、1,1,1,3,3,3-六氟-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式(Ⅲ)表示的含氟醚化合物的制造方法,Rf-CH↓[2]-O-CF↓[2]-CHR↑[1]R↑[2](Ⅲ)式中,Rf为碳数1~18的全氟烷基、碳数1~18的多氟烷基、碳数6~18的全氟芳基或碳数6~18的多氟芳基;R↑[1]和R↑[2]相同或不同,各自为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碳数1~10的烷氧基、碳数1~10的全氟烷基、碳数1~10的多氟烷基、碳数6~18的全氟芳基或碳数6~18的多氟芳基,其特征在于,在碱性化合物和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下,使通式(Ⅰ)表示的含氟醇与通式(Ⅱ)表示的含氟烯烃化合物反应,Rf-CH↓[2]OH(Ⅰ)式中,Rf的定义同上,CF↓[2]=CR↑[1]R↑[2](Ⅱ)式中,R↑[1]和R↑[2]的定义同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岛田朋生柴沼俊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