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杆盖组装用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70117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杆盖组装用机械手,包括支撑立柱、回转臂、升降装置、连杆盖托臂和连杆盖托座。回转臂包括内臂、外臂。回转臂的内臂的一端通过上回转装置连接在支撑立柱顶部,另一端通过中回转装置连接回转臂的外臂的一端。回转臂的外臂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盘以及螺栓与升降装置连接。升降装置通过下回转装置与连杆盖托臂连接;连杆盖托座与连杆盖托臂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杆盖组装用机械手能实现三维运动,回转曲臂可使连杆盖托臂在大范围平面内位移,升降气缸可根据连杆盖的组装要求调整连杆盖托臂的高度,而下回转装置微调连杆盖托臂位置,使连杆盖在组装过程中能准确定位。所以本机械手对连杆盖在柴油机上的组装灵活、方便。(*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杆盖组装用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连杆盖组装用机械手
技术介绍
机械手是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 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 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 部门。机械手主要由手部和运动机构组成。手部是用来抓持工件(或工具)的部件,根据 被抓持物件的形状、尺寸、重量、材料和作业要求而有多种结构形式,如夹持型、托持 型和吸附型等。运动机构,使手部完成各种转动(摆动)、移动或复合运动来实现规定 的动作,改变被抓持物件的位置和姿势。机械手通常用作机床或其他机器的附加装置,如在自动机床或自动生产线上装卸和 传递工件,在加工中心中更换刀具等,用途非常广泛。GE机车柴油机组装连杆盖时,需要将连杆盖与已装入柴油机机体内的连杆体一一 对应相配,对准位置后,根据组装连杆的工艺要求分别插入第一、第三工位连杆螺栓后 用手拧紧,再插入第二、第四工位连杆螺栓后同样用手拧紧,然后用"GE连杆螺栓拧 紧装置"分别将各工位连杆螺栓拧紧。重复前述过程,直到将所有连杆盖组装完成。在 这组装过程中,现有的人工操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精确度不够,影响连杆盖的组装质 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连杆盖组装用机械手。 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杆盖组装用机械手,包括支撑立柱、回转 臂、升降装置以及连杆盖托臂。回转臂包括内臂、外臂。回转臂的内臂的一端由上回转 装置连接在支撑立柱顶部,另一端由中回转装置连接回转臂的外臂的一端,回转臂的外 臂的另一端由连接盘与升降装置连接,升降装置通过下回转装置与连杆盖托臂连接。 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气缸以及导轨副。导轨副是由导向筒与导杆组成的滑动副。导向4筒的上下端与升降气缸的fer体的!h下端简^在一起。导杆、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均与下回 转装置连接。连杆盖托臂后端设有手柄。中回转装置包括与回转臂的内臂固定连接的连接柱、与回转臂的外臂固定连接的套 筒以及处于回转套筒内的转轴。所述转轴与连接柱固定连接并与套筒之间由轴承连接。上回转装置包括与回转臂的内臂固定连接的回转套筒、与支撑立柱固定连接并与回 转套筒之间由轴承连接的转轴。下回转装置包括与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及导杆连接的支架、固定在支架下部的定位套 以及处于回转套内的转轴,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回转套连接,转轴的底部伸出回转套, 连杆盖托臂固定在转轴的底部上。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i)机械手的运动机构的升降、伸縮、旋转等独立运 动方式,称为机械手的自由度。自由度越多,机械手的灵活性越大,通用性越广,其结 构也越复杂。本技术的连杆盖组装用机械手采用上、中、下三个回转装置和一个上 下升降装置,从而能实现三维运动,回转曲臂可使连杆盖托臂在大范围平面内位移,由操作人员控制连杆盖的抓紧与松开,1500mm行程的升降气缸可根据连杆盖的组装要求 调整连杆盖托臂的髙度,而下回转装置微调连杆盖托臂位置,使连杆盖在组装过程中能 准确定位。所以本机械手对连杆盖在柴油机上的组装灵活、方便。(2)本技术可降 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辅助时间,提高连杆盖的组装质量。(3)本技术结构 简洁、紧凑,工作可靠。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立体结构示图。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机械手的平面结构示图,图中未画出连杆盖托座以及气动开 关座。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5是图2的C-C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l)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机械手包括支撑立柱l、回转臂2、升降装置3、中回转装置4、上回转装置5、下回转装置6、连杆盖托臂7、连杆盖托座8和气动开关座9。 回转臂2包括内臂2-1和外臂2-2。回转臂2的内臂2-1的一端通过上回转装置5 连接在支撑立柱1顶部,另一端通过中回转装置4连接在回转臂2的外臂2-2的一端, 回转臂2的外臂2-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盘2-3通过内六角螺栓与升降装置3连接。升降装置3通过下回转装置6与连杆盖托臂7连接。连杆盖托座8包括座板81、 支座82、手柄83和定位销;支座82连接在座板81上且位于座板81下方,手柄83固 定在座板81上且位于座板81右侧,定位销有2个,均连接在座板81上且位于座板81 的上方。由螺栓将连杆盖托座8的支座82与连杆盖托臂7连接在一起,从而连杆盖托 座8可相对于连杆盖托臂7转动。升降装置3包括升降气缸3-1以及导轨副3-2。导轨副3-2是由导向筒3-21与导杆 3-22组成的滑动副。导向筒3-21的上端与升降气缸3-l的缸体3-11的上端通过螺栓固 定在一起,导向筒3-21的下端与升降气缸3-l的缸体3-11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 导杆3-22和升降气缸3-1的活塞杆3-12均与下回转装置6连接。活塞杆3-12伸縮时, 带动下回转装置6和连杆盖托臂7的下降与上升,活塞杆3-12带动导杆3-22同时动作, 保证下回转装置6和连杆盖托臂7的稳定升降。本实施例的机械手为获得三维空间的运动自由度,设置有3个回转装置和一个升 降装置3。 3个回转装置分别是位于支撑立柱1与回转臂2之间的上回转装置5、位于 回转臂2的内臂2-1与回转臂2的外臂2-2之间的中回转装置4、位于升降装置3底部 与连杆盖托臂7之间的下回转装置6。通过这三个回转装置和一个升降装置3,连杆盖 托臂7就能实现上下、左右、前后较大范围的运动。下面结合图3至图5详细说明每一 个回转装置的结构。见图3,上回转装置5包括回转套筒5-l、轴承5-2和固定轴5-3。回转套筒5-1与 回转臂的内臂2-1固定连接,固定轴5-3与支撑立柱1固定连接,轴承5-2位于回转套 筒5-1内且套在固定轴5-3外,而使回转套筒5-1通过轴承5-2而与固定轴5-3转动连接。见图4,中回转装置4包括连接盘4-l、回转套筒4-2、转轴4-3和轴承4-4。连接 盘4-l与回转臂的内臂2-l固定连接,回转套筒4-2与回转臂的外臂2-2固定连接,转 轴4-3处于回转套筒4-2内、且与连接盘4-1固定连接,轴承4-4处于转轴4-3与回转套 筒4-2之间,回转套筒4-2通过轴承4-4与转轴4-3转动连接。见图5,下回转装置6包括支架6-1、回转套6-2、转轴6-3和轴承6-4。支架6-1 与升降气缸活塞杆3-12和导杆3-22固定连接,支架6-l的下部与回转套6-2固定连接, 转轴6-3处于回转套6-2内,且转轴6-3通过轴承6-4与回转套6-2转动连接,转轴6-3 的底部伸出回转套6-2,连杆盖托臂7固定在转轴6-3的底部上。连杆盖托臂7后端固定有气动开关座9,气动开关座'9上^有操作手称91及控制按钮。本技术的机械手用于将连杆盖100固定在柴油机机体内的连杆体上,连杆盖 100具有4个螺栓孔,这4个螺栓孔均为光孔,且位于一个假象方形的4个角上,处于 对角线上的两个螺栓孔称为第一和第三工位螺栓孔,处于另一条对角线上的两个螺栓孔 称为第二和第四螺栓孔。本技术使用时,操作人员一手抓住操作手柄91、而另一手抓住下回转装置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杆盖组装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立柱(1)、回转臂(2)、升降装置(3)、连杆盖托臂(7)和连杆盖托座(8);回转臂(2)包括内臂(2-1)、外臂(2-2);回转臂(2)的内臂(2-1)的一端通过上回转装置(5)连接在支撑立柱(1)顶部,另一端通过中回转装置(4)连接回转臂(2)的外臂(2-2)的一端;回转臂(2)的外臂(2-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盘(2-3)以及螺栓与升降装置(3)连接;升降装置(3)通过下回转装置(6)与连杆盖托臂(7)连接;连杆盖托座(8)与连杆盖托臂(7)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洪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