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病的中药,包括同时使用的内服丸药剂和外用涂搽于口腔疮面的膏散药剂两组药物配方,其中丸药剂由黄柏、菊花、白术、党参、炙甘草等药物原料加工而成,涂搽膏散药剂由黄芪、两面针、血竭、珍珠、朱砂等药物原料加工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中药制剂具有安全、特效、无毒副作用的优势。据临床使用结果表明,该药对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较高的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
技术实现思路
属于医药品的制备工艺
,特别涉及一种由纯中草药制成的用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病的中药制剂。
技术介绍
口腔溃疡病在中医学中又称为“口疮”,是一种发病率和复发率极高的口腔粘膜疾病,居当今所有口腔疾病之首。口腔溃疡病在临床上以口腔黏膜反复发作一个或数个孤立的圆或椭圆形浅表溃疡为特征,常伴烧灼样疼痛,尤其在咀嚼、说话和接触酸、辣等刺激性食物时疼痛更为明显。对患者来说,口腔溃疡病虽无致命危险,但却给他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特别是对有些经常反复或久治不愈的患者,不仅在精神上引出苦恼,还可能有诱发癌变的危险。目前公知的临床用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病的药物多以抗菌消炎,抗过敏,局部麻醉止痛类药物制成,品型主要为各类外贴或外涂制剂,如口腔溃疡膜、臆可贴等,近年来,本领域也陆续出现了一些根据中医学清胃泻脾原则治疗此病的中药复方药物,如口炎清胶囊、口腔溃疡灵胶囊、黄连上清丸、三联片等,上述药物虽对口腔溃疡病的施治在某些方面有着一定的疗效,但总的说来这些药物的临床治愈率较低,复发率极高,不能治本,且有些药物对患者还具有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通过发掘祖国丰富的中医药资源,进而提供一种组方科学、制备方便、疗效高、治标治本不复发、无毒副作用的专用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病的“愈疮丹”中药制剂。本专利技术所述“愈疮丹”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案源于祖国传统医学关于“治病求本”的辨证论治思想,它是本专利技术设计者通过对古今医药著述潜心研究并在多年临床实践基础上经悉心总结研制获得的。由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多为脾胃湿热、心肝火旺、脾虚湿困、气血两虚之因所致,据此,设计者特从祖国医学宝库中筛选出具有祛风除湿、滋补肝肾、调理脾胃、泻相火、清积行滞功效的天然植物药,按中医理论精心制备成方,方中包括同时使用的内服丸药剂和外用涂搽于口腔疮面的膏散药剂两组药物配方。其中所说的丸药剂由包括黄柏、菊花、白术、党参、炙甘草、砂仁、金银花、肉桂、茯苓、桔梗在内的诸味药物原料加工而成;所说的外涂搽膏散药剂由包括黄芪、两面针、血竭、珍珠、朱砂、硼砂、甘草在内的诸味药物原料加工而成。由上述同时使用的两组药方所构成的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可充分发挥中医药制剂的特点,它能纠正病理障碍,促进新陈代谢和功能的恢复。内服丸药剂寓清热于温补之中,即虚火用药不可纯凉,必兼温补,方能达到补土服火的目的。外用涂搽膏散药剂作用于疮面局部,具有消炎解毒、收敛止痛的功效,可使失去生机的组织趋于正常,疮面很快愈合进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构成本专利技术中丸药剂的各药物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值为黄柏6~10、菊花6~10、白术6~10、党参10~14、炙甘草3~7、砂仁3~7、金银花3~7、肉桂3~7、茯苓8~12、桔梗4~8。构成本专利技术中外涂搽膏散药剂的各药物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值为黄芪8~12、两面针13~17、血竭2~5、珍珠3~7、朱砂0.8~1.2、硼砂1.3~1.7、甘草1~3。本专利技术中的丸药剂做为内服用药,其配方内之黄柏苦,寒,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能;菊花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之功能;白术苦、涩、平,归心、肝经,具有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之功能;党参甘、平,归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能;炙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之功能;砂仁辛,温,归脾、胃、肾经,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之功能;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之功能;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之功能;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能;桔梗苦、辛,平,归肺经,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之功能。上述诸药合用,在临床中可起到健脾养胃、清积行滞、清湿热退虚火之功,使溃疡愈合并不再复发。本专利技术中的外涂搽膏散药剂作为与丸药剂调剂结合使用的外涂搽用药,其配方内黄芪甘、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能;两面针苦、辛、平,有小毒,归肝、胃经,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淤、祛风通络之功能;血竭甘、咸,平,归心、肝经,具有祛淤定痛、止血生肌之功能;珍珠甘、咸,寒,归心肝经,具有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之功能;朱砂甘,微寒,有小毒,入心经,具有重镇安神、解毒之功能;硼砂甘、咸、凉,入肺、胃经,具有解毒防腐、清热化痰之功能;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能。该外涂搽用药与内服丸药整体作用相结合,借助其直接涂搽在患病部位具有的消炎解毒、收敛止痛的药力,使患者可以很快地减轻痛苦并使疮面愈合,从而达到治疗彻底不复发、治病强身的目的。与国内外现有的同类产品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愈疮丹”中药制剂具有安全、特效、无毒副作用的优势。据临床使用结果表明,该药对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较高的疗效。近年来,研制者利用其在对人们一直视为难治及不治之症的复发性口腔溃疡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对白塞氏综合症的治疗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些均是目前国内外现有同类产品所难以比拟的。本专利技术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是1、内服丸药剂的制备——将按配方量并经净选后的各味中药材原料分别粉细,过120目筛,混合拌匀,炼蜜为丸,每丸约重11克。2、外涂搽膏散药剂的制备——将按配方量并经净选后的各味中药材原料经研末灭菌处理,调芝麻油成膏状待用。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 取黄柏90g、菊花85g、白术85g、党参115g、炙甘草55g、砂仁50g、金银花55g、肉桂50g、茯苓115g、桔梗60g净选后分别粉细,过120目筛后,混合拌匀,炼蜜为丸,制成本专利技术所述“愈疮丹”中药的丸药剂,每丸约重11克。另取黄芪90g、两面针150g、血竭30g、珍珠50g、朱砂10g、硼砂15g、甘草20g净选后研磨成末,对各药物原料末做灭菌处理后,调芝麻油混匀并使之形成涂搽膏状,制成本专利技术所述“愈疮丹”中药的外涂搽膏散药剂。临床病例观察及疗效在本专利技术研制过程中,为客观评价该药物制剂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人体的安全性,申请人曾临床治疗并观察病例286例,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一、诊断标准门诊共收集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286例(均为轻型口疮)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以全国统编教材《口腔内科学》和《实用中医口腔病学》(第一版)为准。选择标准为①选轻型口疮;②患者无严重全身疾患;③患者一月内未服任何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本次发病未经任何治疗;④本次发病不超过三天,年龄在15岁以上,性别不限。二、给药方法将286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双盲分层随机分成治疗和对照两组,其中治疗组150人,对照组为136人,治疗组病人使用纯中药制剂“愈疮丹”丸药+外涂剂,对照组使用“溃疡灵胶囊(通化神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口腔溃疡膜(西安康华药厂)”,两组的用药方法基本相同治疗组内服愈疮丹丸药,外涂用香油和好成膏状药于溃疡表面,内服丸药每天2~3次,每次1丸(儿童酌减),空腹以温开水送下;外涂搽剂饭后直接涂搽于患处,含5~15分钟吐掉,每天3~4次;对照组内服“溃疡灵胶囊”,外用“口腔溃疡膜”贴于溃疡表面(在用药期间,不再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病的“愈疮丹”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同时使用的内服丸药剂和外涂搽用膏散药剂两组药剂,其中1.1所说的内服丸药剂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药物原料制成的口服丸剂:黄柏6~10、菊花6~10、白术6~10、党参10~14、炙甘草3~7、砂仁3~7、金银花3~7、肉桂3~7、茯苓8~12、桔梗4~8;1.2所说的外涂搽用膏散药剂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药物原料制成的外涂搽用膏散剂:黄芪8~12、两面针13~17、血竭2~5、珍珠3~7、朱砂0.8~1.2、硼砂1.3~1.7、甘草1~3。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病的“愈疮丹”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同时使用的内服丸药剂和外涂搽用膏散药剂两组药剂,其中1.1所说的内服丸药剂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药物原料制成的口服丸剂黄柏6~10、菊花6~10、白术6~10、党参10~14、炙甘草3~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岗,樊素珍,
申请(专利权)人:程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