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何首乌的炮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75408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何首乌的炮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润透后的何首乌片置竹制或木制容器内,置于流通蒸汽锅内105~115℃蒸制14~18小时,停止加热,自然冷却,取蒸制后冷却的何首乌稍晾干,干燥,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炮制方法制得的炮制品质量和药效相当于或优于传统炮制方法所得的炮制品,而且比传统炮制方法易规范化、工期短、能源和人力消耗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何首乌的炮制方法
技术介绍
何首乌为临床常用中药饮片,炮制前后药用功效不同。生品具有解毒、消痈、润肠通便之功效。经炮制后为制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等功效。陈贵廷主编,《本草纲目通释》(草部第十八卷),北京学苑出版社,19921076~107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中华本草》(上册),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346~353、宋.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公开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何首乌具体炮制方法和炮制时间也不尽相同,炮制程度控制主要以经验为主。目前,在沿用古法炮制较为普遍认可的传统炮制法为“润透,《中华本草》(上册),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346-353;“不同炮制工艺对何首乌中成分含量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2005,30(5)336-339)公开了置蒸笼内蒸足8小时,闷过夜,翌晨上下翻动1次,再蒸。如此反复蒸至内外滋润都呈黑色,即为采用传统笼屉蒸制的方法,炮制时间选取不一。黑豆拌蒸及清蒸法自宋代开始大部分医方均采用“九蒸九曝”或“豆熟为度”、“豆烂为度”作为炮制时间的依据,其中以“九蒸九曝”采用得最多。《中国中药杂志》,2005,30(5)336-339“不同炮制工艺对何首乌中成分含量的影响”公开了现代全国二十几个省市的炮制规范炮制时间也相差很大,从3h至40h不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2~123和中华人民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62公开了清蒸或黑豆拌蒸法,以“蒸至内外均成棕褐色”为度。可见,目前何首乌饮片炮制工艺及质量评价以经验操作及经验鉴别为主,缺乏客观、规范的操作规程及质量评价的标准。清代《修事指南》载有“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不验也。”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陈嘉谟在《本草蒙全》一书中,提出了“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说明药效与炮制方法和炮制程度直接相关。由于传统炮制法工期长,能源和人力消耗大,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何首乌的炮制也逐渐引用一些现代设备进行,如采用蒸汽压力锅高压炮制何首乌。《中成药研究》1985,(11)14中“何首乌炮制工艺研究”、《中成药》1993,15[2]17-18中“何首乌炮制工艺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2,17(12)722中“何首乌炮制品药理临床研究”、《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12)1466-1467中“不同炮制品中制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对比研究”、《食品科学》,2004,25(6)84-88中“四种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影响”、《基层中药杂志》,2000,14(1)39-40中“清蒸、豆制何首乌主要成分比较研究”公开了改用蒸气压锅作为炮制设备,选择加热时间、温度、饮水率以及焖制时间为因素,以游离蒽醌含量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方差分析法优选最佳工艺,得出120℃、6h、饮水率60%、不焖制为最佳工艺。后又比较了新工艺炮制的制首乌与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炮制的制首乌游离蒽醌和二苯乙烯甙、50%乙醇浸出物含量,认为压力法只需6h即可达到常压32h或64h时的水平。并研究两种工艺制品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及对抗免疫抑制剂的作用,认为两种工艺炮制品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与生品间有显著差异,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并以60例确诊为“高脂血症”患者为观察对象,以临床症状疗效、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作用为指标,进行两种制何首乌煎剂功效对比的临床观察,认为新工艺的临床疗效达到甚至超过了药典工艺。但制何首乌传统功效为“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作用与制何首乌传统功效并不一致。由于羟基蒽醌类化合物与何首乌炮制前后药效改变无直接相关性,被认为是具有保肝作用的均二苯乙烯化合物为热不稳定成分,随炮制时间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不同炮制工艺对何首乌中成分含量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2005,30(5)336-339公开了这样的报道。可见以上化学成分尚不能代表何首乌炮制前后与药效相关的关键指标成分。因此,目前有关何首乌炮制工艺研究,对炮制产品的质量评价说服力不强,无论是传统炮制工艺参数的优选,还是新法炮制工艺能否代替传统炮制工艺,都缺乏确切的药效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何首乌的炮制方法。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何首乌的炮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取润透后的何首乌片置竹制或木制容器内,置于流通蒸汽锅内105~115℃蒸制14~18小时,停止加热,自然冷却,取蒸制后冷却的何首乌稍晾干,干燥,即得。其中,润透方法优选取何首乌片置非铁质具盖容器中,按何首乌片投料重量20~35%比例,取水加入何首乌片中并充分搅拌均匀,待所加入水渗入何首乌片至何首乌片表面无可见液态水之后即得水润透的何首乌。何首乌炮制“忌铁”古文献已有记载,因其化学成分可与铁反应。润透方法还优选取按重量份计何首乌片∶黑豆8~12∶1的黑豆,加5~10倍量水,煮4~5小时,过滤,滤渣再加5~8倍量水煮3~4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得黑豆汁,将黑豆汁与何首乌片拌匀并待黑豆汁完全渗透入何首乌片后即得黑豆汁润透的何首乌。所述何首乌片厚度优选3~6mm,宽度优选2~5cm。蒸制优选为连续蒸制或分2~4次蒸制。干燥优选为40~50℃干燥或自然晒干。本专利技术所用何首乌药材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生用具有解毒、消痈、润肠通便之功效。经炮制后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等功效。对何首乌炮制前水处理工艺根据传统“润透”且“不伤水”要求“润透”-要求润制后的何首乌横片润透后对半卷曲应该可以卷折超过120度以上而不折断,大力折断原药材后断面中心与边缘、外围湿润程度均一,无明显白心。“不伤水”-则要求润透后何首乌原药材新折断面被外力挤压时无可见液态水出现。现代在沿用古法基础上较为普遍认可的传统炮制方法为“润透,置蒸笼内蒸足8小时,闷过夜,翌晨上下翻动1次,再蒸。如此反复蒸至内外滋润都呈黑色”。即为常压下采用蒸笼蒸制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研究以流通蒸汽锅为蒸制设备,生何首乌片按所确定的炮制前润透处理后,根据试验设计方案炮制不同炮制品,确定新的炮制方法。用本专利技术炮制方法所得的炮制品质量和药效相当于或优于传统炮制方法所得的炮制品,而且比传统炮制方法易规范化、工期短、能源和人力消耗少。附图说明图1传统炮制方法炮制24小时HPLC指纹图谱。图2传统炮制方法炮制32小时HPLC指纹图谱。图3传统炮制方法炮制40小时HPLC指纹图谱。图4本专利技术炮制方法炮制14小时HPLC指纹图谱。图5本专利技术炮制方法炮制16小时HPLC指纹图谱。图6本专利技术炮制方法炮制18小时HPLC指纹图谱。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下面给出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其中流通蒸汽锅购自河南周口制药机械厂。实施例1取厚度3mm、宽度5cm的何首乌片1kg,置铝质具盖容器中,按何首乌片投料重量20%比例,取水加入何首乌片中并充分搅拌均匀,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何首乌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取润透后的何首乌片置竹制或木制容器内,置于流通蒸汽锅内105~115℃蒸制14~18小时,停止加热,自然冷却,取蒸制后冷却的何首乌干燥,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何首乌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取润透后的何首乌片置竹制或木制容器内,置于流通蒸汽锅内105~115℃蒸制14~18小时,停止加热,自然冷却,取蒸制后冷却的何首乌干燥,即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润透过程为取何首乌片置非铁质具盖容器中,按何首乌片投料重量20~35%比例,取水加入何首乌片中并充分搅拌均匀,待所加入水渗入何首乌片至何首乌片表面无可见液态水之后即得水润透的何首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润透过程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小惠马兴田李建华闵江黄志海赵瑞芝孙景波董玉珍曾炜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