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车辆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697678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轮车辆底盘,包括车架、方向盘组件以及设置在车架上的四个车轮,所述的四个车轮包括第一车轮、第二车轮、第三车轮以及第四车轮,所述的第一车轮位于车架的前端,所述的第四车轮位于车架的后端,所述的第二车轮和第三车轮位于车架的中部,且对称分布在第一车轮与第四车轮中心线的两侧,所述的方向盘组件与第一车轮连接用于导向,所述的第四车轮为驱动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底盘由前端的第一车轮、后端的第四车轮以及两侧的第二车轮和第三车轮构成,其导向轮为前轮,只有一个,且直接与方向盘组件连接导向,转向机构非常简单,且不需转向差速装置,可减小重量体积,提高转向可靠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底盘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四轮车的底盘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代社会个人交通工具绝大部分由内燃机驱动,但燃烧矿石燃料所产生的尾气对 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巨大负面影响,除了尾气排放问题,内燃机驱动的交通工具通常还 需配置变速器,转向差速机构等机械装置,这大大增加车辆自重,燃料燃烧产生的能 量大部分用于车辆本身运行,能源利用率较低,使用成本高。而且个人交逋工具特别 是小型汽车的空间利用率低下,能乘载4到5人的车辆绝大部分时间只乘载1到2人, 这也进一步增加了能源的浪费,因而人们正积极寻求采用其它动力源,特别是电力驱 动的个人交通工具方案。采用电机作为个人交通工具的驱动动力源不需燃烧矿石燃料,可实现尾气零排 放,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是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方向之一。但由于目前电能贮存器 件存在贮存容量小,重量体积大等问题,因此采用原有车辆结构以内燃机与电机相结 合作为动力源的混合动力汽车是目前的发展热点。混合动力汽车全部或部分采用电机 作为驱动动力源,可使内燃机以较优状态工作,实现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车辆尾气排放的目的a但混合动力汽车内部不仅有电机驱动系统,还有内燃机和发电机构成的发电系统,以及电能存贮及管理系统,这增加了车辆自重和系统复杂程度,并且制造成本较高。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以电机作为驱动源的个人交通工具是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电 动自行车、摩托车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等优点,可实现尾气真正的零排 放,但由于它们采用两轮结构,车辆稳定性和骑乘舒适性较差,容易诱发交通事故, 而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已公开的电动三轮和四轮车中,三轮车的重心高容易翻倒,四轮 车采用两轮转向从而需要差速装置,导致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因此在城市交通中都 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转向结构简单的四轮车辆底盘,可有效降低车辆成本和自重。 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以下所示-一种四轮车辆底盘,包括车架、方向盘组件以及设置在车架上的四个车轮,所述 的四个车轮包括第一车轮、第二车轮、第三车轮以及第四车轮,所述的第一车轮位于 车架的前端,所述的第四车轮位于车架的后端,所述的第二车轮和第三车轮位于车架 的中部,且对称分布在第一车轮与第四车轮中心线的两侧,所述的方向盘组件与第一 车轮连接用于导向,所述的第四车轮为驱动轮。所述的车架由前车架和后车架组成,所述的前车架的后端与后车架转动连接,所 述的方向盘组件插接在前车架的前端,方向盘组件的下端与第一车轮连接,所述的后 车架包括一等腰三角形车架,所述的第二车轮、第三车轮以及第四车轮分布位于等腰 三角形车架的一角上。所述后车架还包括第一加强支架和第二加强支架,第一加强支架设置在三角形车 架第一腰边上,第二加强支架设置在三角形车架的第二腰边上,在第一加强支架与第 二加强支架之间还设置有一横梁,所述的前车架转动的连接在该横梁上。 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的四轮车辆底盘结构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 底盘由前端的第一车轮、后端的第四车轮以及两侧的第二车轮和第三车轮构成, 其导向轮为前轮,只有一个,且直接与方向盘组件连接导向,转向机构非常简单,且 不需转向差速装置,可减小重量体积,提高转向可靠性。2、 后端的第四车轮可以作为驱动轮,只需要用一个轮毂电机作为驱动轮使用,既 不需要变速装置,也不存在多个电机并联运行情况,简化了驱动系统的复杂性,提高 了可靠性和安全性。3、 本技术的前车架与后车架转动连接,可保证本技术底盘车轮在行驶时, 四轮同时接触地面,提高车辆稳定性,在后车架上固定加强支架,提高车架整体强度, 增加安全性能。4、 本技术减少了简化了底盘的结构,车辆整体重量大大减轻,减小车辆制动 距离,提高运行安全性,并可有效增加车辆续航能力,提高能量利用率。5、 车辆结构简单,生产维护和使用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整车结构示意图。4图2为四轮底盘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前车轮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后车轮组结构示意图。其中1、支架,11、前车架,111、销轴,12、后车架,121、等腰三角形车架, 122第一加强支架,123、第二加强支架,124、横梁,125、卡口, 2、车轮,21、第一车轮,22、第二车轮,23、第三车轮,24、第四车轮,3、方向盘组件、4、驾驶座 椅。具体实施方式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个结构示意图, 包括车架l,以及4个车轮2,在车架l上为驾驶座椅,在车轮的前轮安装有方向盘 组件。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底盘主要由四个近似呈菱形分布的车轮2及相应车 架1等组成,可分成前车轮组和后车轮组两大部分。如图3所示,前车轮组由第一车 轮21、前车架ll、方向盘组件3组成。第一车轮21安装在前车架11上,可安装适 当的减震装置。方向盘组件3通过轴承安装在前车架11上,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 转动,通过方向盘可改变前车轮的方向。如图4所示,后车轮组由第二车轮22、第三 车轮23、第四车轮24以及后车架12组成。第二车轮22、第三车轮23分别安装在后 车架12左右两侧,第四车轮24安装在后车架12后部。第二车轮22和第三车轮23 无驱动可以自由转动,而第四车轮24采用轮毂式电机作为驱动车轮。后车架12还包 括第一加强支架122和第二加强支架123,第一加强支架122设置在三角形车架121 第一腰边上,第二加强支架123设置在三角形车架121的第二腰边上,在第一加强支 架122与第二加强支架123之间还设置有一横梁124,所述的前车架11的未端套在或 者通过铰链转动的连接在该横梁124上,前车架11的后端焊接2个销轴111,在横梁 124上焊接有两个卡口 125,前车架11的销轴111卡在横梁124的卡口 125内,实现 转动连接。当后车轮组固定不动时,前车轮组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转动。由上述的结构可以 看出四个车轮中只有一个车轮用于转向和一个车轮用于驱动,无需转向差速和驱动平衡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坚固。本技术中的底盘结构类似于在普通三轮结构后面增加一个车轮,但它比普通 三轮结构车辆有更高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底盘结构中车辆整体重心靠近两个侧轮的轴线,重心到侧轮与前后车轮中心连线的垂线长度即车辆侧翻时的力臂长度大于具有同样整车长度和宽度的三轮结构车辆的重心到侧轮与前轮中心连线的侧翻力臂,因 此本技术中的四轮结构可以有效提高防止车辆侧翻的能力。另外,本技术中 的底盘结构有效降低驾乘人员和整车的重心高度,可进一步提高车辆运行时的稳定 性。同时,普通的三轮车采用双后轮作为驱动轮,驱动结构复杂,成本高。本技术中的底盘结构能够可靠实现车辆的转向和驱动,后车轮组中的两个侧 轮无驱动两者的转速可分别随运行情况的不同而任意变化,车辆行进方向完全取决于 转向轮即第一车轮的导向。两侧的第二车轮和第三侧车轮主要起提高车辆稳定性的作 用,车辆重心较低且十分靠近两个侧轮的轴线,同时,前车轮组和后车轮组转动连接, 可以确保四个车轮同时都接触地面,因此车辆整体有较高的稳定性。本技术中的驱动源可采用电机或小型内燃机,也可采用混合动力的形式。给 该结构的底盘上加装车辆壳体可进一步提高驾乘的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轮车辆底盘,包括车架(1)、方向盘组件(3)以及设置在车架(1)上的四个车轮(2),所述的四个车轮包括第一车轮(21)、第二车轮(22)、第三车轮(23)以及第四车轮(2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车轮(21)位于车架(1)的前端,所述的第四车轮(24)位于车架(1)的后端,所述的第二车轮(22)和第三车轮(23)位于车架(1)的中部,且对称分布在第一车轮(21)与第四车轮(24)中心线的两侧,所述的方向盘组件(3)与第一车轮(21)连接用于导向,所述的第四车轮(24)为驱动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冬青朱学忠曹志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