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能够与照相机主体的大小相对应且通用性良好的照相机支撑装置。照相机支撑装置(31)具有被装配于三脚架(32)的云台(33)上的装置主体(35)。在装置主体(35)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有支脚部固定体(51),该支脚部固定体(51)使远摄镜头(4)的支脚部(3)相对于装置主体(35)固定和解除固定。在装置主体(35)中,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有用于支撑照相机主体(5)的照相机主体支撑体(61)。在装置主体(35)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有支撑体固定体(91),该支撑体固定体(91)使照相机主体支撑体(61)相对于装置主体(35)固定和解除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与照相机主体的大小相对应且通用性良好的照相机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具有如下部件的照相机用防抖设备固定部,该固定部例如由双杆交叉状(二又状)的安装部件和自由云台构成,并且被固定于三脚架的支脚部;伸縮自如部,该伸縮自如部的下端与固定部的自由云台连接;以及Y型支撑件,该Y型支撑件连接于伸縮自如部的上端,并对带远摄镜头的照相机的远摄镜头进行支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该照相机用防抖设备虽然能够防止拍摄时照相机的抖动,然而由于部件数目多,结构复杂,并且组装作业耗费时间,价格高昂。 因此,已知有例如图12至图14中所示的照相机支撑装置1。 照相机支撑装置1对带远摄镜头的照相机2进行支撑,该带远摄镜头的照相机2 构成为,如图15和图16所示那样,具有支脚部3的远摄镜头4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照 相机主体5的镜头被安装部6。 远摄镜头4具有大致圆柱状的镜头主体部9和安装于该镜头主体部9的支脚部3, 支脚部3由嵌装于镜头主体部9的外周的大致圆环状的安装部分3a、和连续设置于该安装 部分3a下部的大致板状的支脚部分3b构成。 此外,如图16所示,在支脚部3的支脚部分3b的下表面形成有例如两个螺纹孔部 7,在照相机主体5的下表面形成有例如一个螺纹孔部8。 如图12至图14所示,照相机支撑装置1具有板状的装置主体ll,该装置主体11 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配于三脚架的云台(未图示);支脚部固定体12,该支脚部固定体12 与远摄镜头4的支脚部3的螺纹孔部7螺合,从而将远摄镜头4的支脚部3相对于装置主 体11固定;以及照相机主体固定体14,该照相机主体固定体14与照相机主体5的螺纹孔 部8螺合,从而将照相机主体5经由板状夹设物13相对于装置主体11固定。 支脚部固定体12具有圆板状的操作握持部16和固定设置于该操作握持部16的 轴状螺纹部17,该螺纹部17穿过装置主体11的长孔部18并与远摄镜头4的支脚部3的螺 纹孔部7螺合。 照相机主体固定体14具有圆板状的操作握持部21和固定设置于该操作握持部21 的轴状螺纹部22,该螺纹部22穿过装置主体11的贯通孔(未图示)和夹设物13的贯通孔 (未图示)并与照相机主体5的螺纹孔部8螺合。 如图12所示,夹设物13的厚度尺寸T为将远摄镜头4的尺寸A减去照相机主体 5的尺寸B所得的值。远摄镜头4的尺寸A为带远摄镜头的照相机2的中心轴线X与支脚 部3的下表面位置之间的距离,照相机主体5的尺寸B为带远摄镜头的照相机2的中心轴 线X与照相机主体5的下表面位置之间的距离。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1-249229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照相机支撑装置1中,对于每个大小不同的照相机主体5,不 得不准备与该照相机主体5的大小对应的夹设物13和照相机主体固定体14,因而不具有通 用性。 S卩,例如图12的两点划线所示,在尺寸为B'的照相机主体5的情况下,需要厚度 尺寸为T'的夹设物13以及具有比该厚度尺寸T'长的螺纹部22的照相机主体固定体14。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所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与照相机主体的大 小对应且通用性良好的照相机支撑装置。 第一方面所述的照相机支撑装置对带远摄镜头的照相机进行支撑,该带远摄镜头 的照相机在照相机主体上安装了具有支脚部的远摄镜头,该照相机支撑装置具有装置主 体;支脚部固定体,该支脚部固定体使所述远摄镜头的所述支脚部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固 定和解除固定;照相机主体支撑体,该照相机主体支撑体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 述装置主体,并对所述照相机主体进行支撑;以及支撑体固定体,该支撑体固定体使该照相 机主体支撑体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固定和解除固定。 在第一方面所述的照相机支撑装置的基础上,在第二方面所述的照相机支撑装置 中,照相机主体支撑体具有以能够上下移动且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装置主体的主体部; 以及固定设置于该主体部并且与在照相机主体的下表面形成的螺纹孔部螺合的螺纹部。 在第二方面所述的照相机支撑装置的基础上,在第三方面所述的照相机支撑装置 中,主体部形成为上下方向呈长条状的大致圆柱形状,螺纹部从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向上 方突出。 在第二或第三方面所述的照相机支撑装置的基础上,在第四方面所述的照相机支 撑装置中,装置主体具有相互离开并对置的一对夹持板部,支撑体固定体以能够旋转的方 式设置于装置主体,当使所述支撑体固定体向一个方向旋转时,通过所述一对夹持板部将 照相机主体支撑体的主体部夹持住,由此将所述主体部相对于所述一对夹持板部固定,当 使所述支撑体固定体向另一方向旋转时,所述一对夹持板部对所述主体部的夹持被解除, 从而解除所述主体部相对于所述一对夹持板部的固定。 在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照相机支撑装置的基础上,在第五方面所 述的照相机支撑装置中,支脚部固定体具有以能够水平移动且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装 置主体的主体部;以及固定设置于该主体部并且与在远摄镜头的支脚部下表面形成的螺纹 孔部螺合的螺纹部。 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具有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装置主体且对照相机主体进行支撑的照相机主体支撑体、以及将照相机主体支撑体相对于装置主体固定和解除固定的支撑体固定体,因此能够与照相机主体的大小相对应,通用性良好。 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专利技术,与具有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装置主体的主体部、以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于该主体部的螺纹部的结构等相比较,能够容易地实现照相机主体支撑体的结构的简化。 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专利技术,通过把持照相机主体支撑体的主体部并使该主体部旋 转,能够将螺纹部容易地与照相机主体的螺纹孔部螺合。4 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专利技术,通过使支撑体固定体旋转,能够容易地进行照相机主 体支撑体相对于装置主体的固定和解除固定。 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专利技术,通过使支脚部固定体的主体部水平移动和旋转,能够 将螺纹部容易地与远摄镜头的支脚部的螺纹孔部螺合。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支撑装置的安装有照相机的状态下的侧 视图。 图2是该照相机支撑装置的安装有照相机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3是该照相机支撑装置的安装有照相机的状态下的仰视立体图。 图4是该照相机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该照相机支撑装置的仰视立体图。 图6是该照相机支撑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该照相机支撑装置的仰视分解立体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支撑装置的安装有照相机的状态下的侧 视图。 图9是该照相机支撑装置的安装有照相机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0是该照相机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该照相机支撑装置的仰视立体图。 图12是现有的照相机支撑装置的安装有照相机的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13是现有的照相机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图14是现有的照相机支撑装置的仰视立体图。 图15是示出在照相机主体上安装有远摄镜头的带远摄镜头的照相机的立体图。 图16是该带远摄镜头的照相机的仰视立体图。 标号说明 2 :带远摄镜头的照相机;3 :支脚部;4 :远摄镜头;5 :照相机主体;7、8 :螺纹孔部; 31 :照相机支撑装置;35 :装置主体;47 :夹持板部;51 :支脚部固定体;52 :主体部;57 :螺纹部;61 :照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相机支撑装置,该照相机支撑装置对带远摄镜头的照相机进行支撑,所述带远摄镜头的照相机在照相机主体上安装了具有支脚部的远摄镜头,该照相机支撑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照相机支撑装置具有:装置主体;支脚部固定体,该支脚部固定体将所述远摄镜头的所述支脚部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固定和解除固定;照相机主体支撑体,该照相机主体支撑体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并对所述照相机主体进行支撑;以及支撑体固定体,该支撑体固定体将该照相机主体支撑体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固定和解除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谷幸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伟如宝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