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明大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流化床反应器的内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649732 阅读:4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新型流化床反应器的内部结构,是将现有流化床反应器底部的泡罩采用正三角形排列方式,使载气的分布比较均匀。并使沿反应器塔壁周围的泡罩的排列密度高于中间的泡罩的排列密度,以减少塔壁效应,增强流化床反应器的流化效果。流化床反应器内的熔盐加热管采用U型管束的结构形式。且至少为二层以上排列。每层具有2~5组U型管束。上下相邻两层U型管束之间采用错开90°方向排列。每层相邻两组U型管束错开180°排列。这样既保证了熔盐加热U型管束分布的均匀性,又便于检修,设备的制作安装依然十分方便。这样整个床层温度分布比较均匀,温差较小。若哪组U型管束熔盐泄漏,只要将该组泄漏的U型管束拆下来检修即可。(*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流化床反应器
,特别是一种新型流化床反应器的内部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生产三聚氰胺厂家大部分采用国内常压法生产工艺。其采用的流化床反应器是生产三聚氰胺的关键设备,流化床反应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原料尿素的消耗,即三聚氰胺的生产成本。由于现有的国内常压法生产工艺中所使用的流化床反应器,其底部泡罩均采用同心圆排列方式排列,造成载气分布不太均匀,影响原料尿素的转化率。还有就是现有的流化床反应器,其内部的熔盐加热管均采用蛇形管的结构形式,该蛇形管束为一整体结构,制作安装难度大,且检修极不方便,一旦发生加热管熔盐泄漏,只有将蛇形管束整体割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流化床反应器的内部结构,以解决现有国内常压法生产三聚氰胺工艺中流化床反应器的内部结构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现有流化床反应器底部的泡罩采用正三角形排列方式进行排列,使载气的分布比较均匀。为了减少塔壁效应,增强流化床反应器的流化效果,可以使沿反应器塔壁周围的泡罩的排列密度高于中间的泡罩的排列密度。为了解决现有流化床反应器采用的熔盐加热管存在的制作安装难度大,检修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的熔盐加热管采用U型管束的结构形式。U型管束至少为二层以上排列。每层具有2∽5组U型管束。上下相邻两层U型管束之间采用错开90°方向排列。每层相邻两组U型管束错开180°排列。采用上述熔盐加热管的结构形式,原料尿素于第一层U型管束与第二层U型管束之间加入流化床反应器。这样既保证了熔盐加热U型管束分布的均匀性,又便于检修,设备的制作安装十分方便。这样整个床层温度分布也比较均匀,温差较小。若哪组熔盐加热U型管束熔盐泄漏,只要将该组泄漏的U型管束拆下来检修即可。由于采用了如上的设计方案,本技术与现有国内常压法生产工艺中所使用的流化床反应器内部结构相比,具有流化床内温度分布均匀,流化效果较好,催化剂的利用率较高,其原料尿素转化率比现有流化床要提高约10%。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2的I处放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新型流化床反应器的内部结构,包括流化床反应器塔体1和安装在塔体1内底部的分布板2以及分布安装在分布板2上泡罩3,在塔体1底部安装有载气入口4,泡罩3采用正三角形排列方式在分布板2上进行排列,并使沿反应器塔体1的塔壁周围的泡罩3的排列密度高于中间的泡罩3的排列密度。在塔体1内,分布板2的上部,安装有三层U型管束5结构形式的熔盐加热管。每层具有四组U型管束5。上下相邻两层U型管束5之间采用错开90°方向排列。每层相邻两组U型管束5错开180°排列。在第一层U型管束5与第二层U型管束5之间的反应器塔体1的塔壁上安装有尿素入口6。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流化床反应器的内部结构,包括流化床反应器塔体(1)和安装在反应器塔体(1)内底部的分布板(2)以及分布安装在分布板(2)上泡罩(3),在塔体(1)内,分布板(2)的上部还设有熔盐加热管,其特征是所述泡罩(3)采用正三角形排列方式在分布板(2)上进行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流化床反应器的内部结构,其特征是沿反应器塔体(1)塔壁周围的泡罩(3)的排列密度高于中间的泡罩(3)的排列密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流化床反应器的内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熔盐加热管采用U型管束(5)的结构形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流化床反应器的内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U型管束(5)至少为二层以上排列;最好为三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流化床反应器的内部结构,其特征是每层具有2∽5组U型管束(5)。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新型流化床反应器的内部结构,其特征是上下相邻两层U型管束(5)之间采用错开90°方向排列。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新型流化床反应器的内部结构,其特征是每层相邻两组U型管束(5)错开180°排列。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流化床反应器的内部结构,其特征是每层相邻两组U型管束(5)错开180°排列。专利摘要本技术所公开的一种新型流化床反应器的内部结构,是将现有流化床反应器底部的泡罩采用正三角形排列方式,使载气的分布比较均匀。并使沿反应器塔壁周围的泡罩的排列密度高于中间的泡罩的排列密度,以减少塔壁效应,增强流化床反应器的流化效果。流化床反应器内的熔盐加热管采用U型管束的结构形式。且至少为二层以上排列。每层具有2~5组U型管束。上下相邻两层U型管束之间采用错开90°方向排列。每层相邻两组U型管束错开180°排列。这样既保证了熔盐加热U型管束分布的均匀性,又便于检修,设备的制作安装依然十分方便。这样整个床层温度分布比较均匀,温差较小。若哪组U型管束熔盐泄漏,只要将该组泄漏的U型管束拆下来检修即可。文档编号B01J8/24GK2691695SQ200420035269公开日2005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5日专利技术者尹明大 申请人:尹明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流化床反应器的内部结构,包括流化床反应器塔体(1)和安装在反应器塔体(1)内底部的分布板(2)以及分布安装在分布板(2)上泡罩(3),在塔体(1)内,分布板(2)的上部还设有熔盐加热管,其特征是所述泡罩(3)采用正三角形排列方式在分布板(2)上进行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明大
申请(专利权)人:尹明大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