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凤举专利>正文

内置式螺旋翅片夹套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634545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式螺旋翅片夹套反应釜。包括壳程,壳程内装有内夹套,在内夹套上在与壳程相对应位置上螺旋绕制有与壳程接触的螺旋翅片,在壳程上、下部有热传媒介质出口,进口。有利于介质热交换,强度好,安全。(*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反应釜,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内置式螺旋翅片夹套反应釜
技术介绍
在化工生产工艺中,釜式反应器是最为普遍的设备,其中需要热交换的釜式反应器,有夹套换热、内盘管换热、半管换热等形式,夹套换热最为普遍。目前所常用的夹套结构如图2所示的外置式夹套,即釜内盛装反应介质a,夹套内通过热传媒介质b,以达到对釜内介质a的换热,釜内介质a在进行化学反应时,需要一定的压力、温度等反应条件,因此在设计和制造夹套式换热反应釜时,都按照釜内反应介质a的压力、温度、腐蚀裕度等参数条件进行设计和制造,其基本原理是由釜的壳程去承受反应介质a的压力、温度和腐蚀,夹套去承受热传媒介质b的压力、温度和腐蚀,如果反应介质a的压力大于热传媒介质b的压力时(一般情况都如此),釜的壳程强度设计就大于夹套的强度设计,如采用同样的材料制作,那么釜壳程的厚度H1应大于夹套的厚度H2,厚度的增加就增加了热阻,这样的结构很不利于热交换,总传热系数一般都小于或等于500kcol/M2·h·C°。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利于热交换的内置式螺旋翅片夹套反应釜。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本技术内置式螺旋翅片夹套反应釜包括壳程,其特征是壳程内装有内夹套,在内夹套上在与壳程相对应位置上螺旋绕制有与壳程连接的螺旋翅片,在壳程上、下部有热传媒介质出口,进口。参见图1,热传媒介质b从壳程下部的热传媒进口进入夹套层中且沿螺旋翅片上升与夹套中的反应介质a进行热交换,最后从热传媒出口流出。在反应介质a的压力大于热传媒介质b的压力时,内夹套的强度是按照釜内反应介质a的压力、温度等参数来设计,釜内的压力、温度由内夹套承受部分而外,还可以通过壳程和内夹套之间的螺旋翅片传到壳程上去,内夹套承受的压力相应减小,内夹套的厚度H1可以小于壳程的厚度H2,这样釜内介质a与热传媒介质b之间的厚度H1就相应减小了,热阻也相应减小了,有利于热交换,总传热系数可≥1000kcol/M2·h·C°。在强度设计上达到同样安全的目的。本技术有利于介质热交换,强度好,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已有外置式夹套反应釜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壳程1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热传媒介质进口2,出口3。内夹套4位于壳程内,在壳程和内夹套内螺旋翅片5螺旋缠绕焊接在内夹套4上且与壳程全面接触而与夹套达到了0间隙。热传媒介质b从热传媒介质进口进入沿螺旋翅片上升且与釜内介质a进行热交换后从出口流出。在釜内的搅拌叶片6装在搅拌轴7上,电动机8通过传动机构9将动力传到搅拌轴上使之旋转达到釜内介质a所需要的流动速度。图2为已有外置式夹套反应釜结构示意图。权利要求1.内置式螺旋翅片夹套反应釜,包括壳程,其特征在于壳程内装有内夹套,在内夹套上在与壳程相对应位置上螺旋绕制有与壳程接触的螺旋翅片,在壳程上、下部有热传媒介质出口、进口。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式螺旋翅片夹套反应釜。包括壳程,壳程内装有内夹套,在内夹套上在与壳程相对应位置上螺旋绕制有与壳程接触的螺旋翅片,在壳程上、下部有热传媒介质出口,进口。有利于介质热交换,强度好,安全。文档编号B01J19/00GK2551333SQ0222294公开日2003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12日专利技术者周凤举 申请人:周凤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内置式螺旋翅片夹套反应釜,包括壳程,其特征在于壳程内装有内夹套,在内夹套上在与壳程相对应位置上螺旋绕制有与壳程接触的螺旋翅片,在壳程上、下部有热传媒介质出口、进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凤举
申请(专利权)人:周凤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