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电机管道泵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60433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冷电机管道泵冷却装置,包括泵体、电机、电机壳、泵壳和电机前、后轴承盖,其特称在于,所述泵盖内设有泵盖出水孔和泵盖回水孔,所述电机左右两侧的电机壳中分别设有电机壳长孔和电机壳小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电机的冷却效果,使电机的冷却系统工作更可靠;并简化了冷却系统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外观更整齐漂亮。(*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冷却装置,特别涉及的是一种水冷电机管道泵冷 却装置。技术背景目前,水冷电机的冷却装置普遍采用外接管路的外循环冷却方式(如图l 所示)。从水泵出水口引出,经过外接管路18进入电机冷却腔,再经过外接管 路19进入泵的进水口回到泵中,完成冷却过程。虽然冷却电机的目的能够达 到,但由于外接管路裸露在外面,在运输或工作中,容易受到外界的磕碰、撞 击而损坏,影响电机的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外循环冷却方式管路裸露容易被磕 碰、撞击而损坏,影响电机的冷却效果的缺点,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化、使用方 便、生产成本低的水冷电机管道泵冷却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水冷电机管道泵冷却装置,包括泵体、电机、 电机壳、泵盖和电机前、后轴承盖,其特称是,在泵机组的相关零件上,设计 并加工出用于过冷却水的小孔,即所述泵盖内设有泵盖出水孔和泵盖回水孔, 所述电机的电机壳中分别设有电机壳长孔和电机壳小孔,使整个循环过程从机 组内部完成,避免了管路被磕碰、撞击而损坏。根据上述所述的水冷电机管道泵冷却装置,其中,在所述的电机前轴承盖 上设有轴承小孔,所述电机壳的长孔与泵壳回水孔通过轴承小孔相通。根据上述所述的水冷电机管道泵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电机下端的泵体中 设有高压腔和低压腔,所述泵盖出水孔连通所述高压腔,所述泵盖回水孔连通 所述低压腔。根据上述所述的水冷电机管道泵冷却装置,其中,所述低压腔下端还连通 有叶轮平衡孔,通过叶轮平衡孔将低压腔中水排出。根据上述所述的水冷电机管道泵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电机周围设有冷却 腔,所述电机壳小孔连通电机壳的冷却腔,通过冷却腔对电机进行冷却。根据上述所述的水冷电机管道泵冷却装置,其中,所述前轴承盖内设有轴 承冷却腔,所述轴承冷却腔分别连通泵壳出水孔和电机壳小孔,通过轴承冷却 腔实现对电机前轴承的冷却。本技术工作时,冷却水从泵高压腔引出,经过泵盖出水小孔进入由密 封盖和电机前轴承盖所组成的冷却腔,对电机前轴承进行冷却;再经过电机壳 小孔,进入由电机壳和冷却套所组成的冷却腔,对电机进行冷却;再经过电机 壳小孔,进入由电机后轴承盖和接线板组成的冷却腔,对电机后轴承进行冷却, 然后经过电机壳长孔、电机前轴承盖小孔、泵盖回水孔,进入泵低压腔,再经 过叶轮平衡孔将水排出,完成电机的冷却循环。整个循环过程从机组内部完成,不需要外循环所用的管路,因此外观更整 齐、美观,循环更可靠,冷却效果更好。本技术提高了电机的冷却效果,使电机的冷却系统工作更可靠;并简 化了冷却系统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外观更整齐漂亮。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图1为现有水冷电机上的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 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考图2,水冷电机管道泵冷却装置,包括泵体l、电机17、电机壳7、 泵盖2和电机前、后轴承盖;本技术中,电机17下端的泵体1中制出有 高压腔A和低压腔B,在泵机组的相关零件上,设计并加工出用于过冷却水的4小孔,即在泵盖2内制出有泵M出水孔3和泵盖回水孔15,该泵盖出水孔3 连通泵体1下端的高压腔A,泵盖回水孔15连通泵体1下端的低压腔B;在 电机前轴承盖5的下面设有密封盖4,密封盖4和前轴承盖5组成的冷却腔C, 通过泵盖出水孔3连通冷却腔C,该冷却腔C对电机前轴承进行冷却。在电机 前轴承盖5的左侧有轴承小孔14,通过轴承小孔14分别连通泵盖回水孔15 和电机壳7左侧的电机壳长孔13,在电机的周围有由电机壳7和冷却套8所组 成的冷却腔D,在冷却腔D的上下端的电机壳7上制出电机壳小孔10、 6,该 电机壳小孔6连通冷却腔C和泵盖出水口 3,冷却腔右侧的电机壳小孔10连 通电机后轴承盖的小孔11,电机后轴承盖的小孔11连通轴承盖9和接线板12 组成的冷去卩腔E,该冷却腔E起到冷却电机后轴承的作用。在电机后轴承盖9 左侧有电机后轴承盖小孔,通过电机后轴承盖小孔分别连通冷却腔E和电机壳 长孔13及泵盖回水孔15,低压腔B连通叶轮平衡孔16,通过叶轮平衡孔16 将B腔低压水排出,从而完成冷却循环。整个循环过程从机组内部完成,避免 了管路被磕碰、撞击而损坏。本技术使用时,冷却水从泵高压腔A引出,经过泵盖出水孔3进入由 密封盖4和电机前轴承盖5所组成的冷却腔C,对电机前轴承进行冷却;再经 过电机壳小孔6,进入由电机壳7和冷却套8所组成的冷却腔D,对电机进行 冷却;再经过电机壳小孔10,进入由电机后轴承盖9和接线板12组成的冷却 腔E,对电机后轴承进行冷却,然后经过电机壳长孔13、电机前轴承盖的轴承 小孔14、泵盖回水孔15,进入泵低压腔B,再经过叶轮平衡孔16将水排出, 完成电机17的冷却循环。本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在电机下端的泵盖2上制出有泵盖出水孔3和泵 盖回水孔15,并且在电机壳中分别制出有电机壳长孔13和电机壳小孔6、 10, 从而使整个循环过程从机组内部完成,不需要外循环所用的管路,因此外观更 整齐、美观,循环更可靠,冷却效果更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电机的冷却效果,使电机的冷却系统 工作更可靠;并简化了冷却系统,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外观更整齐漂亮。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 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 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水冷电机管道泵冷却装置,包括泵体、电机、电机壳、泵壳和电机前、后轴承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内设有泵盖出水孔和泵盖回水孔,所述电机左右两侧的电机壳中分别设有电机壳长孔和电机壳小孔。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电机管道泵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 述的电机前轴承盖上设有轴承小孔,所述电机壳的长孔与泵壳回水孔通过轴承 小孔相通。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电机管道泵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电机下端的泵体中设有高压腔和低压腔,所述泵盖出水孔连通所述高压腔,所 述泵盖回水孔连通所述低压腔。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冷电机管道泵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低压腔下端还设置有叶轮平衡孔,通过叶轮平衡孔将低压腔中水排出。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水冷电机管道泵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电机周围设有冷却腔,所述电机壳小孔连通电机壳的冷却腔。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电机管道泵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前轴承盖内设有轴承冷却腔,所述轴承冷却腔分别连通泵盖小孔和电机壳小 孔。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冷电机管道泵冷却装置,包括泵体、电机、电机壳、泵壳和电机前、后轴承盖,其特称在于,所述泵盖内设有泵盖出水孔和泵盖回水孔,所述电机左右两侧的电机壳中分别设有电机壳长孔和电机壳小孔。本技术提高了电机的冷却效果,使电机的冷却系统工作更可靠;并简化了冷却系统结构,降低了生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水冷电机管道泵冷却装置,包括泵体、电机、电机壳、泵壳和电机前、后轴承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内设有泵盖出水孔和泵盖回水孔,所述电机左右两侧的电机壳中分别设有电机壳长孔和电机壳小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旭张永泉彭学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方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