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跑步机,其包括一跑台和一底座,该底座上连接有第一对移动轮,其还包括与跑台和底座连接的一对升降支撑片,该对升降支撑片连接有第二对移动轮,在该跑台折叠前,该第二对移动轮脱离地面;在该跑台折叠后,该第二对移动轮与地面接触。该跑步机在折叠后能平移至一指定的储藏位置处,对操作者来说,非常轻松和方便,且节省气力,使跑步机在折叠后不通过倾斜的方式而是通过平移的方式移动跑步机,这样可以避免力气尚小者在移动该跑步机的时候发生危险。(*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跑步机,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在跑步机被折叠后能够 轻松地移动到储藏位置处的跑步机。
技术介绍
美国专利US6398696公开了一种跑步机,当该跑步机被折叠后,使用者 可以手持两侧的跑步机把手用力向使用者的方向使跑步机倾斜,从而使安装 于跑步机底座两侧的轮子着地,这样,使用者就可以推动该跑步机至储藏位 置。事实上,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跑步机都应用此类方法对折叠后的跑步机进行移动。但是,上述跑步机存在以下问题跑步机在折叠后处于倾斜状态,由于 跑步机的重量较重,将跑步机被折叠后,需要人继续托举该跑步机至储藏f立 置,这样会非常耗时和耗力,而且对于力气较小的人来说,不容易将跑步机 托住,从而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折叠后的跑步机 在移动时产生危险的缺陷,提供一种跑步机,其能以平移的方式移动,从而 消除了移动时的危险。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跑步机, 其包括一跑台和一底座,该底座上连接有第一对移动轮,其还包括与跑台和 底座连接的一对升降支撑片,该对升降支撑片连接有第二对移动轮,在该跑 台折叠前,该第二对移动轮脱离地面;在该跑台折叠后,该第二对移动轮与地面接触。其中,该第一对移动轮上设置刹车片。其中,该对升降支撑片分别连接一支撑架,该第二对移动轮分别与对应 的支撑架转动连接。其中,该对升降支撑片之间连接一支撑管,该支撑管上设有二支撑架, 该第二对移动轮分别与对应的支撑架转动连接。其中,该支撑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一升降支撑片之间设置一补强件。其中,该对升降支撑片的一端与底座枢接,另一端与跑台连接。其中,该第一对移动轮和第二对移动轮为滚动轮。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跑步机的跑台在使用者运动状态时(平放时),该支撑杆的第二对移动轮与地面不接触;当跑台被折叠至折叠位置后,支撑杆的第二对移动轮与地面接触,此时把设于底座靠近 后端对称设置的第一对滚动轮的刹车片打开,就能够实现跑步机整体被四轮 带动平移至一指定的储藏位置处,对操作者来说,非常轻松和方便,且节省 气力,使跑步机在折叠后不通过倾斜的方式而是通过平移的方式移动跑步 机,这样可以避免力气尚小者在移动该跑步机的时候发生危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的移动轮与升降支撑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移动轮与升降支撑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跑步机折叠后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跑步机折叠后的侧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跑步机包括一跑台1和一底座3,该跑台1上 设有一跑带2;如图2所示,该底座3上设有第一对移动轮8,当该跑步机 被使用时,在第一对移动轮8上设置刹车片7,这样能够保证在使用状态下 跑步机不会前后移动;如图3所示, 一支撑管4上设有一对支撑架9,该对 支撑架9上对应设有第二对移动轮10,该第二对移动轮10与对应的支撑架 9转动连接,该支撑管4的两端分别与一升降支撑片11连接,升降支撑片 H的一端与底座3枢接,升降支撑片11的另一端与跑台1连接。其中,为 了加强升降支撑片11和支撑管4之间的强度,可以分别在该支撑管4的两 端与对应的一升降支撑片11之间设置一补强件13;当然,在支撑管4上还 可以设有一升降马达固定片12,用于固定马达套筒的一端。图4为移动轮与升降支撑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种结 构与图3所示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不使用支撑管4和补 强件13,将两个支撑架9分别和对应的一升降支撑片11连接。跑步机除了上述结构外,还包括一对调整脚垫6、第三对移动轮5、折 叠固定管14 (使固定折叠后的跑台不掉下来)和气弹簧(或称"气压泵")15 (起缓降作用),该对调整脚垫6对称地位于底座3的前端,使跑步机在使 用时增大对地面的摩擦力,该第三对移动轮5对称地位于跑台1的后端,当 跑台1被驱动马达抬起时,该第三对移动轮5使跑台1作相应的移动,折叠 固定管14和气弹簧15设置于跑台1与底座3之间,折叠固定管14的两端 和气弹簧15的两端都与跑台1、底座3连接。其中,第一对移动轮8、第二 对移动轮10和第三对移动轮5可以为滚动轮等。在跑步机使用时,由于调整脚垫6和第一对移动轮8 (被刹车片7刹住) 与地面的接触作用,而且此时第二对移动轮10的轴线远离地面(也就是说 第二对移动轮10不与地面接触),因此跑步机整体不会产生移动。在跑步机 不使用时,需要平移至储藏位置处,如图5和图6所示,此时将跑台1折叠,跑台1带动与其连接的升降支撑片11旋转,从而第二对移动轮10的轴线绕升降支撑片11的枢接点向地面方向旋转,旋转后的第二对移动轮io与地面接触,由于第二对移动轮10的直径大于调整脚垫6的高度,调整脚垫6将 脱离与地面的接触,此时把设于底座3后端对称设置的刹车片7打开,第一 对移动轮8可以相对于地面滑动,折叠后,由于折叠固定管14的作用,跑 台l不会掉下来,这样,操作者可以轻松地通过第一对移动轮8和第二对移 动轮10将跑步机平移至一指定的储藏位置处。综上所述,由于跷跷板的原理,就会实现当跑步机的跑台在使用者运动 状态时(平放时),该支撑杆的第二对移动轮与地面不接触;当跑台被折叠 至折叠位置后,支撑杆的第二对移动轮与地面接触,此时把设于底座靠近后 端对称设置的第一对滚动轮的刹车片打开,就能够实现跑步机整体被四轮带 动平移至一指定的储藏位置处,对操作者来说,非常轻松和方便,且节省气 力,使跑步机在折叠后不通过倾斜的方式而是通过平移的方式移动跑步机, 这样可以避免力气尚小者在移动该跑步机的时候发生危险。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 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 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 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跑步机,其包括一跑台和一底座,该底座上连接有第一对移动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与跑台和底座连接的一对升降支撑片,该对升降支撑片连接有第二对移动轮,在该跑台折叠前,该第二对移动轮脱离地面;在该跑台折叠后,该第二对移动轮与地面接触。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跑步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对移动轮上设置 刹车片。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跑步机,其特征在于,该对升降支撑片分别连 接一支撑架,该第二对移动轮分别与对应的支撑架转动连接。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跑步机,其特征在于,该对升降支撑片之间连 接一支撑管,该支撑管上设有二支撑架,该第二对移动轮分别与对应的支撑 架转动连接。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跑步机,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管的两端分别与 对应的一升降支撑片之间设置一补强件。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跑步机,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管上设有一升降 马达固定片。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跑步机,其特征在于,该对升降支撑片的一端 与底座枢接,另一端与跑台连接。8、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跑步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对移 动轮和第二对移动轮为滚动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跑步机,其包括一跑台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跑步机,其包括一跑台和一底座,该底座上连接有第一对移动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与跑台和底座连接的一对升降支撑片,该对升降支撑片连接有第二对移动轮,在该跑台折叠前,该第二对移动轮脱离地面;在该跑台折叠后,该第二对移动轮与地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勇,胡定,
申请(专利权)人:乔山健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