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骨形连杆部件以及采用该部件的悬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587105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在悬架系统中的四点叉骨形连杆。叉骨形连杆包括基部和从基部延伸出的两个分支,在分支与基部之间形成了开口很大的区域。基部包括横向贯通延伸的杆体和衬套组件。本申请还公开了采用上述连杆的悬架系统,该悬架系统将轮轴与车辆底盘连接起来,底盘具有在其一侧纵向延伸的第一车架构件和在相反一侧纵向延伸的第二车架构件。在第一、第二车架悬架上分别安装了第一、第二车架构件。横延构件将第一、第二车架吊架连接起来。除了叉骨形连杆之外,悬架系统还包括第一、第二空气弹簧,它们分别与第一、第二车架构件和轮轴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并涉及采用了独特连杆部件的连 杆式悬架。更特定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四点叉骨形连杆悬架部件以 及采用四点叉骨形连杆的的悬架系统。这种四点叉骨形连杆与悬架系 统的其它部件相结合可改善车辆的操控性、轮轴控制、行驶舒适性以 及对货物的保护性,同时降低了悬架系统的复杂性、包装空间以及重 量。
技术介绍
悬架系统将车辆底盘悬挂在车辆的轮轴上,并在车轮碰到障碍物、 凹坑以及不平的路面时可吸收由此产生的轮轴运动。不仅是在车轮碰 到路面上障碍物时产生轮轴运动,在加速、制动以及转向(车辆拐弯 时)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轮轴的运动。在这些情形中,需要悬架系统 通过对轮轴运动进行控制来实现车辆的稳定。悬架系统采用几种各种构造的不同部件来对轮轴运动的范围进行 控制。片弹簧或横梁是广泛采用的悬架系统部件,它们对于控制特定 轮轴的运动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片弹簧的制造成本和装配成本都很高 并显著地增大了悬架的重量、且在与稳定杆配合使用的情况下,还会 增加悬架的总体复杂性,其中,设置稳定杆是为了增加额外的侧翻稳 定性,以使给定的悬架组装包套具备所需的垂直弹性系数。在片弹簧 悬架系统中,如果要针对行驶舒适性进行优化设计,则需要具有较低 的垂直弹性系数,但这样做通常会对侧翻稳定性造成特别明显的不利 影响。主侧翻刚度与片弹簧悬架的垂直弹性系数为直接的比例关系。 因而,为了实现所需的行驶舒适特性,必须要采用稳定杆等的辅助侧 翻刚度机构,但这样的机构既增大成本也增加重量。在商用车辆的情 况下,减轻悬架系统的重量就能转变为具有更高的有效载荷能力和/或降低燃料的费用。第6527286号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未采用片弹簧 的悬架系统,该专利被结合到本申请中作为参考。在由Keeler等人公 开的这种悬架系统中,位于轮轴每一侧的 一对片弹簧被预制的抗扭箱 盒以及其它一些部件所取代。尽管在后轮轴、串列轮轴、或拖车轴上可以方便地实现用抗扭箱 盒取代一对片弹簧的设计,但在前转向轴上,这样的设计却出现了一 些独特的问题,这就使得抗扭箱盒更难于应用到转向轮轴悬架系统中。 首先,存在着组装限界的问题,转向轮轴的上方空间以及周围空间通 常被发动机、冷却系统、机油底壳以及其它部件所占据。为抗扭箱盒 留出的空间是有限的一尤其是考虑到抗扭箱盒将与轮轴一道上下移动 的事实。另 一个问题与转向轮轴所涉及到的动力学相关。假定抗扭箱盒可 被设置到转向轮轴的悬架系统中,则转向动力学就会变为不利的特性。 例如,在前导臂形式的布局设计中,抗扭箱盒被连接到转向轮轴以及 车架上,且轮轴位于抗扭箱盒连杆的前方,此条件下,抗扭箱盒上衬 套与杆件结构固有的顺应属性会造成不利的过度转向效应。过度转向 是指这样的情况当车辆转到弯道或拐弯中时,驾驶员尽力来处理比 其预期或所需转向角更大的转向角。转向不足则是相反的情况车辆 的转向度没有预期的那样大,从而迫使驾驶员采取另外的转向动作来 对车辆进行转向。由于在转向不足的情况下,驾驶员感到对车辆具有 更好的控制,且由于过度转向有可能导致危险的翻转状况,所以,转 向不足比转向过度更为有利,且更安全。考虑到上述情况,希望能降低转向轮轴悬架系统的成本、重量以 及复杂性。特别是,希望能取代许多悬架系统中采用的片弹簧部件, 同时能改善一或至少是不劣化悬架系统的性能。此外,希望能为转向 轮轴设计一种悬架组件,其具有抗扭箱盒结构的优点,但却不会像抗 扭箱盒那样对转向动力学造成不利影响。还希望能设计出这样一种悬 架其可被装配到车辆的组装限界内。此外,还希望设计出一种用在 转向轮轴悬架组件中的连杆部件,该部件的设计考虑到了转向轮轴周围有限的组装空间。此外,希望该连杆还可被用作非转向轮轴的悬架 系统的部件。从下文的描述可清楚地领会到本申请所提出的创新主题的优选实 施方式所带来的益处。但可以理解,那些没有完全达到下文描述所获 得的所有优点的装置同样处于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所附的权 利要求一而不是本申请所提出的创新主题的优点限定了本申请的法律 保护主题。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获得的一些益处或所有益处在 总体上都非本专利技术所必需的。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悬架系统,其用于将纵向延伸 的第一车架构件支撑到底盘的第一侧,并将沿纵向延伸的第二车架构 件支撑到底盘的第二侧。笫 一车架构件被定位在横向延伸轮轴的第一 端附近,第二车架构件被定位在轮轴第二端的附近。此外,第一车架 构件上安装有第一吊架,第二车架构件上安装有第二吊架。在第一车 架吊架与第二车架吊架上安装有横延构件。此外,悬架系统包括叉骨形的连杆部件,其连接到轮轴和横延构件上。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底盘的转向轮轴悬架系统,其 具有位于底盘第一侧的、纵向延伸的第一车架构件,并具有位于车辆 底盘第二侧的、纵向延伸的第二车架构件。支撑着车辆底盘的悬架系 统被固定到横过车辆底盘的、横向延伸的转向轮轴上。此外,在第一 车架构件上安装了第一吊架,并在第二车架构件上安装了第二车架吊 架。另外,在第一、第二车架吊架上安装了横延构件,且在横延构件 和转向轮轴上可枢转地连接了叉骨形的连杆部件。在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叉骨形连杆部件,其用于将轮轴与车辆 底盘枢转地连接起来。该叉骨形连杆包括基部和第一、第二分支,第 一、第二分支沿着纵向和横向从基部延伸出,该延伸方式使得连杆部 件呈现为叉骨形。第一、笫二分支在它们之间形成了宽阔的敞口或开口空间。基部也具有一定的横向宽度w和纵向长度x。此外,第一、 第二分支从基部延伸出的纵向长度为z,两分支横向分离开的宽度为Y。此外,宽度Y至少为宽度W的1.5倍,长度Z至少为长度X的两 倍。附图说明下文的详细描述将频繁地参照附图进行,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 指代相同的部件,其中图1中的轴测图表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设计的悬架系统;图2中的轴测图表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设计的叉骨形连杆部件;图3是沿图2中的3-3线所作的剖视图4中的轴测图表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设计的另一种悬架系统;图5中的轴测图表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设计的又一种悬架系 统;以及图6中的轴测图表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设计的再一种悬架系统。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附图一特别是参见图1, 一种四点叉骨形连杆IO被应用到悬 架系统12中。如图所示,位于车辆一侧的悬架系统12的构造与位于 车辆相反侧的悬架系统构造是完全相同的。悬架系统12将轮轴14与纵向延伸的车辆车架构件16连接起来, 其中,车架构件16位于车辆底盘的相对两侧。轮轴14包括中间部分 15和位于轮轴14相反两端的向上偏斜部分17。在第6609764号美国 专利(专利权人为Dudding等人)中公开了这种轮轴14的详细结构, 该专利的公开内容被结合到本申请中作为参考。使用了带有转向节的 心轴19,以便于将车轮安装到轮轴14上。按照现有的方式,利用中 心销将转向节与轮轴连接起来。优选地是,心轴和转向节采用了第6616156号美国专利(专利权人为Dudding等人)中公开的其中一种 形式。当车轮遇到障碍物和/或不平路面时,悬架系统12可吸收轮轴14的运动,并将车辆底盘保持在相对恒定的高度上。这就使得乘客获得 了平稳且更为舒适的行车感受。除了对车辆的行驶进行緩冲之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轮轴及轮轴悬架组件,其用于将纵向延伸的第一车架构件支撑到底盘的第一侧,并将沿纵向延伸的第二车架构件支撑到底盘的第二侧,所述车辆轮轴及轮轴悬架组件包括: 横向延伸的转向轮轴,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安装在所述第一车架构件上 的第一吊架; 安装在所述第二车架构件上的第二车架吊架; 安装在所述第一车架吊架与所述第二车架吊架上的横延构件;以及 叉骨形的连杆,其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转向轮轴和所述横延构件上, 其中,所述第一车架构件被支撑在所述轮轴的 第一端的上方,所述第二车架构件被支撑在所述转向轮轴的第二端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L科尔特斯R罗萨莱斯
申请(专利权)人:亨德里克森国际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