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东南专利>正文

小肠SP细胞在制备治疗肠损伤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7537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小肠SP细胞的一种新用途。该新用途是小肠SP细胞在制备治疗肠损伤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小肠SP细胞原位移植给全腹腔照射模型的小鼠,实验结果表明SP细胞能够归巢到小肠隐窝修复损伤,还可延长受致死量照射动物模型的存活时间,明显改善放射性肠炎的慢性纤维化,对放射性小肠损伤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小肠损伤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创新并且简便的方法和途径。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将来寻找小肠黏膜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物打下了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小肠SP细胞的一种新用途,特别涉及小肠SP细胞在制备治疗肠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小肠作为机体组织中最重要的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是机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 器官之一。目前虽然大部分小肠疾病均可通过各种有效的内外科方法得到有效的治 疗,但许多难治性的小肠疾病的治疗存在着相当的困难,如短肠综合症以及盆腔肿 瘤术后放疗照射引起的小肠放射性肠炎等。随着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迅速发展以及 小肠移植科学的出现,这些难治性小肠疾病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事物的发展 总是具有两面性,长期的营养支持费用太高,而且有些患者会出现相关并发症。小 肠移植是目前难治性小肠疾病的终末治疗手段,因为小肠又是机体中最大的淋巴组 织器官,所以小肠移植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强烈的免 疫排斥反应往往导致小肠移植的失败。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仍是目前胃肠 科学领域的难点和热点。成体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为难治性小肠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 希望。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系分化潜能的种子细胞,人体所有的组 织器官细胞均由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理论上人体所有的组织和器官的损伤也可以 利用干细胞进行损伤修复治疗。干细胞按照机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分为不同类别,如 胚胎干细胞,多能干细胞以及各种组织中的定向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 等,根据目前已经取得的研究结果,胚胎干细胞在技术上还难以取得突破,短时间 内无法应用于临床,同时还面临取材限制及伦理挑战等诸多问题。可喜的是,成体 干细胞因其最近在细胞可塑性上取得的一系列突破使得利用成体干细胞治疗各种 组织器官损伤疾病成为了可能,同时成体干细胞来源方便,培养手段简易,同时不 存在伦理方面的担心,因此研究利用成体干细胞治疗多种组织器官损伤性疾病是今 后研究临床治疗的创新思路之一。SP细胞(side-population)是一种较特殊的成体干细胞群体,该类细胞根据 生命活力越强的细胞其mdr基因表达越丰富,排出Hoechst33342的能力越强,以及活细胞对PI染料拒染的原理使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得到。在流式细胞仪上显示该 细胞群体处于整个被分选的细胞群体的边缘,因此被命名为SP (side-population 即边缘群)细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小肠SP细胞的一种新用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小肠SP细胞的新用途是小肠SP细胞在制备治疗肠损伤药物中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小肠SP细胞可悬浮于生理盐水中作为治疗放射性肠炎损 伤的药物;所述生理盐水为0. 9%的氯化钠水溶液。 所述小肠SP细胞具体可为小肠黏膜SP细胞。 所述肠损伤可为肠炎损伤,如小肠肠炎损伤。 上述肠损伤可为放射性肠损伤。本专利技术将小肠SP细胞移植给腹腔照射的受体小鼠,实验结果表明小肠SP细胞 能够归巢到小肠隐窝修复损伤,还可延长受致死量照射动物模型的存活时间,明显 改善放射性肠炎的慢性纤维化,对放射性小肠损伤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本专利技术 为小肠损伤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创新并且简便的方法和途径。本专利技术为将来 寻找小肠黏膜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物打下了基础。 附图说明图l为小肠SP细胞分选示意图图2为小肠SP细胞的细胞周期分析图3为小肠SP细胞表型分析图4为显微共聚焦染色显示R0SA26小鼠来源的SP细胞注射C57BL/6小鼠后2个月分布在小肠的黏膜和隐窝位置。图5A显微共聚焦染色显示R0SA26小鼠来源的SP细胞注射C57BL/6小鼠后2个月分布在小肠的隐窝-绒毛部位图5B为LacZ染色显示R0SA26小鼠来源的SP细胞注射C57BL/6小鼠后2个月分布在小肠的隐窝-绒毛部位图6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受全腹腔照射后第1、 2、 3、 4天的小肠HE切片照片 A、 B、 C、 D分别为对照组受照射后第l、 2、 3、 4天的小肠HE切片照片 Al、 Bl、 Cl、 Dl分别为实验组受照射后第l、 2、 3、 4天的小肠HE切片照片图7为实验组小鼠在全腹腔照射后第1、 2、 3、 4天LacZ染色的照片 图8为实验组小鼠在全腹腔照射后第4天,小肠SP细胞向小肠各种组织细胞分化 的照片图9为小鼠受致死量照射后的生存率图。图10为ROSA26小鼠小肠SP细胞移植后6个月在C57BL/6小鼠小肠的分布 A显示R0SA26小鼠小肠SP细胞在注射六个月后主要分布在小肠隐窝潘氏细胞的 位置上。B显示R0SA26小鼠小肠SP细胞在注射六个月后也能分布在小肠絨毛-隐窝结构 的多处位置上。图11为放射模型中小肠SP细胞移植后六个月的观察结果A为致死量照射(14Gy X射线)后第三天的对照组潘氏细胞特殊组织化学染色。 B为致死量照射(14Gy X射线)后第三天的实验组潘氏细胞特殊组织化学染色。 C为非致死剂量照射(10GyX射线)后六个月的对照组潘氏细胞特殊组织化学 染色。D为非致死剂量照射(10GyX射线)后六个月的实验组潘氏细胞特殊组织化学 染色。E为非致死剂量(10Gy X射线)后六个月的对照组Masson三色染色,显示显 著的黏膜下胶原累积现象。F为非致死剂量(10Gy X射线)后六个月的实验组Masson三色染色,显示SP 细胞的输入有效减少了照射后出现的黏膜下胶原累及和黏膜萎縮等现象的出现。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述实验在分离类器官片段的基础上结合分离SP细胞的原理,将类器官片段 制作成单细胞悬液并从中分离出SP细胞群,对它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将 其移植给全腹腔照射模型小鼠的小肠黏膜下,证实培养的小肠黏膜样结构物质中含 有小肠黏膜上皮的成熟细胞。分离出来的SP细胞高表达integrinPl (CD29), 处于细胞周期的静止期,符合干细胞的特性,SP细胞移植后能够归巢到损伤的小肠 黏膜部位并分化成所有的小肠黏膜成熟细胞,可用于小肠黏膜损伤的治疗中。实施例l、 SP细胞移植修复放射性肠炎损伤 一、SP细胞的制备和表型分析 本专利技术在目前尚缺乏理想小肠黏膜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情况下,结合前人的研 究成果和专利技术人对小肠黏膜类器官片段的体外培养研究成果,在己证实了小肠黏膜 类器官片段是已经初步富集化的干/祖细胞群体的基础上,以小肠黏膜的类器官片 段为起始材料,分离其中的SP细胞,并进一步富集。具体方法如下1、 小肠黏膜类器官片段的分离小鼠小肠黏膜类器官片段的分离简述如下。从新出生1-2天的R0SA26小鼠(购 于美国Jackson实验室)的腹腔中取出小肠,按长轴剖开,并剪成0.5公分的片 段,使用低钙镁的1XHBSS (Gibco公司)清洗7-10遍以清洗小肠中的内容物。洗 净后的片段再剪成小片(1-2mm2)并置含中性蛋白酶I (100mg/ml, Boehringer) 和胶原酶XI (300U/ml, Sigma)的1XHBSS中,在室温和摇床上消化20分钟。使 用含5% (体积百分含量)胎牛血清,2% (质量百分含量)山梨醇,lOOOU/ml青霉 素,1000iig/ml链霉素的DMEM (Gibco公司,美国)30ml中止消化反应。收集消 化后的上清液,并在250rpm的速度下离心3分钟得到类器官片段。这些类器官片段 在含2% (质量百分含量)山梨醇的DMEM中重悬。2、 小肠SP细胞的制备和表型分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小肠SP细胞在制备治疗肠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小肠SP细胞在制备治疗肠损伤药物中的应用。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肠SP细胞悬浮于生理盐 水中作为治疗放射性肠炎损伤的药物。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肠SP细胞为小肠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东南韩钦黎介寿赵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何东南韩钦黎介寿赵春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