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辊注胶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69878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导电辊注胶成型装置,其是将导电辊轴芯固于上、下定型模具之间,两上、下定型模分别与上、下固定模活动套接,使之相互自动调节其相对位置;将定型套筒套于导电辊轴芯外周,与上、下固定模连接定位,定型套筒与上、下固定模之间的连接面均加工为可相互配合的锥面,使定型套筒中心与导电辊轴芯中心在同一直线上,上固定模或/和下固定模采用铰接方式与固定件连接,以实现上、下固定模固定时的自定心,胶液通过上固定模或下固定模上开设的注液口注入至导电辊轴芯与定型套筒之间的空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高定型套筒与上、下固定模的接触精度,成型后胶辊的跳动误差小,外径尺寸精度高,注胶后的橡胶层厚度均匀,加工成品率高。(*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电辊注胶成型装置
本技术打印机和复印机导电辊(显影辊)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电辊橡胶弹性胶体注胶成型时自动定心装置。
技术介绍
导电辊(显影辊、转写辊)是目前打印机或复印机上常见的显影组件,它能吸附色粉,并使其带电,进而将色粉转移到光导鼓/感光鼓表面。现有的导电辊结构包括以金属导电材料做基体的辊芯,所述辊芯上包覆有导电粘合层,导电粘合层上设有具有一定厚度的导电橡胶弹性体,导电橡胶弹性体上之外表面覆盖有导电涂层。导电辊(显影辊、转写辊)在橡胶弹性体成型加工时,由于成型模具直接固定在上下模具上,定位时若接触不好便很容易产生漏胶现象,这样,将导致成型模具与上下模具有较高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要求,因而使加工成本相应提高。同时当上下固定模具中心轴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有偏移时,将使导电芯轴产生弯曲,从而使成型后的橡胶跳动精度不好,加硫厚度径向不均匀,影响导电辊的电阻和图像品质,带来质量上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上下模同心度好,成型后胶辊的跳动误差小,和外径尺寸精度高之导电辊橡胶弹性胶体注胶成型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电辊注胶成型装置,包括-上定型模其上端开设有凸缘,底面开设有用于固定导电辊轴芯上端之凹槽;下定型模其下端开设有凸缘,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固定导电辊轴芯下端之凹槽;定型套筒置于定位后的导电辊轴芯外周,其上下端外表面加工为圆锥面;上固定模其中心开设有可与上成型模凸缘套合之凹槽,下端开设有可与定型套筒上端圆锥面相适配的内锥面;下固定模其中心开设有可容胶液注入之注入口和可与下成型模凸缘套合之凹槽,上端开设有可与定型套筒下端圆锥面相适配的内锥面;所述下固定模固定在底板上,上固定模通过压板固定。所述压板套于对称设置的两导向杆上,所述两导向杆上设有可与压板顶触之弹簧, 压板通过分设于两导向杆上之压紧螺母锁定。在所述上固定模上端或/和下固定模下端,还开设有一弧形内腔,该弧形内腔内放 置有一可与上固定模上端或/和下固定模下端铰接连接之压头。在所述压头下端外表面和上固定模或/和下固定模弧形内腔内表面之间,设有一定 心环,与所述弧形内腔抵触,形成压头和上固定模或/和下固定模之间的铰接。所述上成型模和下成型模与导电辊芯轴相对的端面,分别设有上密封环和下密封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下列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导电辊轴芯与上成型模、下成型模连接定位,上、下固定模与上、 下成型模活动套接方式配合,同时在定型套筒两端加工外锥面与上、下固定模对应设 置的内锥面接触,在不改变各零件原有加工精度的条件下,较好地实现上、下模固定 时的自定心功能,可提高定型套筒与上、下固定模的接触精度,使注胶成型后胶辊的 跳动误差小,外径尺寸精度高,橡胶层厚度均匀。同时,本技术在上固定模或/ 和下固定模的固定方式上,采用压头与之铰接,可自动调节上固定模、下固定模与定 型套筒的相对位置,进一步提高了上述三者与上成型模、下成型模与导电辊芯轴的同 心精度,加工质量更完善,加工成品率也进一步提高。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l一上固定模; 24一压紧螺母; 57—上成型模; 8IO—导电辊芯轴; 1113 —下密封环; 14压头; 3 —定心环;压板; 6 —弹簧;上密封环; 9一胶体层; 定型套筒; 12 —导向杆;底板; 15 —下固定模16 —下成型模; 17 —胶液注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导电辊注胶成型装置,其是将包覆有 导电粘合层的待加工导电辊轴芯先固于上、下定型模具之间,由上、下定型模给其定 位,两上、下定型模分别与上、下固定模活动套接,这样,可使上、下定型模与上、 下固定模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可根据需要相互自动调节其相对位置;将定型套筒套 于导电辊轴芯外周,其上下端分别与上、下固定模连接,定型套筒与上、下固定模之 间的连接面均加工为可相互配合的锥面,通过斜面触接可自动调节上、下固定模与定 型套筒的同心度,同时通过上、下定型模与上、下固定模活动套接,可校准定型套筒 的位置,从而可使定型套筒中心与导电辊轴芯中心在同一直线上,胶液通过上固定模 或下固定模上开设的注液口注入至导电辊轴芯与定型套筒之间的空腔内,胶液冷却后 便形成橡胶层。本技术上、下固定模可由固定件固定,所述上固定模或/和下固定模采用铰接 方式与固定件连接,可使上固定模或下固定模被固定时自动调心,避免其定位固定时 偏移而带来定型套筒的偏移,从而保证导电辊注胶成型加工时各零件中心各自动调整, 均可处于同一直线上,故而实现了本技术的目的。如图1所示,本技术具体结构包括上成型模7、下成型模16、上固定模1、 下固定模15,定型套筒ll,所述下固定模15固定底板14上,可通过下固定模15开 设的向下的凸缘嵌设于底板14中心对应开设的凹槽内,使其牢固地定位于底板14上, 该下固定模15底端中心位置开设有胶液注入口 17,上端开设有开口向上的环形内腔,所述环形内腔中央开设有向下的凹槽,此凹槽与胶液注入口 17连通;所述下成型模16置于下固定模15之环形内腔内,下成型模16底端中央设有一凸缘,该凸缘可置于 所述下固定模15环形内腔中央向下的凹槽内,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便于胶液的 注入和流动。在下成型模16上平面之中央,开设有一下定位槽,导电辊芯轴10之下 端可置于该下定位槽内。在所述下成型模16上方之对应位置,设有所述上成型模7, 该上成型模7下端面中央开设有上定位槽,与下成型模16之下定位槽位置对应,导电 辊芯轴10之上端可置于该上定位槽内,这样,通过上成型模7和下成型模16,导电辊芯轴IO便被固定在中间。在所述上成型模7上端中央位置,亦开设有一凸缘,用于 与所述上固定模l配合,所述上固定模l下端开设有开口向下的环形内腔,与所述下 固定模15对应,所述上固定模1环形内腔中央开设有向下的凹槽,上成型模7凸缘置 于该凹槽内与之配合。在所述导电辊芯轴IO之外周,设有一定型套筒ll,该定型套 筒11内径大于导电辊芯轴10外径,其下端与下固定模15相连,上端与上固定模1 相连,定型套简ll内径与导电辊芯轴10外径之差为导电辊胶体层厚度,两者所形成 的间隙即构成胶体注入的空腔,胶体注入后形成胶体层9。如图1所示,所述上固定 模1之定位是通过压板5的下压实现的,该压板5两端开设有通孔,可相应套于设置 在由上固定模l、定型套筒ll、下固定模15所形成的组合体外侧之两导向杆12上, 两导向杆12下端固定在底板14上,杆上套设有弹簧8,压板5套于两导向杆12上端, 且与弹簧8上端顶触,压板5可压于上固定模1上,通过套于两导向杆12上之压紧螺 母4锁紧。在导电辊(显影辊、转写辊)橡胶弹性体成型加工中,理论上要求上成型模7、 下成型模16与导电辊芯轴10、上固定模1、下固定模15与定型套筒11之中心应该都 在一条直线上,否则,加工成型后的导电辊芯轴产生弯曲,且胶体层9在轴向上厚度 有较大的偏差,而有这些缺陷的导电辊显然是不合格的,而且也会影响导电辊后续的 加工。如果对上述构件在各零件单独加工时提高其加工精度,无疑会带来加工成本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电辊注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定型模:其上端开设有凸缘,底面开设有用于固定导电辊轴芯上端之凹槽; 下定型模:其下端开设有凸缘,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固定导电辊轴芯下端之凹槽; 定型套筒:置于定位后的导电辊轴芯外周, 其上下端外表面加工为圆锥面; 上固定模:其中心开设有可与上成型模凸缘套合之凹槽,下端开设有可与定型套筒上端圆锥面相适配的内锥面; 下固定模:其中心开设有可容胶液注入之注入口和可与下成型模凸缘套合之凹槽,上端开设有可与定型套筒下端 圆锥面相适配的内锥面; 所述下固定模固定在底板上,上固定模通过压板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绍昌羊辉张海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乐普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