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自锁装置的安全型轮椅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6809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应用自锁装置的安全型轮椅,属于残疾人代步工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普通轮椅,一对驱动手轮和一套自锁装置,自锁装置包括:拨杆、导杆、箱板、拨叉、各轴连接处所需的轴承、对各轴承进行定位调整的轴承盖、各连接处所需紧固连接螺帽、箱体内的大锥齿轮、小锥齿轮、各支撑板、第一轴、第三轴、第二轴、蜗杆、蜗轮、滑移齿轮、花键、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蜗轮蜗杆的自锁性能应用到轮椅的传动装置中,使运动和动力不能反方向传递,即不能由车轮传递到输入动力的输入轴,车轮不可能自由运动,这样就起到了自锁的作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椅,具体是一种应用自锁装置的安全型轮椅,属于残 疾人代步工具

技术介绍
轮椅不仅是肢体伤残者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 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根据调査,目前轮椅有普通轮椅和电动轮椅两大类,普通 轮椅上下坡时没有防止由于重力的作用使轮椅会后退或加速下滑趋势的装置,对 广大轮椅使用者而言,存在很大的控制难度和安全隐患。电动轮椅借助复杂的控 制系统,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下坡时的安全问题,但是存在价格昂贵、 总重量大和耗能大的缺点。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中国技术专利轮椅上下坡安全装置 (专利公开号200620158368.1)提出通过在轮椅上安装一套上坡防滑装置和下 坡缓速装置来实现安全上下坡操作。其不足在于上下坡通过两套单独装置实现, 每套装置结构比较复杂,导致轮椅总重量和体积的增加。同时该装置仍然会对车 轮造成一定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自锁装置的安全 型轮椅。本技术以普通轮椅为原型,设计并增加一套基于蜗轮蜗杆自锁原理 的自锁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的应用自锁装置的 安全型轮椅包括普通轮椅,两个驱动手轮和一套自锁装置。对称安装在轮椅两侧 的驱动手轮通过平键和第一轴连接,驱动手轮和第一轴通过螺帽定位夹紧。自锁 装置通过其外部箱体固定在轮椅下部。本技术中,自锁装置包括拨杆、导杆、箱板、拨叉、大锥齿轮、小锥 齿轮、各支撑板、第一轴、第三轴、第二轴、蜗杆、蜗轮、滑移齿轮、花键、齿轮。大锥齿轮通过平键和第一轴连接,小锥齿轮与蜗杆的一端用平键连接,小锥 齿轮和蜗杆组成的组件通过一对支撑板固连在箱板上,拨杆和拨叉通过螺钉连接 在一起,拨杆一端沿导杆移动,导杆上放置两个橡胶圈构成两凸台,滑移齿轮通 过花键和第二轴连接,蜗轮过平键安装固定在第二轴上,齿轮固定在第三轴上, 第三轴两端分别与车轮连接,相对的箱板通过连接板进行连接紧固。滑移齿轮和 齿轮啮合。移动拨杆使之沿导杆移动,则会带动拨叉内夹持的滑移齿轮在第二轴上自由 移动。在拨杆和导杆上的凸台相遇时滑移齿轮和齿轮啮合,此时轮椅进入自锁工 作状态,转动驱动手轮即可驱动轮椅;再反向移动拨杆则当其与另一侧的凸台相 遇时滑移齿轮和齿轮脱离啮合,回到普通轮椅工作状态。本技术的优点是安全性能好,独立操作性强,对车轮没有任何磨损,原 理和机构简单实用,通过一套装置就能同时实现上下坡安全操作和平地的刹车功 能。重量轻,装置可移植性好。造价低,市场需求量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自锁装置的内部正视图。图3为局部视图。图4为A — A剖视图。图5为B-B剖视图。图6为驱动手轮的剖视图。图7为D-D剖视图。图中l.拨杆,2.导杆,3.箱板,4.拨叉,5.轴承盖,6.驱动手轮,7.卡环, 8.螺帽,9.垫片,IO.轴承,ll.大锥齿轮,12.小锥齿轮,13.支撑板,14.连接 板,15.第一轴,16.第三轴,17.第二轴,18.蜗杆,19.蜗轮,20.滑移齿轮,21. 花键,22.齿轮,23.普通轮椅。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应用自锁装置的安全型轮椅包括普通轮椅 23,两个驱动手轮和一套自锁装置。右侧驱动手轮6和左侧驱动手轮(图1中略去)分别对称安装在普通轮椅23左右两侧。自锁装置通过其外部箱体固定在普通轮椅下部。图2表明自锁装置的内部结构及外部连接示意图。自锁装置包括拨杆1、导杆2、箱板3、拨叉4、各轴连接处所需的轴承(图 中仅标出支撑第一轴的轴承——标号10为例)、对各轴承进行定位调整的轴承盖 (图中仅标出5为例)、箱体内的大锥齿轮11、小锥齿轮12、各支撑板13、第 一轴15、第三轴16、第二轴17、蜗杆18、蜗轮19、滑移齿轮20、花键21、齿 轮22。大锥齿轮11通过平键和第一轴15连接,小锥齿轮12与蜗杆18的一端用平 键连接。小锥齿轮12和蜗杆18组成的组件通过一对支撑板13固定在箱板3上。 拨杆1和拨叉4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拨杆1一端沿导杆2移动。导杆2上放置 两个橡胶圈构成两凸台。滑移齿轮20通过花键21和第二轴17连接。蜗轮19 通过平键安装固定在第二轴17上。齿轮22固定在第三轴16上。第三轴16两端 分别与车轮连接。相对的箱板(图中仅标出3)通过连接板14进行连接紧固。 轴承端盖通过螺钉和相应的箱板或支撑板连接,并对轴承进行定位调整,图中略 去。图3局部视图表明在自锁装置外部,驱动手轮(只以右侧为例)是卡环7 和垫片9在螺帽8的夹紧作用下通过平键和第一轴15连接在一起的。通过改变 卡环7和垫片9的个数可以对驱动手轮在第一轴上位置进行调节。图4表明了大小锥齿轮和蜗轮蜗杆的空间位置关系,小锥齿轮12直接安装 在蜗杆18上,二者组成的组件通过支撑板13固定在箱板上。图5表明了滑移齿轮20通过花键21和第二轴17连接,齿轮22通过平键和 第三轴16连接的关系。图6表明了驱动手轮6和第一轴15通过平键连接固定关系。 图7表明相对箱板通过连接板14固定连接以及各轴相对的空间位置关系。 本技术通过轮椅底部的自锁安全装置,利用其主要部件蜗轮蜗杆的自锁 原理和单向传递性,保证爬坡时人转动驱动手轮,轮椅就能够顺利地爬上斜坡。 下坡时,人手也必须要转动驱动手轮车轮才能滚下斜坡,这样就比刹车装置更加 安全。当人手没有用力时, 一般的轮椅由于重力的作用车轮就会向下滚动,由于机构的自锁性,蜗轮不可能带动蜗杆转动,也即是车轮不可能自发转动,这样轮 椅就会停在坡上而不会下滑。当上下坡时,用手向右拨动拨杆l,使拨叉4带动滑移齿轮20在第二轴17 上移动。当拨杆1和导杆2上的右侧凸台相遇时,滑移齿轮20停止运动,并与 固定在第三轴16上的齿轮22啮合,此时轮椅转为独立上下坡工作状态。上坡时, 用力驱动手轮6,驱动力经过第一轴15、大锥齿轮11、小锥齿轮12、涡杆18 和蜗轮19、第二轴17及滑移齿轮20和齿轮22传递给第三轴16,最后驱动车轮 转动,轮椅23向上行进。当人停止用力时,由于蜗轮蜗杆自锁原理轮椅不会由 于重力等原因后退;当下坡时,人手转动轮,保持合适的下坡速度,当人停止用 力时,由于蜗轮蜗杆自锁原理轮椅就停在相应位置。不会由于重力原因加速下滑。 人若继续用力来转动驱动手轮,则轮椅继续向下行进。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改变大 小锥齿轮、滑移齿轮和齿轮的齿数,蜗轮蜗杆的模数得到合适的传动比,使驱动 手轮所需的驱动力和轮椅的行进速度在合理的范围内。在平地行走时,用手向左拨动拨杆,使拨叉带动滑移齿轮在第二轴上移动。 当拨杆和导杆上的左侧凸台相遇时,滑移齿轮停止运动,并与固定在第三轴上的 齿轮脱离啮合,此时轮椅转为普通轮椅工作状态。人通过直接驱动车轮快速行进。 当遇障碍物等紧急状态时,反向拨动拨叉使滑移齿轮20和齿轮22啮合,回到自 锁工作状态,从而可起到刹车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自锁装置的安全型轮椅,包括普通轮椅,一对驱动手轮和一套自锁装置,在普通轮椅底部安装一套自锁装置,在轮椅两侧的对称安装一对驱动手轮,其特征在于,自锁装置包括:拨杆、导杆、箱板、拨叉、大锥齿轮、小锥齿轮、各支撑板、第一轴、第三轴、第二轴、蜗杆、蜗轮、滑移齿轮、花键、齿轮,大锥齿轮通过平键和第一轴连接,小锥齿轮与蜗杆的一端用平键连接,小锥齿轮和蜗杆组成的组件通过一对支撑板固连在箱板上,拨杆和拨叉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拨杆一端沿导杆移动,导杆上放置两个橡胶圈构成两凸台,滑移齿轮通过花键和第二轴连接,蜗轮过平键安装固定在第二轴上,齿轮固定在第三轴上,第三轴两端分别与车轮连接,相对的箱板通过连接板进行连接紧固,滑移齿轮和齿轮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自锁装置的安全型轮椅,包括普通轮椅,一对驱动手轮和一套自锁装置,在普通轮椅底部安装一套自锁装置,在轮椅两侧的对称安装一对驱动手轮,其特征在于,自锁装置包括拨杆、导杆、箱板、拨叉、大锥齿轮、小锥齿轮、各支撑板、第一轴、第三轴、第二轴、蜗杆、蜗轮、滑移齿轮、花键、齿轮,大锥齿轮通过平键和第一轴连接,小锥齿轮与蜗杆的一端用平键连接,小锥齿轮和蜗杆组成的组件通过一对支撑板固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成雷明新国张全杨博曾贝贝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