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副臂机构,包括连接架(1)、旋转架(2)和拉板(3);旋转架(2)和拉板(3)之间连接有顶杆装置(4),顶杆装置(4)包括支架(41)和连杆(42);支架(41)一端铰接于拉板(3),另一端铰接于连杆(42);连杆(42)远离支架(41)的一端铰接于旋转架(2);当拉板(3)运行至预定的最大工作转角时,支架(41)的第二侧板(418)托住拉板(3)的底面,第二侧板(418)位于支架(41)的靠近第一拉板(31)和第二拉板(32)的铰点的一侧。该机构能使第一拉板(31)和第二拉板(32)始终保持平行。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副臂机构的起重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起重机的副臂机构。本专利技术 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副臂机构的起重机。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类大型工程逐渐增多,市场对于各类大型工 程机械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起重机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工程机械,适用于建筑工地的吊装作业,可进行挖 土、夯土、打桩等多种作业,起重机由动力装置、工作机构以及动臂、转台、底盘等组 成。起重机的动臂包括相互连接的起重臂和副臂机构;副臂机构是增加起重机作业高度 的一种桁架式结构,其安装于起重臂的臂头,副臂机构包括连接架、旋转架、基本副臂 和末节副臂等。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副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拉 板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简要介绍这种副臂机构在工作过程中的缺陷。如图1和图2所示,该副臂机构包括连接架Γ、旋转架2'和拉板3',连接 架1'与起重臂连接,旋转架2'与基本副臂连接,拉板3'连接于连接架Γ和旋转架 2'之间;拉板3'包括插装的第一拉板31'和第二拉板32',第一拉板31'和第二拉板 32'在连接处设置有三组通孔,通过在不同通孔中插入销轴,可以调节拉板3'的长度。当副臂机构下放时,旋转架2'绕连接架Γ顺时针旋转,通过调节拉板3'的 长度调节旋转架2'的工作转角;当旋转架2'的工作转角达到最大的工况下回收副臂 时,旋转架2'绕连接架1'逆时针旋转,此时拉板3'所承受的拉力消失,拉板3'在重 力作用下下沉,在连接销轴处会出现一个角度,相连接第一拉板31'和第二拉板32'不 再平行,如图2所示,随着副臂机构的回收,第一拉板31'会将第二拉板32'的上封板 焊缝撕裂,造成事故。针对上述情况,现有技术中,通常依靠人工或者依靠辅助工具(例如辅助起重 机)将拉板3'托平,从而进行基本副臂的回收。然而,这样的操作费时费力,并且容易 对工作人员造成挤压,缺乏安全性。因此,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进副臂机构的结构,使得副臂机构操作安 全可靠,并且在副臂机构回收过程中,能够使第一拉板和第二拉板始终保持平行,是本 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副臂机构,该副臂机构操作安全可靠,并 且能够使第一拉板和第二拉板在副臂机构回收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行。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 一个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副臂机构的起重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副臂机构,包括连接架、旋转架和拉板,所述拉板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拉板和第二拉板;所述旋转架和所述拉板之间连接有 顶杆装置,所述顶杆装置包括支架和连杆;所述支架一端铰接于所述拉板,另一端铰接 于所述连杆;所述连杆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旋转架;当所述拉板运行至预定 的最大工作转角时,所述支架的第二侧板托住所述拉板的底面,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 支架的靠近所述第一拉板和所述第二拉板的铰点的一侧。优选地,所述连杆包括铰接于所述支架的第一连杆、铰接于所述旋转架的第二 连杆,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 设有旋向相反的外螺纹,所述连接杆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同时配合的内 螺纹。优选地,所述连接杆在两端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螺母,所述连接杆通过两个所述 螺母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配合。优选地,所述支架具有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板和第 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 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均设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支架通过插装于两个所述第一通 孔的两个销轴分别铰接于所述拉板和所述连杆。优选地,所述支架在所述销轴的外端部均设有用于限制销轴的固定部。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具体为挡板;所述销轴在位于所述支架外部的外端部设有 销轴帽,所述销轴帽呈圆缺型且其半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半径,所述挡板固定连接于所 述支架的外侧壁,且所述挡板的侧壁贴合于所述销轴帽的直线侧。优选地,所述挡板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架的外侧壁,且所述螺栓和所 述挡板之间还设有垫圈。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副臂机构,在旋转架和拉板之间连接有顶杆装置,顶杆装置包 括支架和连杆;支架一端铰接于拉板,支架的另一端铰接于连杆,连杆远离支架的一端 铰接于旋转架;当拉板按预定轨迹运行至最大工作转角时,支架的一个侧面托住拉板的 底面。工作过程中,拉板、旋转架、支架和连杆构成四杆运动机构,当副臂机构下放 时,通过调节拉板上的销轴插装于不同通孔中,从而副臂机构进行变角度下放,支架随 拉板的长度的变化而旋转;经过精确的运动学分析和计算,当拉板运行达到预定的最大 工作转角,需要回收副臂机构时,支架的一个侧面平行于拉板的底面并托住该拉板的底 面,使得在副臂机构回收过程中,第一拉板和第二拉板始终保持平行,避免了由于第一 拉板和第二拉板的连接处在副臂回收过程中出现角度,从而引起第一拉板将第二拉板的 上封板焊缝撕裂的现象。由此可见,上述结构的副臂机构,操作安全可靠,并且在第一拉板和第二拉板 在副臂机构回收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行,增强了副臂机构的工作可靠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起重臂;所述起重机包括上述的副臂机构,所 述副臂机构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起重臂。由于上述副臂机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包括该副臂机构的起重机也应当 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CN 102020209 A说明书3/5页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副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1中的拉板的结构示意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副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4为图3中的顶杆装置的局部放大图5为图3中的连杆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6为图3中的连杆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7为图3中的顶杆装置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8为图7的平面主视图9为图3中的顶杆装置的零部件分解图。其中,图1至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连接架;2'旋转架;3'拉板;31'第一拉板;32'第二拉板;图3至图9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连接架;2旋转架;3拉板;4顶杆装置;41支架;42连杆;43销轴;411第 一通孔;412固定部;413螺栓;414垫圈;415第一立板;416第二立板;417第一侧 板;418第二侧板;419筋板;421第一连杆;422第二连杆;423连接杆;似4螺母; 431销轴帽。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为提供一种副臂机构,该副臂机构操作安全可靠,并且能够使第 一拉板和第二拉板在副臂机构回收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行。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核心为提供一种 包括上述副臂机构的起重机。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 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3和图4,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副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 中的顶杆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 种副臂机构,包括 连接架1、旋转架2、拉板3和顶杆装置4。连接架1与起重机的起重臂连接,旋转架2 与起重机的基本副臂连接,拉板3连接于连接架1和旋转架2之间;拉板3包括相互铰接 的第一拉板31和第二拉板32,第一拉板31和第二拉板32在连接处设置有三组通孔,通 过在不同通孔中插入销轴,可以调节拉板3的长度;顶杆装置4连接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副臂机构,包括连接架(1)、旋转架(2)和拉板(3),所述拉板(3)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拉板(31)和第二拉板(32);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2)和所述拉板(3)之间连接有顶杆装置(4),所述顶杆装置(4)包括支架(41)和连杆(42);所述支架(41)一端铰接于所述拉板(3),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杆(42);所述连杆(42)远离所述支架(41)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旋转架(2);当所述拉板(3)运行至预定的最大工作转角时,所述支架(41)的第二侧板(418)托住所述拉板(3)的底面,所述第二侧板(418)位于所述支架(41)的靠近所述第一拉板(31)和所述第二拉板(32)的铰点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贾体峰,潘虎,陈志灿,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