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平华专利>正文

助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3706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助行车包括车架、手把、前万向轮和后脚轮,其中车架包括左右对称对置的由两条前腿和两条后腿铰接成的两个锐角形侧架、连接前腿和后腿的两根相平行的水平连接杆、与两条前腿上部相连的L形前支撑框架、与两条后腿中部相连的冂形后支撑;手把为两个分别插装在两条前腿的上端部,且其手握部分朝后腿方向呈水平配置状态。增加坐垫和盛物筐,则本助行车不但可以帮助老弱病者进行行走锻炼,还可供坐休息和购物,供坐时,稳固可靠。本助行车还可方便地合拢、打开。(*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操作的一个不构成人体一部分的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使老弱病者能够自己操作的助行车。目前,市场上的供老弱病残助行走的装置有两种,一种是供残疾人用的轮椅,另一种是靠他人推动的轮椅。供残疾人用的轮椅是一种只能坐着由残疾人自己施力推动轮椅行走的器具。靠他人推动的轮椅,如医院用的轮椅,由于其结构上的原因,老、弱、病者不能用来在自己行走的同时推着轮椅一起走,以起到辅助行走的作用。所述两种轮椅,其功能单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俗话说;“人老先从腿老”,因此,老年人腿脚不灵是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生命在于运动,要运动就离不开走动。老年人在腿脚不灵和病弱者在腿脚无力的情况下走动,都容易摔倒,造成骨折,给他们带来痛苦,也给家人带来麻烦。另外,骨折、中风、半身不遂等瘫痪者,在其功能恢复期也需要进行肢体锻炼,因此应当有意识地多走动。这些人群通常都希望不要麻烦他人,最好能在无需他人帮助下,能自主自由地走动。如果有一种能适合靠自力锻炼行走,且轻便、灵活,同时还具有其他功能的辅助工具,则可满足上述人们的需求。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满足上述需求而提供一种能靠自身力量推着锻炼行走的助行车。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靠自身力量推着锻炼行走,并能供坐休息的助行车。本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靠自身力量推着锻炼行走,并能供坐休息和购物三位一体的助行车。本技术的上述三个目的由下面的技术方案来达到。本技术的助行车包括车架、手把、前万向轮和后脚轮,其中车架包括左右对称对置的由两条前腿和两条后腿铰接成的两个锐角形侧架、连接前腿和后腿的两根相平行的水平连接杆、与两条前腿上部相连的L形前支撑框架、与两条后腿中部相连的ㄇ形后支撑;手把为两个,呈钝角形,分别插装在两条前腿的上端部,且其手握部分朝后腿方向呈水平配置状态;前万向轮设置在两条前腿的下端;后脚轮设置在两条后腿的下部垂直部分的下端。本技术的助行车,还包括坐垫,所述L形前支撑框架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其下部分的横管与所述ㄇ形后支撑的上横管设置成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坐垫设置在所述横管和所述上横管上。本技术的助行车,其中还包括盛物筐,它放置在所述横管和所述上横管上,且在所述坐垫的下面。本技术的助行车,其中所述坐垫与所述横管相接触的一边,借助卡箍固定在横管上。本技术的助行车,其改进之处在于在所述前腿和后腿的下部之间设置有与其相连的ㄇ形加强横梁;所述两根相平行的水平连接杆由铰接可折叠的两部分构成,其铰接轴为一根连接所述水平连接杆的横杆。本技术的助行车,其进一步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手把的插装部分上设有至少两个调节手把高度的孔,并在所述前腿接近端部的位置处设有一个孔和穿过该孔的锁紧手柄,手把的手握部分设有手把套;所述L形前支撑框架上部分的横管上设有靠背套筒。本技术的助行车,其再进一步改进之处在于在两条后腿的后脚轮各为两个,其支承轴支承在后腿上相对的两个长槽内,在后腿下部设有稳固装置,该稳固装置包括插装在后腿下端的稳固垫、装在后腿内,且穿过后脚轮的支承轴的套筒和安放在后腿内与套筒一端相接触的螺旋弹簧,该弹簧的另一端与后腿上的销子相接触。本技术的助行车,其中所述L形前支承框架与前腿的连接、所述ㄇ形后支撑和所述形加强横梁与后腿的连接以及前万向轮与前腿的连接均借助接头和螺栓及螺母实现。本技术的助行车的优点在于1、结构简单、轻便、灵活,可十分方便地供老弱病者自行锻炼行走,而无需他人帮助;2、如果加上坐垫,还可供老弱病者在自行锻炼行走的过程中坐着休息之用;3、如果再加上盛物筐,则还可供老弱病者在自行锻炼行走时,装一些所需之物或顺路购买一些物品之用;4、手把的高度可根据使用者的高矮需要进行调整;5、采用由两部分铰接的水平连接杆和铰接轴,以及铰接的前腿和后腿结构,使得向上拉铰接轴时,可轻松地将本助行车合拢;向下推铰接轴时,或拉开前腿或后腿时,可轻松地将本助行车打开。6、在两条后腿的两个后脚轮之间均设有稳固装置,当使用者坐在坐垫上时,本助行车可稳稳地站住,而不会滚动行走。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助行车的最佳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助行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助行车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助行车的手把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助行车的后脚轮及稳固装置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最佳助行车可集助行、供坐和购物于一体,它包括车架1,手把2,前万向轮3和后脚轮4,坐垫10和盛物筐13。其中车架1包括左右对称对置的由两条前腿5和两条后腿6铰接成的两个锐角形侧架、连接前腿5和后腿6的两根相平行的水平连接杆7、与两条前腿5上部相连的L形前支撑框架8、与两条后腿6中部相连的ㄇ形后支撑9;手把2为两个,呈如130度的钝角形,分别插装在两条前腿5的上端部,且其手握部分朝后腿6方向呈水平配置状态;前万向轮3设置在两条前腿5的下端;后脚轮4设置在两条后腿6的下部垂直部分的下端。所述L形前支撑框架8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其下部分的横管11与所述ㄇ形后支撑9的上横管12设置成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坐垫10与所述横管11相接触的一边,借助卡箍固定在横管11上。所述盛物筐13放置在所述横管11和所述上横管12上,且在所述坐垫10的下面。在所述前腿5和后腿6的下部之间设置有与其相连的ㄇ形加强横梁14;所述两根相平行的水平连接杆7由铰接的可折叠的两部分构成,其铰接轴15为一根连接所述水平连接杆的横杆。所述手把的插装部分16上设有5个调节手把高度的孔(见图3),并在所述前腿5接近端部的位置处设有一个孔和穿过该孔的锁紧手柄17,手把的手握部分设有手把套24(见图1);所述L形前支撑框架8上部分的横管上设有靠背套筒25(见图2)。如图4所示在两条后腿6的后脚轮4各为两个,其支承轴20支承在后腿6上相对的两个长槽内,在后腿6下部设有稳固装置18,该稳固装置包括套装在后腿6下端的稳固垫18、装在后腿6内,且穿过后脚轮4的支承轴20的套筒21和安放在后腿内与套筒21一端相接触的螺旋弹簧22,该弹簧的另一端与后腿6上的销子26相接触。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L形前支承框架8与前腿5的连接、所述ㄇ形后支撑9和所述ㄇ形加强横梁14与后腿6的连接以及前万向轮3与前腿5的连接均借助接头23和螺栓及螺母实现。本技术的助行车具有如下特点;1、它具有A、B、C、D四个铰接点,上提铰接轴15时,连接杆7的BC和CD两部分绕铰接点B和D向上转动,并带动前腿5和后腿6绕铰接点A向内合拢,以便携带上、下楼或装入汽车内。需要打开时,下推铰接轴15,或将前腿5或后腿6拉开,使连接杆7的BC和CD两部分成一直线,整车打开,形成一个稳定的等腰三角形结构;2、手把2可设计成130度的钝角形,其插装部分上设置5个孔,每个孔相距25mm,这样可根据使用者的高矮需要调节手把的高度;3、设置的坐垫10,其一边用卡箍固定在L形前支撑框架8的下部分横管11上,可随意转动翻起和放下。当放下时,坐垫10压在所述横管11和ㄇ形后支撑9的上横管12上,这时,使用者可坐在其上休息。当使用者站起来时,将坐垫10向上翻起,可将盛物筐13提出购物,或将所购之物放入其中。在提着购物的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助行车,包括车架(1)、手把(2)、前万向轮(3)和后脚轮(4),其特征在于:其中车架(1)包括左右对称对置的由两条前腿(5)和两条后腿(6)铰接成的两个锐角形侧架、连接前腿(5)和后腿(6)的两根相平行的水平连接杆(7)、与两条前腿(5)上部相连的L形前支撑框架(8)、与两条后腿(6)中部相连的冂形后支撑(9);手把(2)为两个,呈钝角形,分别插装在两条前腿(5)的上端部,且其手握部分朝后腿(6)方向呈水平配置状态;前万向轮(3)设置在两条前腿(5)的下端;后脚轮(4)设置在两条后腿(6)的下部垂直部分的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平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平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