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扶手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3248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轮椅扶手调整装置,该轮椅于两侧设置有侧支撑部,该各侧支撑部设有扶手及扶手调整装置,该扶手调整装置于该侧支撑部中部设有把手,该侧支撑部一端部设有支撑杆,于该支撑杆的侧边另设有卡制元件,该卡制元件配合一定位装置卡制固定,而该侧支撑部另端设有定位杆,该定位杆接合于一旋转轴,而该旋转轴穿入该轮椅的一支撑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令使用者可自行调整扶手的高低,且扶手支撑力量强,使用安全、方便。(*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轮椅扶手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轮椅扶手结构是直接固定于轮椅上,且成一固定高度的形态,如此使用者上半身有高有矮,手靠的位置即高低不一,无法适用于统一高度上的扶手结构,故有改良的必要;而有业者开发出可调整的扶手结构,而其扶手可调整的结构是设置于使用者难以碰触之处,若使用者的脚部行动不便,则使用者欲自行调整扶手高度非常困难,因此仍有诸多的缺失;诸如1.使用者无法自行调整因扶手的调整结构是设置于使用者不易碰触之处,故需靠他人协助,实为不便。2.患者的移动不易若欲移动坐于轮椅的患者,易因扶手的设置使移动患者的动作不易,因扶手的设置固定于轮椅上,而移动时是于患者的侧边抱起,扶手的固定设置则使搬运产生困难,甚至自行上下轮椅均有其困难性,纵使其扶手可改变位置,而其结构上调整十分的不便,故有改良的必要。3.可调整的扶手支撑力不足由于其扶手的支撑力量是集中于扶手与背架的连接处,支撑力量十分的有限,常有扶手压断的情事,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更于使用者手靠用力压制依靠时,由于扶手支撑力量不足,无法确实的支撑住使用者,反造成使用者侧倾危险,安全性十分的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椅扶手调整装置,令使用者可自行调整扶手的高低,且扶手支撑力量强,使用安全、方便。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轮椅扶手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轮椅于两侧设置有侧支撑部,该各侧支撑部包括扶手及扶手调整装置,该扶手调整装置于该侧支撑部中部设有把手,该侧支撑部一端部设有支撑杆,于该支撑杆的侧边另设有卡制元件,该卡制元件配合一定位装置卡制固定,而该侧支撑部另端设有定位杆,该定位杆接合一旋转轴使侧支撑部可作旋转,而该旋转轴穿入该轮椅的一支撑轴,使旋转轴可旋转。所述的轮椅扶手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侧支撑部上设有侧板体,该侧板体上端设有定位部,该侧板体上端另设置有固定部,该固定部中间设有定位槽,于该固定部的两侧的该侧支撑部另设有杆槽。所述的轮椅扶手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侧支撑部的上端设有扶手,该扶手底部设有升降杆,该升降杆是穿入该侧支撑部的杆槽内,该升降杆内侧设有定位孔,该定位孔配合枢接该扶手调整装置。所述的轮椅扶手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扶手调整装置包括穿设于该定位部的把手,该把手与该定位部相接合处设有盖体,并于该盖体与该定位部间设置有两勾柱,而于该两勾柱上穿设有调整杆,该调整杆的另端另接合有定位杆,该定位杆与该调整杆是以枢轴枢接,而该定位杆另端则穿入该侧支撑部的定位槽内,并于该固定部内部设有圆盘状的止挡缘,一套设于该定位杆上的弹性元件两端分别抵顶于该止挡缘与该定位槽内侧处,该定位杆一端部伸出该定位部与该升降杆定位孔卡制定位。所述的轮椅扶手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杆接合另一支撑横杆,于接合处并设有卡制部,而于底部接合插杆,是与定位装置相配合。所述的轮椅扶手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支撑杆相邻处设有一卡制元件,于底部并有倒勾的勾部,中间部位较下方处另与支撑横杆卡制部相固定接合,且利用弹性体使卡制元件的勾部可与定位装置配合。所述的轮椅扶手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装置中间部位设有支撑杆插槽,于支撑杆插槽的下方另设有勾槽,是可将卡制元件的勾部置于其中,而定位装置的下方为固定部,是与轮椅相配合。所述的轮椅扶手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侧支撑部的后端则设有定位杆,于该定位杆底部设有枢接处,是与旋转轴配合,旋转轴顶部设有凸起的片体,而片体设有枢轴部,可使定位杆以产生角度的变化,而旋转轴的底部另穿入支撑轴的轴孔内,使旋转轴亦可产生角度的变化。综上所述确实可产生诸多优点;诸如1.使用者可自行控制扶手的高低即使用者可一手控制扶手调整装置的把手,即可使扶手配合另一手的作动升降调整高低的程度,方便而快速,使用者可自行操作使用,实用性甚高。2.扶手支撑力量强本技术的扶手调整装置以及配合的扶手升降杆双组的设计,以及整体侧支撑部前后两端各有固定的结构,使整体的支撑力量十分的稳定,不致有顿时失去依靠,而发生使用者倾倒的危险可能,成为一高安全性的结构形态。3.使用方便快速无论调整扶手的高低程度或将扶手扳起或旋转至椅背后的动作,均可由使用者直接操作即可,十分的方便而且快速,实用性极佳,使用效率较高。为使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兹以如后的较佳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调整装置动作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系统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整体实施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扶手侧支撑部改变位置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配合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是于轮椅A两侧设置有侧支撑部10及扶手20,为使扶手20可调整高度并设置有扶手调整装置30,于侧支撑部10的前端并设有支撑杆40,可加强扶手20的支撑力量,并于支撑杆40的侧边另设有一卡制元件50,是配合定位装置60使侧支撑部10的前端部定位确实;而于侧支撑部10的另端设有定位杆70,亦配合底部接合的旋转轴80,旋转轴80并穿入固定轮椅A上的支撑轴90,使旋转轴80以支撑轴90为中心旋转,可使侧支撑部10产生一固定角度的旋转,以方便将侧支撑部10移至轮椅A的椅背后方,以免阻碍患者进出轮椅。侧支撑部10是位于轮椅A的两侧,其中并置有一侧板体11可使患者依靠或限制,于侧板体11的上端并设有一圆形的定位部12是配合扶手调整装置30使用,于侧板体11的上端两侧另设置有方形的固定部13,于中间部位各设有一定位槽14,另于固定部13的两侧的侧支撑部10另设有杆槽15。于侧支撑部10的上端设有扶手20,其外形如一般习用相同,于其底部另设有两方形中空的升降杆21,是穿入支撑部10的杆槽15内,并于升降杆21内侧设有数个定位孔22与扶手调整装置30配合使用。请配合参阅图3、4、5所示,扶手调整装置30是设置于两固定部13间并配合中央处半圆突出的定位部12设置;其中,于定位部12的中间部位以一枢轴穿设枢接一把手31,其把手31是呈九十度的外形,并于与定位部12相接合处并设有一圆形片状的盖体32,盖体32与定位部12间设置有两突起的勾柱33,而于两勾柱33上穿设有调整杆34,调整杆34为长形的片体,于调整杆34的另端另接合有定位杆35,定位杆35为长圆管体,与调整杆34接合处是将圆杆压扁的状态并以枢轴枢接的形态,而定位杆35另端则穿入固定部13的定位槽14内,并于固定部13内部形成圆盘状的止挡缘350,使一套于定位杆35上的弹性元件36两端分别抵顶于止挡缘350与定位槽14内侧处,使定位杆35形成一端部伸出定位部13与升降杆21定位孔22卡制形态的预力;而当扶手调整装置30的把手31被旋转同时带动勾柱33时,亦随之旋转带动调整杆34使其产生前后的动作,而使与调整杆34接合的定位杆35随之产生前后的动作,当定位杆35产生往前的动作时扶手20的升降杆21即可提高或降低,若定位杆35产生往后的动作即可穿入升降杆21的定位孔22内而固定扶手的位置。支撑杆40是设于侧支撑部10的前端,为一扁形的肋并于底部接合另一呈九十度的支撑横杆43,于接合处并设有一卡制部41,而于底部接合一较支撑部10小的外形的插杆42,是与定位装置60相配合。与支撑杆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椅扶手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轮椅于两侧设置有侧支撑部,该各侧支撑部包括扶手及扶手调整装置,该扶手调整装置于该侧支撑部中部设有把手,该侧支撑部一端部设有支撑杆,于该支撑杆的侧边另设有卡制元件,该卡制元件配合一定位装置卡制固定,而该侧支撑部另端设有定位杆,该定位杆接合一旋转轴,而该旋转轴穿入该轮椅的一支撑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椅扶手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轮椅于两侧设置有侧支撑部,该各侧支撑部包括扶手及扶手调整装置,该扶手调整装置于该侧支撑部中部设有把手,该侧支撑部一端部设有支撑杆,于该支撑杆的侧边另设有卡制元件,该卡制元件配合一定位装置卡制固定,而该侧支撑部另端设有定位杆,该定位杆接合一旋转轴,而该旋转轴穿入该轮椅的一支撑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扶手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侧支撑部上设有侧板体,该侧板体上端设有定位部,该侧板体上端另设置有固定部,该固定部中间设有定位槽,于该固定部的两侧的该侧支撑部另设有杆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椅扶手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侧支撑部的上端设有扶手,该扶手底部设有升降杆,该升降杆是穿入该侧支撑部的杆槽内,该升降杆内侧设有定位孔,该定位孔配合枢接该扶手调整装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椅扶手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扶手调整装置包括穿设于该定位部的把手,该把手与该定位部相接合处设有盖体,并于该盖体与该定位部间设置有两勾柱,而于该两勾柱上穿设有调整杆,该调整杆的另端另接合有定位杆,该定位杆与该调整杆是以枢轴枢接,而该定位杆另端则穿入该侧支撑部的定位槽内,并于该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人杰钟文辉祝旭东施启明杨演狮
申请(专利权)人:汉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