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隔圈及含有该电池隔圈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29831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隔圈及使用该隔圈的电池,电池隔圈包括隔圈板和至少一个贯通隔圈板用于穿过极耳的通孔,通孔高度方向包括接近于电池电极芯的底部和远离电池电极芯的顶部,通孔的底部能固定电极芯,且通孔底部的内表面呈弧度渐变,与通孔顶部平滑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隔圈便于极耳的装配,同时使电极芯在隔膜边缘处与通孔相配合,防止电极芯窜动,降低了振动、滑动对电极芯、极耳的影响;同时隔膜边缘保护在隔圈里,降低了套壳时隔膜沿套壳方向褶皱的风险。(*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隔圈及含有该电池隔圈的电池
技术介绍
电池作为高比能量化学电源已经广泛应用于移动通讯、笔记本电脑、摄 像机、照相机、便携式仪器仪表等领域,也是各国大力研究的电动汽车、空 间电源的首选配套电源,成为可替代能源的首选,因此人们对二次电池的性 能要求越来越高。现有装配方形锂离子电池的过程将电极芯的正(负)极极耳穿过通孔, 将隔圈板与电极芯的顶部固定后,再将电极芯套装在电池壳中,最后盖板与 电池壳密封连接。这样,隔圈板将盖板和电极芯隔开,防止了盖板与电极芯 的直接接触,造成电池安全隐患。现有隔圈的通孔顶部与底部等宽,造成装配时,极耳穿入槽内困难,降 低了生产效率;电极芯与隔圈没有固定关系,造成穿入隔圈孔的电极芯引出 稱不鍋^ 移动、,荡,,耳极易-在槽條动7-,成极乖页斜, 至使负极耳与电极芯顶部的正极片相接触,造成电池短路,带来安全隐患, 同时电极芯的位移也极易造成极耳与电极芯连接的脱落,造成电池的损坏 等;同时为了固定巻绕电极芯,现有技术有采用在电极芯垂直方向包裹胶纸 固定,但此种技术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同时现有隔圈上的通孔形状,都是 一个长方形的孔,极耳两侧特别是巻绕极耳两侧圆弧易被破坏,易造成极耳 打皱,出现电池的短路等安全隐患。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电池隔圈在电池装配中困难、没有很好 固定电极芯的缺点,提供一种装配简单、能固定电极芯的电池隔圈,同时节 约了胶布,简化了生产工艺,节约了生产成本。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防震动短路的电池。一种电池隔圈,包括隔圈板和至少一个贯通隔圈板用于穿过极耳的通 孔,通孔高度方向包括接近于电池电极芯的底部和远离电池电极芯的顶部, 其中,通孔的底部能固定电极芯。进一步优选,通孔底部的内表面呈弧度渐变,所述通孔的底部与通孔顶 部平滑连接。一种电池,包括隔圈、盖板、电池壳体和电极芯,其中,电极芯和隔圈 位于电池壳体内,盖板与电池壳体密封连接;电极芯引出的正负极耳至少一 个穿过隔圈的通孔与盖板连接,隔圈为上述电池隔圈。本技术所提供的隔圈底部能卡住厚度较厚的电极芯,使电极芯与隔 圈固定连接,很好的保证了穿过隔圈的极耳与电极芯的一体化,降低了电池 移动时电极芯对极耳的作用力、,进一步实现了极耳的固定,同时保证电极芯 与极耳的相互连接,防止极耳脱落等电极芯的损坏;同时电极芯的隔膜边缘 ^^^EMffiST套壳时隔賸沿署壳^Wff皲的风险降低,防止电池性能降 低,提高了电池的生产效率;同时本技术不用再采用胶纸等固定电极芯 两端,节约了胶纸,节约了成本,同时简化了工艺。同时,本技术优选所提供的隔圈的通孔底部的内表面呈弧度渐变, 且通孔底部与通孔顶部平滑连接,装配时,极耳顺着弧度渐变面穿入通孔, 方便易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成品率;同时通孔的顶部可以较窄,易于 固定极耳,防止电池移动、振荡等极耳在孔内晃动造成极耳的倾斜,避免负 极耳与电极芯顶部的正极片相接触造成电池短路,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隔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隔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隔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4为本技术隔圈与挡板连接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隔圈与挡板连接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 意图6为本技术隔圈与挡板一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挡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电池隔圈在电池装配中困难、没有很好 固定电极芯的缺点,提供一种装配简单、能固定电极芯的电池隔圈,同时节 约了胶布,简化了生产工艺,节约了生产成本。一种电池隔圈,包括隔圈板和至少一个贯通隔圈板用于穿过极耳的通 孔,通孔高度方向包括接近于电池电极芯的底部和远离电池电极芯的顶部, 其中,通孔的底部能固定电极芯,使电极芯与隔圈固定连接,很好的保证了,过捅樹w^库与电极芯的mt,降fCT^f移动好电^s对极耳两作用 力,进一步实现了极耳的固定,同时保证电极芯与极耳的相互连接,防止极耳脱落等电极芯的损坏;同时电极芯的隔膜边缘等保护在隔圈里,套壳时隔 膜沿套壳方向折皱的风险降低,防止电池性能降低,提高了电池的生产效率;同时本技术不用再采用胶纸等固定电极芯两端,节约了胶纸,节约了成 本,同时简化了工艺。隔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含有一个此种通孔,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常规通孔组合,多个通孔间相互平行;也可以只含有此种多 个通孔,多个通孔间相互平行。隔圈的外形、形状、大小与电池壳体内型腔相匹配,电池不同,稍有差异,目的是起到绝缘作用, 一般采用PP、 PFA、 PPS、 PET等绝缘材料注塑而成,同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隔圈需耐电解液。 电极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设置于正、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正极片延 伸出隔膜的未覆料区为正极耳;负极片在另一端延伸出隔膜的未覆料区为负 极耳;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巻绕成电极芯,极耳、极耳与隔膜、电极芯边 缘连接处及电极芯呈厚度渐变。因此,本技术优选隔圈的通孔在高度方 向的形状可形象类似于喇叭口等一头大一头小的形状。小头为通孔顶部,较 窄,易于固定极耳,防止电池移动、振荡等极耳在孔内晃动造成极耳的倾斜, 避免负极耳与电极芯顶部的正极片相接触造成电池短路,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能;大头为通孔底部用于固定厚度较大的电极芯,同时本技术优选通孔 底部的内表面呈弧度渐变,形状可以形象类似于具有导向作用的楔形斜面, 同时优选与极耳、极耳与隔膜、电极芯边缘连接处及电极芯呈厚度渐变的区 域相配合,简单实现对极耳和电极芯的固定,且通孔的底部与通孔顶部的平滑连接,方便极耳的导向穿入,防止损伤极耳,造成极耳褶皱,提高工作 效率和产品成品率。为了防止集流体的褶皱或断裂,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情况, 本技术电极芯的负载于集流体上的电极材料含有第一厚度区域和第二 厚度区域,其中,第一厚度区域中电极材料的厚度大于第二厚度区域中电极 材料的厚度,并且第一厚度区域和第二厚度区域之间还含有一过渡区域,过 渡区域内电极材料厚度从第一厚度区域到第二厚度区域的方向上呈递减趋 势。其中,本技术的第一厚度区域、过渡区域、第二厚度区域和极耳区 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划分以平行于该集流体一边的方向为长度方向,垂直于 所述长度方向为宽度方向,所述集流体上任意一宽度方向上的线为宽度线, 任意一宽度线上含有电极材料的区域从中点到一边依次分为第一厚度区 域、过渡区域、第二厚度区域和极耳区。本技术优选,从第一厚度区域到第二厚度区域的方向上,即在宽度线上,过渡区域的宽度为l-10mm,第 二厚度区域宽度为l-10mm。优选为过渡区域的宽度为3-8mm,第二厚度区 域宽度为3-8mm。其中,过渡区域中电极材料的厚度不大于第一厚度区域中 电极材料的厚度,第二厚度区域中电极材料的厚度不大于过渡区域中电极材 料的厚度。其中,过渡区域与第一厚度区域和第二厚度区域平滑连接;本实 用新型优选第一厚度区域中电极材料的厚度为20-350um,过渡区域中电极 材料的厚度为15-300um,第二厚度区域中电极材料的厚度为10-250um。优 选情况下,过渡区域中电极材料的最大厚度与第一厚度区域的厚度相同,过 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隔圈,其特征在于,包括隔圈板和至少一个贯通隔圈板用于穿过极耳的通孔,所述通孔高度方向包括接近于电池电极芯的底部和远离电池电极芯的顶部,所述通孔的底部能固定电极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华蒋路霞沈晞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