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遥控模型机车,包含有一车体及位于车体前后端的前、后轮以及一动力输出装置,后轮内部设有一飞轮组件,可受动力输出装置动力输出而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在于机车后轮的飞轮组件内部设有一可调式重量配重结构,包含有一飞轮本体,环绕于一离合器组外周缘,其侧壁具有多数横向且间距相同的环状凹穴;与该些凹穴等量或少于凹穴数量的配重块,选择性均匀穿置于对应的凹穴中,用以供玩家因应不同路况,弹性选择适当数量的配重块,使遥控模型机车除了能维持车身行进时的稳定性外,更能提供更多的操控乐趣。(*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一种遥控模型车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弹性调整后轮飞 轮配重以适应各式路况的遥控模型机车。
技术介绍
按,遥控模型车种类甚多,本技术特别是指遥控模型机车。早期的遥控模型机车前案如U.S. Pat. No. 4,342,175无线遥控机车、U.S. Pat. No. 5,368,516无线遥控两轮玩具机车等,大体均包含有一车架, 一前、后轮分 别设于车架长轴向前、后段,用以支撑车架,其中前轮负责转向,后轮则 受一动力驱动装置驱动转动,提供机车行进的动力来源。然上述案的转向 是采用重力转换(gravity shift)操纵机构,因此机车前轮转向时通常需较大 转弯半径,因此操控性不佳,此为其最大缺点。遥控模型机车发展神速,如U.S. Pat No. 5,709,583无线遥控机车玩具 转向系统(Steering system for radio-controlled wheeled vehicle toy)贝lj米用伺 服马达操控前轮转向以取代早期的弹簧操控前轮转向,而U.S. Pat. No. 5,820,439无线遥控玩具机车的陀螺仪稳定装置则进一步采用马达及离合 器取代伺服马达操控前轮转向的做法,由此大幅提升操控灵活度。虽上述遥控模型机车的操控方式至今已进步许多,然遇到特殊越野地 形,如颠颇路面、草地等各式路面时,其操控的稳定性及灵活性很难兼具, 此为其极需改善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遥控模型机车的飞轮可调式配重结 构,其得以大幅提升遥控模型机车越野的稳定性及操控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遥控模型机车的飞轮可调式配重 结构,包含有一车体及位于车体前后端的前、后轮以及一动力输出装置,后轮内部设有一飞轮组件,可受动力输出装置动力输出而转动,本实用新 型主要在于机车后轮的飞轮组件内部设有一可调式重量配重结构,包含有 一飞轮本体,环绕于一离合器组外周缘,其侧壁具有多数横向且间距相同 的环状凹穴;与该些凹穴等量或少于凹穴数量的配重块,系选择性均匀穿 置于对应的凹穴中,用以供玩家因应不同路况,弹性选择适当数量的配重 块,使遥控模型机车除了能维持车身行进时的稳定性外,还能提供更多的 操控乐趣。有关本技术所提供的遥控模型机车的飞轮可调配重结构的详细 构造及特点,将于后续的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遥控模型机车的分解示意图2是图1后车体一侧面特定角度的立体示意图3是图1后车体另一侧面特定角度的立体示意图4是图l后车体从顶面视的平面示意图5是图1后车体的后轮内部结构分解示意图6是图4中沿6-6剖线的剖视图。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前车体10车架11 前悬吊13 前轮15 后车体30 车架31 后轮35动力输出装置60 直流马达61 转轴63 飞轮组件70 离合器组80坐垫12 转向龙头14 数螺丝18后悬吊33 齿盘36齿轮组62 链条64分离件81 齿轮组84 行星齿842 离合器座85 轴套852 转轴87左、右飞轮盖86、 89内凹陷容室861固定杆88飞轮组90本体91配重块95收束件82 齿盘841 定位板843 外齿部851容室871外凹陷容室862凹穴93 定位盘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由所列举的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 及进步功效之处。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遥控模型机车, 包含有一前车体10、 一后车体30及一动力输出装置60,其中前车体10 具有一车架ll,车架11上端为一坐垫12,实际上可于坐垫12上装设一 骑士,车架11及坐垫12共同前方设有一前悬吊13及一转向龙头14,前 悬吊13下方设有一前轮15;后车体30是以可拆卸的方式与前车体10结 合成一体,组装时,后车体30的前端恰与前车体10的后端相互嵌合并利 用数螺丝18予以相互结合成一组,后车体10具有一车架31,车架31后 端为一后悬吊33及一后轮35;动力输出装置60则包含有一直流马达61(实 际上亦可为轻巧的内燃机引擎),用以驱转车架31旁的齿轮组62并利用一 转轴63及链条64将直流马达61产生的动力传递至后轮35侧边的齿盘36 上,后轮35内部进一步设有一飞轮组件70,常态时飞轮组件70的的飞轮 转动速度保持实质快于从动力输出装置60传递给后轮35的转速,以产生 稳定的陀螺效应。请继续参阅图5、图6所示,飞轮组件70包含有一左、右飞轮盖86、589、 一固定杆88及一离合器组80以及一飞轮组90,固定杆88是利用二 螺丝连结左、右飞轮盖86、 89,离合器组80包含有一离合器座85,具有 一外齿部851及一轴套852、三分离件81,环绕设于离合器座85的轴套 852外周缘、 一收束件(如弹簧)82,则环绕套设于三分离件81外周缘,用 以供三分离件81往外扩张状况结束时立即收束回靠合离合器座85的轴套 852外周缘状态、 一转轴87,具有一容室871以供三分离件81及收束件 82容置其中,平时来自外部的动力转速低于一设定值时,三分离件81会 受到收束件82的收束而环状收束于离合器座85的轴套852外周缘,然而 一旦来自外部的动力转速高于前述设定值时,三分离件81此时会受到离 心力作用往外扩张而使其外端面抵紧转轴87的容室871内壁面以挚动转 轴87同步快速转动、 一齿轮组84包含有一齿盘841及三行星齿842以及 一定位板843,齿盘841容置于左飞轮盖86内部的内凹陷容室861中,三 行星齿842则彼此相互齿合并分别与齿盘841的环齿齿合,以行自转及绕 着齿盘841旋转;飞轮组卯,包含有一本体91,容置于左、右飞轮盖86、 89所形成的外凹陷容室862中并环绕于离合器组80的转轴87外周缘,本 体91侧壁具有多数横向且间距相同的凹穴93,以本实施例而言,该些凹 穴93数量为20孔(但数量不因此受限,凡只要能均匀分布于侧壁周缘的孔 数皆可),与该些凹穴93等量或数量少于20的配重块95,均匀分布穿置 于相对应的凹穴93中,用以供玩家依据路况自行选择配重, 一定位盘97, 锁固于本体91外侧,用以封闭配重块95于本体91凹穴93中,由此,当 外部直流马达61所传来的动力,经由齿轮组84让转速放大而当转速超过 设定值时,三分离件81会受到离心力作用往外扩张而抵紧转轴87的容室 871内壁面并同步带动转轴87快速转动以连动飞轮组90的本体91同步高 速旋转,操作过程中或因减速使三分离件81与转轴87脱离,然飞轮组90 仍会持续旋转,不会因马达转速的急速降低而有立即减速的情形,换言之, 此时飞轮组90的转动速度会实质快于从动力输出装置60传递给后轮35 的转速而使飞轮组件70产生陀螺效应以稳定车身,特别是机车行进于如 草地、凹凸不平的越野道路时,其稳定的陀螺效应会更显著。综上所述,本技术使用时,玩家得因应路况差异选择适当数量的, 并依据配重块95数量多则机车操控较稳定,但相对会牺牲操作灵活性的6原则来选择适合自身操控能力的飞轮配重块数量,因此本技术可于本体91选择性弹性配置配重块95数量的设计得使遥控模型机车适应各式越野路况或一般平整道路,同时兼具稳定性及操控乐趣。最后必须说明的是,以上配合附图所详细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遥控模型机车,包含有一车体及位于车体前后端的前、后轮以及一动力输出装置,后轮内部设有一飞轮组件,可受动力输出装置动力输出而转动,其特征在于: 机车后轮的飞轮组件内部设有一可调式重量配重结构,包含有一本体,环绕于一离合器组外周缘,其 侧壁具有多数横向且间距相同的环状凹穴;与该些凹穴等量或少于凹穴数量的配重块,选择性均匀穿置于对应的凹穴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汉村,
申请(专利权)人:得胜科学模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