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家骐专利>正文

多功能摇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2709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多功能摇椅,由带有万向轮(19)的、底部为弧形摇杆(6)的摇架(1)和绷有坐卧面料(8)的椅架(它包括椅背(2)、椅撑(3)、椅座(4)三段)及装有扶手(7)的扶手架(5)三部分组成,摇架、椅架、扶手架三者的不同组合可以实现摇椅、手推车、床、担架等多种功能,克服了普通摇椅的单功能缺陷,可一物多用,且使用、携带、收藏及组合过程的拆装均很方便,适合于家庭、疗养院、敬老院、宾馆等处使用。(*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椅子。目前市面上所见到的摇椅一般只具有供人坐或半躺的作用,功能较少,不能做到一物多用。当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如家中来了客人要过夜,或实然有了病人要救护时,这种普通的摇椅就不能发挥作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摇椅,既能当摇椅使用,又能成为手推车、床或担架等,可一物多用。本技术由摇架、椅架和扶手架组成,摇架底部为弧形的摇杆,椅架包括椅背、椅撑、椅座三部分,椅架上紧绷着坐卧面料,扶手架上装有扶手,本技术与普通摇椅的不同之处在于摇架和扶手架都分为左、右对称布置的两片,竖直安装在椅架的两边,摇架或扶手架与椅架之间的连接通过条形片状组合件用螺纹件形成可拆卸的活动连接;椅背、椅撑、椅座三者沿椅子的中轴方向顺序连接,椅背或椅座与椅撑之间通过“冂”状组合件以铆钉连接各自的管端,铆钉以平行于椅撑平面的方向横穿管子;摇架的前、后直撑杆内侧各装一对万向轮,万向轮是通过万向轮支柱以铆钉与固定在摇架前、后直撑杆上的“L”形片状组合件连接,当万向轮支柱直立时,从连接点到万向轮底部的总高度要大于连接点到摇杆底部的总高度;椅背与扶手架或椅撑之间、椅座与椅撑之间、摇架的前、后直撑杆与万向轮支柱之间都至少要有一对起定位作用的固定钩;椅背和椅座上在必要时通过“厂”形片状组合件分别安装一对撑脚,也是用螺纹件形成可拆卸的活动连接。为了装卸方便,上面提到的螺纹件均是以蝴蝶螺帽配上带定位凸的螺丝。另外,为了坐卧舒适,本技术的椅背上部还装有枕头,用固定在枕头上的螺丝与蝴蝶螺帽相配,将枕头安装在与椅背相连的枕头撑架上,撑架上沿椅子的中轴方向设有长条形槽孔。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作摇椅时的正视图。附图2本技术作摇椅时的侧视图。附图3本技术作手推车时的侧视图。附图4本技术作床时的侧视图。附图5本技术作担架时的侧视图和俯视图。附图6蝴蝶螺帽和带定位凸的螺丝的结构示意图。从附图中可以看出,本技术的结构分为摇架(1)、椅架(2、3、4) 和扶手架(5)三大部分,它们都用金属管制作,方管或圆管均可;摇架和扶手架均可焊接成整体,都分为左、右对称布置的两片;摇架底部为弧形的摇杆(6),即摇杆弯成适当的弧度,使椅子能够前后摇摆;扶手架上装有扶手(7),扶手的开关可以如附图2、3中A向视图所示,也可做成其它合适的开关;椅架部分由椅背(2)、椅撑(3)和椅座(4)构成,三者沿椅子的中轴方向顺序连接;坐卧面料(8)是紧绷在椅架上的,可以用普通的帆布或聚氯乙烯塑料布,也可用海绵或其它材料制作,可以是连成整体的,也可以是与椅架相应地分成三块;椅背或椅座与椅撑之间是通过“冂”状组合件(9、10)以铆钉连接的,这里分两种情况在椅座与椅撑之间的组合件(10)其“冂”状顶部为两端均开有与金属管的形状、大小和铆孔位置相适应的槽口,将组合件自上往下卡住椅座和椅撑的管端,然后各用一颗铆钉以平行于椅撑平面的方向横穿管子和组合件的两边后铆住,这样椅座和椅撑就都能以各自管端的铆钉为轴作转动,椅座就能相对于椅撑朝上翻转180°,在作摇椅或手推车使用时椅座与椅撑之间就处于这样翻转180°的相对位置,这时最好用固定钩(11)定位,以增加强度(见附图2、3);在作床或担架使用时椅座与椅撑是拉平在同一平面上,用固定钩(12)定位(见附图4、5);而在椅背与椅撑之间的组合件(9)其“冂”状顶部为只有一端开有与金属管的形状、大小的铆孔位置适应的槽口,另一端为平头,用两个组合件(9)、再借助一段连接杆(13)来连接椅背与椅撑,即两个组合件(9)的一端分别与椅背或椅撑的管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连接杆的两端相连(亦即两个组合件(9)分别自上往下卡住椅背和连接杆及椅撑和连接杆的管端),在组合件(9)的两端分别用一颗铆钉以平行于椅撑平面的方向铆上,开有槽口那一端的铆钉,同时起转动轴的作用,这里要注意一点,此处两颗作转动轴的铆钉之间的距离要大于等于组合件(10)上两颗作转动轴的铆钉之间的距离与管径的一半之和,这样椅背也就能相对于椅撑作0°~180°的转动,且单对于椅架来说,椅背、椅撑、椅座之间可以形成三者平行相叠的状况(在携带或收藏时即可如此);在作床或担架使用时,椅背与椅撑也是拉平在同一平面上(见附图4、5),用固定钩(14)定位,而在作摇杆或手推车使用时,椅背向上折转后是以固定钩(14)在扶手架上定位的(见附图2、3),固定钩(14)上可设2~3个槽口,以实现椅背的2~3种倾斜位置,这是为了适应各人的喜好,使坐或半躺更舒适;在作摇椅或手推车时,摇架和扶手架是分别通过条形片状组合件(15)竖直安装在椅撑和椅座的两边,每副组合件(15)为两片,分左、右各一片,分别以一段长度夹持在扶手架和摇架的各连接端并用至少1颗铆钉铆住,出头的另一段分别夹持在椅座和椅撑上的预留孔处,以螺纹件连接(这是为了能够拆卸);为了拆卸的方便,此处螺纹件采用蝴蝶螺帽(27)配上带定位凸(28)的螺丝(29)(结构见附图6),组合件(15)上开有方孔或两边带凹槽的圆孔,这样拧动螺帽时螺丝就不会跟着一起转动,在装卸时就不需要另外配备工具,直接用手拧动螺帽上的“耳朵”即可;在作床使用时,先将扶手架从椅座上拆下,将椅背、椅撑、椅座三者拉平到同一平面上,在椅背和椅座上再分别上一对撑脚(16),即可成一张牢固的床(此时两对撑脚和一对摇架同时有六点支撑在地面上);撑脚是通过每副两片的“厂”形片状组合件(17)用螺纹件与椅背或椅座连接的,即组合件(17)用铆钉铆在撑脚上,再用螺纹件连撑脚一起安装到椅背和椅座上的预留孔处;为拆装方便,此处螺纹件也使用蝴蝶螺帽配上带定位凸的螺丝,当然,椅背上的撑脚也可不拆下,在不作床使用时转到与椅背靠紧的位置(见附图2、3);如果耽心人会从床上滚落下来,也可将扶手架再装到椅撑上起挡板作用;如果要作担架使用,只要将两对撑脚转到靠紧床边的位置或干脆拆下,将扶手架和摇架也拆下(这是为了抬时更轻便),用固定钩(14、12)将椅背或椅座与椅撑之间锁定(为孔,这样拧动螺帽时螺丝就不会跟着一起转动,在装卸时就不需要另外配备工具,直接用手拧动螺帽上的“耳朵”即可;在作床使用时,先将扶手架从椅座上拆下,将椅背、椅撑、椅座三者拉平到同一平面上,在椅背和椅座上再分别装上一对撑脚(16),即可成一张牢固的床(此时两对撑脚和一对摇架同时有六点支撑在地面上);撑脚是通过每副两片的“厂”形片状组合件(17)用螺纹件与椅背或椅座连接的,即组合件(17)用铆钉铆在撑脚上,再用螺纹件连撑脚一起安装到椅背和椅座上的预留孔处;为拆装方便,此处螺纹件也使用蝴蝶螺帽配上带定位凸的螺丝,当然,椅背上的撑脚也可不拆下,在不作床使用时转到与椅背靠紧的位置(见附图2、3);如果耽心人会从床上滚落下来,也可将扶手架再装到椅撑上起挡板作用;如果要作担架使用,只要将两对撑脚转到靠紧床边的位置或干脆拆下,将扶手架和摇架也拆下(这是为了抬时更轻便),用固定钩(14、12)将椅背或椅座与椅撑之间锁定(为了抬时椅背和椅座不致往上折弯),即成一副简易担架;在摇架的前、后直撑杆(18)内侧还各装有一对万向轮(19),它是通过万向轮支柱(20)以铆钉与固定在摇架前后直撑杆上的“L”形片状组合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摇椅,由摇架、椅架和扶手架组成,摇架(1)底部为弧形的摇杆(6),椅架包括椅背(2)、椅撑(3)、椅座(4)三部分,椅架上紧绷着坐卧面料(8),扶手架(5)上装有扶手(7),其特征在于摇架和扶手架都分为左、右对称布置的两片,竖直安装在椅架的两边,摇架或扶手架与椅架之间的连接通过条形片状组合件(15)用螺纹件形成可拆卸的活动连接,椅背、椅撑、椅座三者沿椅子的中轴方向顺序连接,椅背或椅座与椅撑之间通过“冂”状组合件(9,10)以铆钉连接各自的管端,铆钉以平行于椅撑平面的方向横穿管子;摇架的前、后直撑杆(18)内侧各装一对万向轮(19),万向轮是通过万向轮支柱(20)以铆钉与固定在摇架前、后直撑杆上的“L”形片状组合件(21)连接,当万向轮支柱直立时,从连接点到万向轮底部的总高度要大于连接点到摇杆底部的总高度;椅背与扶手架或椅撑之间、椅座与椅撑之间、摇架的前、后直撑杆与万向轮支柱之间都至少要有一对起定位作用的固定钩(14,11,12,22);椅背和椅座上在必要时通过“厂”形片状组合件(17)分别安装一对撑脚(16),也是用螺纹件形成可拆卸的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摇椅,由摇架、椅架和扶手架组成,摇架(1)底部为弧形的摇杆(6),椅架包括椅背(2)、椅撑(3)、椅座(4)三部分,椅架上紧绷着坐卧面料(8),扶手架(5)上装有扶手(7),其特征在于摇架和扶手架都分为左、右对称布置的两片,竖直安装在椅架的两边,摇架或扶手架与椅架之间的连接通过条形片状组合件(15)用螺纹件形成可拆卸的活动连接,椅背、椅撑、椅座三者沿椅子的中轴方向顺序连接,椅背或椅座与椅撑之间通过“冂”状组合件(9,10)以铆钉连接各自的管端,铆钉以平行于椅撑平面的方向横穿管子;摇架的前、后直撑杆(18)内侧各装一对万向轮(19),万向轮是通过万向轮支柱(20)以铆钉与固定在摇架前、后直撑杆上的“L”形片状组合件(21)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家骐
申请(专利权)人:林家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