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设备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520237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电设备,其具有连接可靠性高的连接结构,并且能够以简易的构成防止外包装体和连接端子的接触。其具备:收纳于具有金属层(21b)的外包装体(20)的电池元件(10)、与电池元件(10)连接的板状的内部引线(31)、板状的外部引线(32)、将内部引线(31)和外部引线(32)电连接的连接端子(33)、内侧绝缘部件(41)、外侧绝缘部件(43),其特征为:连接端子(33)的两端部的锷部(33T、33B)经由板状的外部引线(32)及内部引线(31),按压夹持外侧绝缘部件(43)和外包装体(20)和内侧绝缘部件(41),并且将外侧绝缘部件(43)和/或内侧绝缘部件(41)压入连接端子(33)的贯通轴(33S)和外包装体(20)的金属层(21b)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蓄电池、锂蓄电池、聚合物蓄电池、电双层电容器等蓄电设备。
技术介绍
以往,与例如锂离子蓄电池等蓄电设备相关地,随着多种多样的用途扩大,小型 化、轻量化、形状自由度等要求越来越高涨。 因此,基于这种要求,提案有如下轻量、薄型且具有柔性的片状锂离子蓄电池作 为其电池壳体,利用多层结构的层叠薄膜形成柔性外包装体,将片状的内部电极对和电解 液封入该外包装体中,该多层结构的层叠薄膜在内面侧具有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耐电解 液性及热密封性优异的热塑性树脂制的内面层;在中间具有例如铝箔等柔性及强度优异的 金属箔制的中间层;另外,在外面侧具有例如聚酰胺系树脂等电绝缘性优异的绝缘树脂制 的外面层(例如,对照专利文献1、2)。 在此,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的片状蓄电池具备将片状正电极、隔板、片状负 电极层叠而形成的内部电极对、和将内部电极对收纳于内部的外包装体、和与内部电极对 连结的内部引线、和夹着外包装体配设于外包装体的外侧的外部引线、和将外包装体气密 地贯通并将内部引线和外部引线电连接的连接装置,将外包装体强固且气密状态地保持在 内部引线和外部引线之间,实现了密封性、连接可靠性的提高。 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的蓄电池具备具有突出部的电极体、包覆电极体 的外包装体,上述突出部贯通外包装体并突出于电池外部,在该突出部环绕设置有密封部, 并且在突出部的与外包装体接触的部分设有绝缘部件。更具体而言,在使突出部41从外包 装薄膜3突出后,通过设有遍及突出部41的周围整个区域密封双方之间的间隙的密封部5, 来防止外部端子4的突出部41贯通外包装薄膜3时,突出部41和外包装薄膜3的金属箔 的接触造成的短路。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3-1515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3-331819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蓄电池中,可能会产生如下问题。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蓄电池中,将外包装体2的贯通孔和铆钉7a的铆钉 轴径形成为大致相等,因此随着近年来高电压化下的使用等,在外包装体2和铆钉7a的铆 钉轴之间产生绝缘破损,其结果是,铝箔制中间层2b和铆钉7a的铆钉轴会产生内部短路。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蓄电池中,利用分体的螺母或树脂来密封金属制的 突出部41,因此会在长期的密封可靠性上产生问题。另外,在每一突出部41都需要设置分 体的密封部5(绝缘部件),会在随着零件数量及作业工序增加的成本增高或操作性上产生 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那种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设备,其具有连接可靠性高的连接结构,并且能够以简易的构成防止外包装体和连接 端子的接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蓄电设备,该蓄电设备具备电池元 件,其收纳于至少具有金属层的外包装体内;板状的内部引线,其在所述外包装体的内部与 所述电池元件连接;板状的外部引线,其与所述内部引线对向,配设于所述外包装体的外 部;连接端子,其将所述内部引线和外部引线电连接;内侧绝缘部件,其沿着所述外包装体 的内表面设置于所述外包装体和内部引线之间;外侧绝缘部件,其与所述内侧绝缘部件对 向,沿着所述外包装体的外表面设置于所述外包装体和外部引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 接端子具有将所述外部引线、外侧绝缘部件、外包装体、内侧绝缘部件及内部引线分别贯通 的贯通轴和与该贯通轴的两端部一体形成的锷部,所述连接端子的两端部的锷部经由所述 板状的外部引线及内部引线,按压夹持所述外侧绝缘部件和外包装体和内侧绝缘部件,并 且将所述外侧绝缘部件和/或内侧绝缘部件压入所述连接端子的贯通轴和所述外包装体 的金属层之间。 在此,一体形成的锷部是指,在金属制的贯通轴的端部形成为凸缘状的部分,该凸 缘状的部分由与该贯通轴连续的同一部件一体形成,具有比该贯通轴的直径方向的截面积 大的截面积。 本申请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蓄电设备,其特征为,所述连接端 子的贯通轴贯通的所述外侧绝缘部件及内侧绝缘部件的各贯通孔的直径形成为与所述贯 通轴的直径大致相等,与此相对,所述连接端子的贯通轴贯通的所述外包装体的贯通孔的 直径预先形成为比所述贯通轴的直径大。 本申请第三方面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蓄电设备,其特征为,所述 外包装体为在其内表面具有可热密封的热塑性树脂制的内面层的多层外包装体,所述内侧 绝缘部件覆盖所述电池元件、内部引线及连接端子中任一个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兼用作防 止所述多层外包装体的内面层损伤的内面层保护装置。 本申请第四方面在第三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蓄电设备,其特征为,所述内侧绝 缘部件顺着该内部引线的纵向方向覆盖接近所述多层外包装体的内面层的所述内部引线 的端部。 本申请第五方面在第三或第四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蓄电设备,其特征为,所述内侧绝缘部件将接近所述多层外包装体的内面层的所述连接端子的锷部覆盖。 本申请第六方面在第三 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蓄电设备,其特征为,所述内侧绝缘部件由沿着所述多层外包装体的内面层的部分、覆盖所述内部引线的端部的部分、覆盖所述连接端子的锷部的部分形成为截面大致-字状。 本申请第七方面在第一 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蓄电设备,其特征为,所述连接端子相对于相应的所述板状的外部引线及内部引线设有多个。 本申请第八方面在第一 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蓄电设备,其特征为,所述连接端子为分别与相应的所述板状外部引线及内部引线结合的铆钉。 本申请第九方面在第一 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蓄电设备,其特征为,所述连接端子至少与内部引线由相同的材质形成。 本申请第十方面在第一 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蓄电设备,其特征为,所述内侧绝缘部件由熔点比所述可热密封的内面层高的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 烯、聚酰胺或离聚物形成。 本申请第十一方面在第一 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蓄电设备,其特征为,所述蓄电设备为在ioov以上的高电压下使用的锂离子蓄电池。 本申请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所述蓄电设备具备电池元件,其收纳于至少具有金属层的外包装体内;板状的内部引线,其在所述外包装体的内部,与所述电池元件连接;板状的外部引线,其与所述内部引线对向,配设于所述外包装体的外部;连接端子,其将所述内部引线和外部引线电连接;内侧绝缘部件,其沿着所述外包装体的内表面设置于所述外包装体和内部引线之间;外侧绝缘部件,其与所述内侧绝缘部件对向,沿着所述外包装体的外表面设置于所述外包装体和外部引线之间,其特征在于,使用具有贯通轴、和预先形成于该贯通轴的一端的锷部的连接端子,将所述连接端子的贯通轴插通的所述外部引线、外侧绝缘部件、内侧绝缘部件及内部引线的各贯通孔的直径形成为与所述贯通轴的直径大致相等,与此相对,将所述连接端子的贯通轴插通的所述外包装体的贯通孔的直径预先形成为比所述贯通轴的直径大,使所述连接端子的贯通轴插通于所述外部引线、外侧绝缘部件、外包装体、内侧绝缘部件及内部引线的各贯通孔,通过铆接所述贯通轴的另一端,形成新的锷部,并且经由所述板状的外部引线及内部引线,对所述外侧绝缘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设备,该蓄电设备具备:电池元件,其收纳于至少具有金属层的外包装体内;板状的内部引线,其在所述外包装体的内部与所述电池元件连接;板状的外部引线,其与所述内部引线对向,配设于所述外包装体的外部;连接端子,其将所述内部引线和外部引线电连接;内侧绝缘部件,其沿着所述外包装体的内表面设置于所述外包装体和内部引线之间;外侧绝缘部件,其与所述内侧绝缘部件对向,沿着所述外包装体的外表面设置于所述外包装体和外部引线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端子具有将所述外部引线、外侧绝缘部件、外包装体、内侧绝缘部件及内部引线分别贯通的贯通轴和与该贯通轴的两端部一体形成的锷部,所述连接端子的两端部的锷部经由所述板状的外部引线及内部引线,按压夹持所述外侧绝缘部件和外包装体和内侧绝缘部件,并且将所述外侧绝缘部件和/或内侧绝缘部件压入所述连接端子的贯通轴和所述外包装体的金属层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谷直子近野慎一小泽和典
申请(专利权)人:英耐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