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及线圈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515158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线圈(1)设有:导线(3)、卷绕导线(3)的绕线管(2)、以及前端侧上具有与导线(3)的端部(3a、3b)连接的导通部(6a、7a)的引线(6、7);绕线管(2)设有:形成于绕线管(2)的轴向端部上的凸缘部(2d),和在形成有收容引线(6、7)的导通部(6a、7a)侧的引线收容孔(2f、2g)的同时整体地形成于凸缘部(2d)的外周面的引线收容部(2e);引线收容孔(2f、2g)被形成于朝向轴向的方向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下,已知的有导线被巻绕于具有绝缘性的绕线管而形成的 线圈。作为这种线圈的制造方法,本申请专利技术人提出了能够简化制造工序的线圈的制造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圈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将导线的前端部 巻绕于被突出设置在形成于绕线管的凸缘部的栓上。然后,将导线巻绕 于绕线管的主体部,向主体部的巻绕结束的话,将导线的后端部巻绕于 被突出设置在凸缘部的其他的栓上。另外,导线的巻绕结束的话便利用 胶带将引线固定于导线的外周侧。之后,将导线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即, 导线的端部)从凸缘部的栓上取下,并将该导线的端部插入并焊接于绝 缘膜被除去的引线的前端部。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线圈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将与绕线管另外 地形成的树脂制的固定部件和绕线管一同固定于规定的固定夹具。另外, 将绝缘膜被除去、且进行了预备焊接的两根引线的前端部,分别插通形 成于固定部件上的两个透孔。然后,通过将透孔的形成处一边加热一边 进行加压,将引线的向透孔的插入部分固定于固定部件。另外,将导线 的前端部巻绕于一方的引线的从固定部件突出的前端部上。之后, 一边 使被固定于固定夹具的绕线管和固定部件旋转, 一边将导线巻绕于绕线 管的主体部。向主体部的巻绕结束的话,将导线的后端部巻绕于另一方 的引线的从固定部件突出的前端部上。之后,将导线的端部和引线进行 悍接,另外,利用胶带将固定部件固定于巻绕结束后的导线的外周侧。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也公开有利用插通被形成于固定部件上的两 个透孔的棒料的线圈的制造方法。在该制造方法中,首先,将棒料分别 插通两个透孔,并将导线的前端部巻绕于一方的棒料上。然后, 一边使 绕线管和固定部件旋转, 一边将导线巻绕于绕线管的主体部,之后将导线的后端部巻绕于另一方的棒料上。另外,之后在从透孔拔出棒料的同 时,将引线的前端部插通透孔。将引线插通透孔的话,导线的端部被插 入引线的前端部,在该状态下将引线的前端部与导线的端部焊接。进而,在专利文献2中,也公开有利用整体地形成于绕线管的凸缘 部上的固定部件的线圈的制造方法。该情况下,固定部件形成为从绕线 管的凸缘部朝向绕线管的直径方向外侧而立起。透孔朝向绕线管的略直 径方向而形成,引线朝向绕线管的略直径方向外侧而插入该透孔。另外, 为了使线圈在绕线管的直径方向上小型化,在导线的巻绕结束、导线的 端部和引线的焊接结束后,将固定部件弯曲并利用胶带固定于导线的外 周侧。专利文献l:日本公开公报、特公平6-80619号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公报、特开平8-97031号发曰月内容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圈的制造方法中,由于利用胶带将 引线固定于导线的外周侧,因此将引线定位并固定于规定位置的作业变 得烦琐。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线圈的制造方法中,由于利用胶 带将固定部件固定于导线的外周侧,因此将固定部件定位并固定于规定 位置的作业变得烦琐。因此,简化线圈的制造工序是困难的。在此,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利用整体地形成于绕线管的凸缘 部上的固定部件的话,将固定部件定位并固定于规定位置上的作业则变 得比较容易。但是,由于需要固定部件的弯曲作业,因此简化线圈的制 造工序是困难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具有能够简化制造工序的构成的线圈。 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简化制造工序的线圈的制造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线圈的特征在于,设有导线、巻绕导 线的绕线管、以及前端侧上具有与导线的端部连接的导通部的引线;绕 线管设有形成于绕线管的轴向端部上的凸缘部、和引线收容部,其中, 该引线收容部形成有收容引线的导通部侧的引线收容孔,同时,整体地 形成于凸缘部的外周面上;引线收容孔,朝向与从绕线管的轴中心向外 周面的方向及轴向垂直相交的方向、或轴向而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线圈中,在整体地形成于绕线管的凸缘部的外周面上的引 线收容部的引线收容孔中,收容有引线的导通部侧。因此,,在引线收容5部中,能够容易地将引线的导通部侧相对于绕线管进行定位、固定。其结果是,能够简化线圈的制造工序。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线圈中,引线收容孔朝向与从绕线管的轴中心向外周面的方向及轴向垂直相交的方向、或轴向而形成。也就是说,引线在与从绕线管的轴中心向外周面的方向及轴向垂直相交的方向、或轴向上,插入引线收容孔。因此,能够在从绕线管的轴中心向外周面的方向上使引线收容部小型化。因此,即使不进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弯曲作业,也能够在从绕线管的轴中心向外周面的方向上使线圈小型化。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不需要弯曲作业,其结果是简化线圈的制造工序成为可能。在本专利技术中,以在引线收容部或凸缘部上形成有安装临时固定夹具的夹具安装部,其中,该临时固定夹具用于临时固定与导通部连接之前的导线的端部为佳。这样构成的话,能够在短交货期内根据用户的要求而进行灵活对应。也就是说,能够将导线向绕线管的巻绕结束、导线的前端部及后端部被临时固定于安装在夹具安装部的临时固定夹具上的状态的产品作为库存进行保管,之后根据用户的订购选择符合用户要求的引线,并进行之后的工序。其结果是,由于在用户订购之后仅进行引线的安装以下的工序即可,因此能够在短交货期内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灵活对应。 '在本专利技术中,以夹具安装部设有形成于引线收容部的夹具安装槽,在夹具安装槽中为了引导引线而配置有引线的一部分为佳。这样构成的话,由于能够利用夹具安装槽引导引线,因此能够简化线圈的构成。在本专利技术中,以导通部和导线的端部被焊接而形成的焊接部被收容于引线收容孔为佳。这样构成的话,能够将焊接部配置在整体地形成于绝缘性的绕线管上的引线收容部的内侧。因此,能够确实地进行焊接部与导线之间的绝缘。也就是说,能够防止焊接部与导线的短路。在本专利技术中,以引线收容孔在轴向上贯通引线收容部而形成,同时,形成为引线能够朝向轴向的两个方向而插入引线收容孔为佳。这样构成的话,将引线向朝向绕线管的方向以及远离绕线管的方向的两个方向引出成为可能。因此,能够根据用户的要求而设定引线的引出方向,灵活的对应成为可能。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设有导线、巻绕导线的绕线管、以及前端侧上具有与导线的端部连接的导通部的引线的线圈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将导线的前端部临时固定于被安装于绕线管的临时固定夹具、或绕线管上的前端部临时固定工序;将导线巻绕于绕线管上的绕线工序;将导线的后端部临时固定于临时固定夹具或绕线管上的后端部临时固定工序;相对于引线收容孔插通引线的引线插通工序,其中,引线收容孔,在整体地形成于绕线管上所形成的凸缘部的外周面的引线收容部上,朝向与从绕线管的轴中心向外周面的方向及轴向垂直相交的方向、或轴向而被形成,同时,收容引线的导通部侧;将被临时固定于临时固定夹具或绕线管上的导线的端部,安装于插通引线收容孔的导通部上的导线端部安装工序;以及,将导通部与导线的端部辉接的焊接工序。本专利技术的线圈的制造方法中,在引线插通工序中,在整体地形成于绕线管的凸缘部外周面上的引线收容部的引线收容孔中,收容有引线的导通部侧。因此,在引线收容部中,能够容易地将引线的导通部侧相对于绕线管进行定位、固定。另外,在引线插通工序中,将引线插通朝向与从绕线管的轴中心向外周面的方向及轴向垂直相交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圈,其特征在于, 设有导线、卷绕所述导线的绕线管、以及前端侧上具有与所述导线的端部连接的导通部的引线; 所述绕线管设有形成于所述绕线管的轴向端部上的凸缘部、和引线收容部,其中,该引线收容部形成有收容所述引线的所述导通部侧的 引线收容孔,同时,整体地形成于所述凸缘部的外周面上; 所述引线收容孔,朝向与从所述绕线管的轴中心向外周面的方向及所述轴向垂直相交的方向、或所述轴向而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泽弥平
申请(专利权)人:有限会社桑爱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