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于回收处理的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14741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一种利于回收处理的容器,包括有一软质且透明的内袋及两硬质的外覆材,该内袋具有第一至第四侧面、一上端及一下端,其相对的第一、第二侧面的宽度与两外覆材匹配,且构成面结合,另两相对的第三、第四侧面中央形成有一与长边平行的折线;又内袋之上下端可经封合以构成一容器的底部与顶部;利用前述构造,可由硬质的外覆材将软质内袋定义出一矩形的容置空间,内袋的第三、第四侧面则构成可透视窗口;当容器使用完毕后,可轻易地利用内袋第三、第四侧面上的折线将容器内折成扁平状,减少占用空间;另内袋与外覆材可方便分别进行废弃处理,符合环保概念。(*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关于一种容器,尤指一种使用后方便收折成扁平状,且利 于废弃处理之容器。
技术介绍
由于能源短缺,自然环境剧变,令世人不得不正视环境保护的课题,而 节能减碳是目前最流行的环保口号。事实上,环保议题经常遭到扭曲误解,例如使用纸材作为容器, 一般认 为纸材可以自然分解,故为一环保容器,殊不知纸材的取得来自大量伐木, 而伐木的结果造成雨林面积的骤减,进而造成气候剧变,俨然成为人类的梦 魇,孰重孰轻岂能不慎思。又目前广泛运用在饮料的铝箔包(利乐包),亦存在前述迷思既有的铝 箔包系以纸作为基材,配合聚乙烯膜及铝箔所构成,其计有七层,其中两层为纸(占73.5%)、四层聚乙烯膜(PE)(21。/。)、 一层为铝箔(5.5%)制成,其使用 聚合剂将前述七层粘贴在一起。尽管铝箔包之构成材料七成以上为可自然分 解的纸材,却因各层紧密贴合而在回收再利用上产生困难。再者,铝箔包在使用后,较佳的方式是将其压扁后丢弃,以减少占用空 间,但由于铝箔包系由多层材料粘贴构成,其具备相当厚度,若无适当的指 示或稍具技巧,并不易于折叠,进而影响使用者作处理的意愿。
技术实现思路
由上述可知,目前市面上普遍使用的容器存在环保迷思,其在配合环保 的相关设计上未尽周延,故有待进一步检讨,并谋求可行的解决方案。因此,本技术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利于回收处理的容器,其在使用后方便收折成扁平状,且利于废弃处理,相较于既有铝箔包容器,更符合环 保概念。为达成前述目的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系由一软质内袋及两硬质外覆材以 构成一容器,其中该内袋具有第一至第四侧面、 一上端及一下端,其相对的第一、第二侧 面的宽度与两外覆材匹配,且构成一面的结合,另两相对的第三、第四侧面 中央形成有一与长边平行的折线;又内袋之上下端具开口,可经封合以分别构成底部与顶部;该外覆材系由适当厚度的纸材构成,而具备硬度与强度,其具有一内表 面及一外表面,该内表面系与内袋结合;当前述容器的内袋中充填饮料或其它内容物时,内袋将被撑开,由于外 覆材系硬质,除可维持内袋上相贴合的第一、第二侧面呈平直状,亦可使第 三、第四侧面被平行地展开,如是状况下,使内袋内部构成一矩形容置空 间,同时亦将构成一矩形的底部,以利于放置在平面上,而方便陈列。且当容器使用完毕后,可轻易地利用内袋第三、第四侧面中央的折线, 将第三、第四侧面收折于相对并合的第一、第二侧面间,而轻易地将容器内 折成扁平状,以大幅减少占用空间;另内袋与外覆材可方便分别进行废弃处 理,符合环保概念。附图说明图l:系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分解图。 图2:系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3:系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剖视图。 图4:系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系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压扁后之示意图。 图6:系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之分解图。 图7:系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8:系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之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内袋 12-第二侧面 130、 140-折线 15-上端20、 20'-外覆材22-顶片24-底片ll-第一侧面13- 第三侧面14- 第四侧面 16-下端 21-提片 23-主片 25-吸管插孔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之一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l所示,主要系由一软质内袋10与两硬质的外覆材20所构成;其中该内袋10经压线处理后将形成一第一侧面11、第二侧面12、 一第三侧面13、 一第四侧面14、 一上端15及一下端16;其中,第一、第二侧面 11、 12系呈相对状,并分别对应于两外覆材20;又第三、第四侧面13、 14 亦呈相对状,其中央形成有一与长轴平行的折线130、 140;又内袋10的 上、下端15、 16分具开口,其可经封合以分别构成一顶部及一底部。又于 本实施例中,内袋10系由透明或半透明塑料构成。两外覆材20系由相当厚度的纸材构成,而具备硬度与强度,其具有一 内表面及一外表面,其内表面系对应于内袋10的第一、第二侧面ll、 12, 并相互贴合,其外表面则可印刷产品图案、商标等;于本实施例中,两外覆 材20的宽度系与第一、第二侧面ll、 12的宽度匹配,又两外覆材20上形 成有数道横折线,由上而下依序定义出一提片21、 一顶片22、 一主片23及 一底片24,其中顶片22长度约为内袋10顶部长度的二分之一,又底片24 长度约为内袋10底部长度的二分之一;当内袋10以其第一、第二侧面 11、 12分别与两外覆材20贴合时,并将外覆材20沿横折线折叠时,两外 覆材20的顶片22适覆设于内袋10的顶部,由顶片22外侧边延伸的提片 21则相对靠合。又两外覆材20的底片22则覆设于内袋10的底部,以构成补强。经折合后,其外观系如图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其中一外覆材20 的顶片22上形成吸管插孔25,可供尖头之吸管插入,并刺穿内袋10上的 相对部位,以吸食内容物。又请参阅图2、图3所示,该内袋10虽由软质塑材所构成,惟其配合 外覆材20由顶片22、底片24及主片23相对撑张后所提供的定型作用,而 在内袋IO内部构成一矩形的容置空间。再者,由于内袋10系由透明或可透 光材料构成,又其第三、第四侧面13、 14并未为外覆材20所包覆,故可构 成一透明窗口(如图4所示),使消费者可透视容器的内容物, 一来具展示作 用,二来具商业噱头。由于前述特殊设计,使本技术不仅提供一具展示窗口的容器,且在 使用完毕后,可利用内袋10第三、第四侧面13、 14上的折线130、 140相 对收折于第一、第二侧面ll、 12之间,从而使两外覆材20得以相对靠合, 令容器轻易地叠合成扁平状(如图5所示)。由于前述设计十分方便于使用者 的操作,故可提高其顺手作环保的意愿,由于体积大幅縮小,可大幅降低废 弃处理的成本;另本技术亦适于回收处理,当内袋10与外覆材20系单 纯的贴合关系,故将二者分离并不困难,且二者分离后可分别进行回收再利 用处理。如图6、 7所示,揭示有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其基本构造与前 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该外覆材20'系单一片体,并无前一实 施例的提片、顶片及底片等构造,然因两外覆材20'与内袋10的第一、第 二侧面ll、 12系构成一面的贴合,且由于外覆材20'具有硬度,故可维持 内袋10上与其相贴合的第一、第二侧面ll、 12呈平直状,亦可使第三、第 四侧面13、 14被平行地展开(请配合参阅图8所示),如是状况下,亦可使 内袋10内部构成一矩形容置空间,亦同时形成一矩形的底部,可利于放置 在平面上而方便陈列。权利要求1.一种利于回收处理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软质内袋,具有第一至第四侧面、一上端及一下端,其中第一、第二侧面相对,另两相对的第三、第四侧面于中央处形成有一与长轴平行的折线;又内袋之上下端具开口,可经封合以分别构成一顶部与一底部;两外覆材,系由适当厚度的纸材构成,而具备硬度与强度,其具有一内表面及一外表面,两外覆材系分别以其内表面与内袋的第一、第二侧面结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于回收处理的容器,其特征在于两外覆材 的宽度系与内袋上第一、第二侧面的宽度匹配,又两外覆材上形成有数道横 折线,由上而下依序定义出一提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于回收处理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软质内袋,具有第一至第四侧面、一上端及一下端,其中第一、第二侧面相对,另两相对的第三、第四侧面于中央处形成有一与长轴平行的折线;又内袋之上下端具开口,可经封合以分别构成一顶部与一底部;   两外覆材,系由适当厚度的纸材构成,而具备硬度与强度,其具有一内表面及一外表面,两外覆材系分别以其内表面与内袋的第一、第二侧面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陵
申请(专利权)人:台登国际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