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碰撞装置的转向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05877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转向柱,其带有用于在碰撞时吸收能量的装置。应给出这样一种转向柱,其结构简单、由较少的部件组成、且与不带有能量吸收装置的转向柱相比在径向方向上不需要更多的结构空间。因而,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可调整的转向柱(1),其包括:a)转向轴(2),该转向轴(2)围绕其纵轴线(11)可旋转地安装在调节件(4)中,其中,该调节件(4)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阻力元件(4a),b)保持件(3),该保持件(3)具有至少一个壁面(3a),并且,该调节件(4)在转向柱(1)的装配状态中布置在保持件(3)内以便至少在碰撞情况下在轴向方向上可移动地被引导,并且,该调节件(4)的第一阻力元件(4a)与该壁面(3a)相关联,c)并且,该保持件(3)的至少一个壁面(3a)具有在朝调节件(4)的方向上凸出的碰撞元件(22a;22b),在调节件(4)与保持件(3)之间的在碰撞时发生的相对移动中,调节件(4)使该碰撞元件(22a;22b)以消能的方式自身发生变形,并且/或者,该碰撞元件(22a;22b)使保持件(3)的壁面(3a)以消能的方式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有碰撞装置的转向柱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的转向柱(Lenksaeule),该转向柱装备有可 在碰撞时将动能消耗(aufzehren)的装置,该动能由通过碰撞而引起的 调节件(Stellteil)相对于转向柱的保持件(Halteteil)的相对移动所引起。在发生事故(碰撞事故)的情况下,机动车的驾驶员在朝方向盘的 方向上^皮加速并撞到方向盘上。该撞击的沖击能量作用到转向柱上。 如果转向柱在该冲击能量的影响下不撤回,而是刚性地保持静止,那么驾驶员受伤风险较高。为致力于提高驾驶员在碰撞时的安全性并且 降低受伤风险,提出了这样的转向柱,该转向柱在沖击能量的影响下 撤回,以使得驾驶员的所受撞击较柔和。转向柱的撤回通过如下方式 实现,即,使得转向柱的特定部件组相对于固定地与机动车相连接的 转向柱支架而移动。对这种相互关系而言,已知的是,在此类转向柱 中设置这样的装置(所谓的碰撞元件(Crashelement))中,其将运动的转 向柱组件的动能转变成变形功并由此使能量减少。由现有技术以各种不同的实施形式已知了相应的带有碰撞装置 以消耗能量的转向柱。由文件DE 694 16 261 T2已知这样一种系统,置有额外的变形元件,该变形元件在碰撞时以将能量消耗的方式发生 形变。在该已知的转向柱中,该管体具有通道,锁紧系统伸延穿过该 通道,利用该锁紧系统可将管体锁紧在支架中。管体的通道相应地具 有出口,该出口在驾驶员的朝方向盘的方向上如此地布置,即,使得 管体在发生沖击的情况下可从锁紧系统脱开。在此运动中,至少一个 携带杆的一个端部随同运动,而携带杆的另一端部与支架相连接。以 此方式,通过管体的运动引起携带杆的变形,通过该变形,能量被消耗。携带杆以这种方式而充当吸收(absorbieren)能量的变形元件。该已知转向柱的缺点包括, 一方面,变形元件在外侧附连在转向 柱处,这是因为,由此会使得用于安置转向柱所需的结构空间增大。 缺点还在于,变形元件必须一方面与管体而另一方面与支架相连接, 因为,这会提高装配费用。此外不利的是,变形元件构造为单独的额 外的部件,从而使得转向柱的零件数量增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的、在碰撞时在撞击到其上 驾驶员的沖击能量的影响下会撤回的、带有如下装置的转向柱,该装 置吸收冲击能量并将其转变成变形功,其中,该装置结构简单地构造 而成且该转向柱由较少的部件组成。此外,通过本专利技术应实现,不会 由于能量吸收装置而增加在径向方向上为转向柱所需的安装空间。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或2的特征的转向柱而实现。根据本发 明的转向柱的有利改进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给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转向柱中,在第一实施形式中设置有出自保持件而 在向调节件的方向上凸出(vorstehendes)并因此径向地向内凸出的碰撞 元件,并且,在调节件和保持件之间的在碰撞时发生的相对移动中, 该碰撞元件在调节件的作用下自身发生变形和/或使碰撞元件周围的 保持件发生变形以便消能(Energieabbau)。在第二实施形式中,在根据 本专利技术的转向柱中设置有出自调节件而在向保持件的方向上凸出并 因此径向地向外凸出的碰撞元件,并且,在调节件和保持件之间的在 碰撞时发生的相对移动中,该碰撞元件自身发生变形和/或使碰撞元件 周围的调节件发生变形以便消耗能量。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向柱所 需的径向结构空间与构造相同但不具有用于在碰撞时吸收冲击能量 的装置的转向柱的径向结构空间是完全相同的。因为在本专利技术中碰撞 元件不需要转向柱之外的额外的结构空间。本专利技术原则上可应用于不可调整的转向柱中,其中,仅在发生碰 撞的情况下出现容纳转向轴的部件和与汽车车身相连接的保持件之间的相对移动。本专利技术可尤其应用到可至少在一个调整方向^f皮调整的 转向柱上,其该转向柱中,设置有可打开且可闭合的夹持装置(Klemmeinrichtung),其中,在打开的夹持装置中,调节件可相对于保 持件在轴向方向上移动,并且,在闭合的夹持装置中,调节件相对于 保持件轴向固定地一皮保持。根据本专利技术,碰撞元件布置在保持件或调节件的至少一个壁面 (Wandflaeche)上,并且在碰撞时,由于所作用的冲击力,调节件相对 于保持件在轴向方向上以被引导的方式而移动。这样,调节件的定向 的运动可用于碰撞元件的变形和/或用于保持件或调节件的变形,以使 得,调节件的动能转变成变形功。与带有碰撞元件的壁面相关联的调 节件或保持件的阻力元件(Widerstandselement)在相对移动期间作用到 该碰撞元件上并使其发生变形和/或使在其中布置有该碰撞元件的壁 面的周围发生变形。碰撞元件在外表面中布置在保持件处是优选的,因为,在此处较 易对刚度施加影响并由此易于对变形施加影响,而且由此易于对能量 吸收的程度和过程施加影响,并且布置可较简单地被实现。碰撞元件原则上可构造为与保持件或调节件相分开的单独的构 件,例如构造为板材弯制件或塑料成型元件。在这种情况下,碰撞元 件可材料决定地(stoffschluessig)、力决定地(kraftschluessig)和/或形状 决定地(formschluessig)与保持件的或调节件的壁面相连接。为了在壁 面处容纳碰撞元件,可在壁面中引入凹穴,碰撞元件-故置入其中并在 其中被固定。碰撞元件在此类凹穴中的固定例如地也可通过粘接、焊 接或通过铆接来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 一种优选实施形式,碰撞元件构造为成形到壁面中 的碰撞巻边(Crashsicke)。此实施形式具有如下优点,即,无需单独的 部件。相反,此实施形式中碰撞元件构造为壁面的一体化的组成部分 并与壁面形成一单元。在此实施形式中,有关于单独石並撞元件与壁面 的连接的额外装配费用可被省去。作为对碰撞元件的附加,其处布置有碰撞元件的该至少 一个壁面可具有加强巻边(Verstaerkungssicke)。该额外的加强巻边用于限制壁 面区域的周围的变形。举例而言,在碰撞元件布置在保持件(调节件在 相对运动中在该保持件中被引导)中的情况下,保持件的挠曲 (Aufbiegung)减少。作为对加强巻边的补充,也可设置有其它的加强部, 例如加强套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改进方案,碰撞元件具有在其纵向延伸上有所 变化的横截面形状。这样,可适宜地影响在碰撞时由碰撞元件吸收的移动的阻力的变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样的优选实施形式中——该实施形式带有碰撞 元件,该碰撞元件在其纵向延伸上具有变化的横截面形状——碰撞元过该上升斜面,在调节件和保持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中形变的程度逐渐 地且受控地升高,并且由此,能量吸收的程度也逐渐地且受控地升高。 同时,上升斜面使得调节件或保持件更易于被推到碰撞元件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上升斜面通至脊部(First),该脊部 构成碰撞元件的相对于保持件壁面的最高的突起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 个优选实施形式,向下倾斜的支持斜面(Stuetzrampe)连结到该脊部处, 也即,连结到碰撞元件的最高突起部处。与额外的加强巻边的引入相 类似地,该支持斜面用于该布置的额外的加固。通过支持斜面的调整 角(Anstellwinkel)可影响,在给定的碰撞负载下,调节件(或备选地, 保持件)在何种程度上被推到碰撞元件上,也即,可通过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转向柱(1),包括 a)转向轴(2),所述转向轴(2)围绕其纵轴线(11)可旋转地安装在调节件(4)中,并且,所述调节件(4)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阻力元件(4a), b)保持件(3),所述保持件(3)具有至少一个壁面 (3a),并且,在所述转向柱(1)的装配状态中,所述调节件(4)布置在所述保持件(3)内以便至少在碰撞时在轴向方向上以可移动的方式被引导,并且,所述调节件(4)的第一阻力元件(4a)与所述壁面(3a)相关联, c)并且,所述保持件(3 )的至少一个壁面(3a)具有在朝调节件(4)的方向上凸出的碰撞元件(22a;22b),在所述调节件(4)与所述保持件(3)之间的在碰撞时发生的相对移动中,所述调节件(4)可使所述碰撞元件(22a;22b)自身以消能的方式发生变形,并且/或者,所述碰撞元件(22a;22b)使所述保持件(3)的壁面(3a)以消能的方式发生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施尼特泽M罗尔
申请(专利权)人:泰森克鲁普普里斯塔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LI[列支敦士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