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5033 阅读:3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地块,并进行预处理;选取草种,对苜蓿种进行破除休眠处理;将所述根瘤菌制成菌液,在阴暗、低温、潮湿的环境中喷洒到种子上,与苜蓿种子充分搅拌均匀;定植播种,平均每株所占面积为0.24~0.35m↑[2],采用轻度灌溉和施用除草剂除草;孕蕾开花前期透灌一次,开花和结荚期还应灌水;人工辅助授粉和病虫害的防治,当苜蓿的绿色荚果有2/3-3/4变为褐色、种子成为黄色时,苜蓿种子成熟,开始进行收割;种子收获后疏枝定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使行距、株距得到了控制,以获得多年持续最高种子产量。

Method for improving yield and quality of alfalfa see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griculture.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a method to improv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alfalfa see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selection of land, and pretreatment; selection of grass of Alfalfa for seed dormancy; the rhizobia made of bacteria liquid, sprayed onto the seeds in the dark, cold, damp environment, and full of Alfalfa Seeds stirring; planting planting, average per plant area is 0.24 ~ 0.35m = 2, with mild irrig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erbicides; bud flowering through irrigation time, flowering and fruiting period should also control irrigation; artificial pollination and pest, when alfalfa green pods have 2 / 3 3 / 4 brown seeds, become yellow, alfalfa seed maturity, seed harvest harvest began after thinning planting.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prior art, the row spacing and plant spacing under control, in order to obtain the highest seed yield lasts for yea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或畜牧业领域,具体是一种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苜蓿(Medicago L.),豆目,蝶形花科,苜蓿属,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全世界共有60多种,我国有16种,分布颇广,野生和栽培均有。苜蓿是世界上栽培最早、种植最广的饲草,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之后,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种植范围西到新疆,北至黑龙江,南到江苏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也有种植。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畜禽均喜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苜蓿产业化规模发展较快,苜蓿的种植面积正在扩大。苜蓿在美国被称为第4大农作物(仅次于玉米、大豆和小麦)。美国中西部、东北部和西南部的乳业产业带是苜蓿的集中种植区。苜蓿干草是一种主要的经济作物。美国的苜蓿种业正是随着美国和全球苜蓿种植面积的增加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上个世纪50年代,苜蓿种子主要是在从当时的干草田中生产,生产水平低,每公顷产量不足60kg。后来,有了专门的撒播苜蓿种子生产田,再加上杀虫剂、授粉和灌溉技术的推广,60年代的产量为200-500kg/hm2(kg/hm2=公斤/平方公顷)。20世纪70年代以来,宽行种植、新型杀虫剂、除草剂的应用和授粉和灌溉管理技术的进步使平均种子产量达到了600-800kg/hm2,最高达到2240kg/hm2。我国专业化的牧草种子生产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起步,已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西北的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陕西、山西和辽宁等地。其中,以“牧草之王”著称的紫花苜蓿的种子生产历史最长,规模最大,但与美国、加拿大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生产方式和清选加工手段落后,规模小,效益低;品种选育、种子繁殖、推广和销售脱节;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苜蓿种子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缺乏。这些问题导致国内紫花苜蓿种子产量低,质量差,品种纯度无法保障,种子产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当前国内紫花苜蓿种子市场的需要。苜蓿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苜蓿栽培面积至上世纪80年代末也仅仅为133.1万公顷,苜蓿作为发展畜牧业优良饲料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近年来,在国家农业结构调整政策、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奶业为首的畜牧业的带动下,各地种植紫花苜蓿的热情高涨,紫花苜蓿种子需求量也因此稳步上升,但目前我国在牧草种子生产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上的投入较少,种子生产水平普遍较低,牧草种子产业技术基础薄弱在国内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苜蓿种子进口量因此迅速攀升,据统计,2000-2002三年间,我国已累计进口苜蓿种子约15000吨。由于国内草种市场前景看好,国内不少企业也已开始涉足草种业,紫花苜蓿等牧草种子生产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几年我国农业领域内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播种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是否得当是苜蓿种子田能否最终获得高产的关键。合理的密度是苜蓿种子高产的基础。开放、直立的株丛有利于体型大的蜂类(如木蜂、熊蜂)接触到苜蓿花朵。有利于光的透射,进而提高生长初期土温和气温。减少倒状,降低株丛内的湿度并进而减轻叶渍病害的发生率。减少落花、落果。提高防治害虫、杂草的效果,便于灌溉和防杂草。国内外对苜蓿行距、株距和播种量等对其种子产量的影响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紫花苜蓿的植株密度与播种量呈线形正比的关系,获得合理的植株密度最直接的方式是采用适宜的播种量;但是在管理和-->生产条件不高的地区,为了保证出苗率,种子田的实际播种量往往大于最适播种量,因此,在建植成功后,疏枝便成为已建成种子田达到合理的植株密度的必然选择。疏枝对密度大的苜蓿种子田的增产作用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且疏枝的增产作用可以持续几个生长季。行内疏枝可以降低植株高度,控制植株倒伏情况的发生,直立、开放的株丛结构有利于吸引昆虫传粉,提高结荚花序数/枝条和结荚数/花序。在现有技术中对苜蓿种子行距、株距和疏枝等密度调控措施对种子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总体上尚未彻底探明苜蓿种子田行距、株距和疏枝与种子产量的关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以行距、株距和疏枝,由穴播和疏枝控制每株所占面积来定植苜蓿种子种植密度,以获得多年持续最高种子产量,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种子质量,使苜蓿种子产业大幅度提高种子生产效益,并能在国内外苜蓿种子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一种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苜蓿种,对苜蓿种进行破除休眠处理;S2:接种根瘤菌,所述根瘤菌的用量为,每公斤种子用5~8g/kg根瘤菌,将所述根瘤菌菌液在阴暗、低温、潮湿的环境中喷洒到种子上,与苜蓿种子充分搅拌均匀;S3:定植播种,所述播种方式采用穴播面积定植法,平均每株占地面积为0.24~0.35m2;S4:苗期管理,采用轻度灌溉和施用除草剂除草;S5:施肥和灌溉,在苜蓿出苗或返青后到孕蕾期结合灌溉追施尿素,或者追施磷酸二胺,现蕾前施用硼酸,孕蕾开花前期透灌一次,开花和结荚期还应灌水;S6:人工辅助授粉和病虫害的防治,所述授粉是采用放蜂方式辅-->助苜蓿花的授粉过程,所述病虫害的防治采用选种、对苜蓿种子进行检疫、使用化学药剂杀虫的方法;S7:种子收获,当苜蓿的绿色荚果有2/3-3/4变为褐色、种子成为黄色时,苜蓿种子成熟,开始进行收割;S8:种子收获后疏枝定植,种子田收获后立即进行刈割,并进行放牧处理残茬,当苜蓿种植密度超过8~15株/m2时,在种子收获后要进行疏枝。其中,在执行S1至S8之前要进行地块选择,并对选好的地块进行预处理,所述地块选择进一步包括,选择在地势平坦、开旷、通风、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中等肥力的地段,要求pH为6.9~7.2的土壤或轻壤土,所述对地块进行预处理包括对所选地块进行深翻或深松20-30cm,消灭5cm土层中的杂草幼苗,耙出杂草根茎,耙碎土块,混拌土肥,然后再耱实土壤,耱碎土块,最后进行镇压。其中,S1所述选取苜蓿种进一步包括,选取净度不低于95%,发芽率不低于90%的苜蓿种,所述破除休眠处理进一步包括播种前在5~10℃的条件下保持7天时间,将种子用0.02~0.1%的硝酸钾溶液拌湿处理。其中,S3所述定植播种进一步包括,播种深度为1.8~2.3cm。其中,S4所述除草剂是48%苯达松水剂,所述除草剂的用量为1.5~3L/hm2。其中,S5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硼酸稀释到0.02~0.05%,分3次,每天一次喷洒到苜蓿种子上。其中,S8所述疏枝进一步包括,每行按每隔10~85cm疏去20~65cm的植株,控制疏枝后的密度在平均每平方米2.86~4.17株。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技术效果在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使行距、株距得到了控制,以每株所占面积来控制定植苜蓿种子密度,以获得多年持续最高种子产量,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子质量,以-->便为我国正在兴起的苜蓿种子产业大幅度提高种子生产效益,并能在国内外苜蓿种子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附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方法具体实施例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步、整地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苜蓿种,对苜蓿种进行破除休眠处理;S2:接种根瘤菌,所述根瘤菌的用量为,每公斤种子用5~8g/kg根瘤菌,将所述根瘤菌菌液在阴暗、低温、潮湿的环境中喷洒到种子上,与苜蓿种子充分搅拌均匀;S3:定植播种,所述播种方式采用穴播面积定植法,平均每株占地面积为0.24~0.35m↑[2];S4:苗期管理,采用轻度灌溉和施用除草剂除草;S5:施肥和灌溉,在苜蓿出苗或返青后到孕蕾期结合灌溉追施尿素,或者追施磷酸二胺,现蕾前施用硼酸,孕蕾开花前期透灌一次,开花和结荚期还应灌水;S6:人工辅助授粉和病虫害的防治,所述授粉是采用放蜂方式辅助苜蓿花的授粉过程,所述病虫害的防治采用选种、对苜蓿种子进行检疫、使用化学药剂杀虫的方法;S7:种子收获,当苜蓿的绿色荚果有2/3-3/4变为褐色、种子成为黄色时,苜蓿种子成熟,开始进行收割;S8:种子收获后疏枝定植,种子田收获后立即进行刈割,并进行放牧处理残茬,当苜蓿种植密度超过8~15株/m↑[2]时,在种子收获后要进行疏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苜蓿种,对苜蓿种进行破除休眠处理;S2:接种根瘤菌,所述根瘤菌的用量为,每公斤种子用5~8g/kg根瘤菌,将所述根瘤菌菌液在阴暗、低温、潮湿的环境中喷洒到种子上,与苜蓿种子充分搅拌均匀;S3:定植播种,所述播种方式采用穴播面积定植法,平均每株占地面积为0.24~0.35m2;S4:苗期管理,采用轻度灌溉和施用除草剂除草;S5:施肥和灌溉,在苜蓿出苗或返青后到孕蕾期结合灌溉追施尿素,或者追施磷酸二胺,现蕾前施用硼酸,孕蕾开花前期透灌一次,开花和结荚期还应灌水;S6:人工辅助授粉和病虫害的防治,所述授粉是采用放蜂方式辅助苜蓿花的授粉过程,所述病虫害的防治采用选种、对苜蓿种子进行检疫、使用化学药剂杀虫的方法;S7:种子收获,当苜蓿的绿色荚果有2/3-3/4变为褐色、种子成为黄色时,苜蓿种子成熟,开始进行收割;S8:种子收获后疏枝定植,种子田收获后立即进行刈割,并进行放牧处理残茬,当苜蓿种植密度超过8~15株/m2时,在种子收获后要进行疏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S1至S8之前要进行地块选择,并对选好的地块进行预处理,所述地块选择进一步包括,选择在地势平坦、开旷、通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建国王佺珍崔健王贇文王显国张铁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