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01909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导光组件,应用于光学鼠标,包含:导光柱体,包含第一透镜部,用以汇聚光源所提供的光束;对应第一透镜部设置的光出射面;设置于光出射面的两侧的至少两凹槽,用以反射光束;以及至少一光折射面,用以折射光束至光出射面,使光束由光出射面射出至放置光学鼠标的表面;及设置于导光柱体一侧的主体,包含:凹陷部;以及对应凹陷部设置的第二透镜部,用以将经表面反射的光束聚焦至凹陷部内的影像传感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导光组件,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光学鼠标的导光 组件。
技术介绍
光学鼠标内的光学模块是由光源、光学导光结构及传感器所组成。 光源发出数道光线,经由光学导光结构,以引导光束可聚焦至传感器上, 而光源的利用效率与光束的聚焦收敛效果,都和光学结构的设计息息相 关,也因此光束最终状态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而决定光学鼠标定位点 的正确判断与否。故光学导光结构深切影响光束路径的收光质量,如何 设计良好的光学导光结构,是达灵敏光学鼠标及提高光源效率的关键推 手。习知图1所示为光学鼠标的感测模块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感测模块10是设置在光学鼠标的一下壳体50上。此感测模块10主要由发光二 极管20、 CMOS影像感测组件40以及导光组件30所组成。发光二极管 20适于提供一光束22,此光束22依序经由导光组件30的反射面32与 反射面34反射后会投射在光学鼠标所放置的桌面60的特定区域上。接 着,光束22会被桌面60反射至导光组件30的一透镜部36上,而此透 镜部36会将光束22聚焦至CMOS影像感测组件40上,以让CMOS影 像感测组件40加以辨识处理。上述的感测模块10中,因发光二极管20所提供的光束22需经由反射面32、 34的反射才能投射至桌面60上,又,反射面32、 34无法将发 光二极管20所提供的光束22汇聚成理想的平行光,导致光束22在传递 的过程中较容易发散,导致投射在CMOS影像感测组件40上的光束22 能量较低。换言之,习知感测模块10的光利用率较差,且因光束发散掉, 光束与环境的对比度不高,故光学灵敏度也因之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导光组件, 藉由在光出射面两侧提供凹槽结构,将打于其上的光束反射回导光柱体 并使光束重新聚集再引导出导光组件,可有效减少出射光束的边缘散射 光,以提高光源使用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之另一在于提供一种导光组件, 可縮小聚焦光束面积,加强光束亮度,以提高光束与周围环境的明暗对 比,故可大幅增加光学鼠标传感器的辨识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导光组件,应用于 光学鼠标,包含导光柱体,包含第一透镜部,用以汇聚光源所提供 的光束;光出射面,对应第一透镜部设置;至少两凹槽,设置于光出射 面的两侧,用以反射光束;以及至少一光折射面,用以折射光束至光出 射面,使光束由光出射面射出至放置光学鼠标的表面;及主体,设置于 导光柱体的一侧,包含凹陷部;以及第二透镜部,对应凹陷部设置, 用以将经表面反射的光束聚焦至凹陷部内的影像传感器。本技术的一种导光组件藉由光出射面两侧的凹槽结构,将打于 其上的光束反射回导光柱体并使光束重新聚集再引导出导光组件,可有 效减少出射光束的边缘散射光,以提高光源使用效率。此凹槽结构更可縮小聚焦光束面积,加强光束亮度,以提高光束与周围环境的明暗对比, 故可大幅增加光学鼠标传感器的辨识度。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习知一种导光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A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导光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B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导光组件结构的v型凹槽另一角度 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感测模块20发光二极管22光束30导光组件32, 34反射面36透镜部40CMOS影像感测组件50下壳体60桌面100导光柱体110第一透镜部120第一顶面130光出射面140第一底面150光折射面160表面170凹槽200主体210凹陷部220第二顶面230第二透镜部240第二底面具体实施方式图2A所示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导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B 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导光组件内的v型凹槽另一角度结构示意 图。请参考图2A与图2B,如图所示,此导光组件应用于一光学鼠标用 以将一光源(图中未示)导引至光学鼠标放置的一表面160上并反射聚 焦至一影像传感器(图中未示),其中导光组件包括一主体200与一导光 柱体100。继续上述,本技术的导光组件的特征在于设置于主体200 — 侧的导光柱体100包括 一第一透镜部IIO, 一光出射面130,至少两凹 槽170,以及至少一光折射面150。于一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导光 柱体100是倾斜设置于主体200的一侧。于又一实施例中,光折射面150 的数量为四个。第一透镜部110设置于导光柱体100的一第一顶面120。 光出射面130设置于导光柱体100的一第一底面140。凹槽170设置于光 出射面130的两侧。于一实施例中,凹槽170是呈v字型状。光折射面150用以将光源所提供并经由第一透镜部IIO汇聚后的一光束,折射后由光出射面130射出,其中光束仅能由凹槽170间的光出射面130射出至 表面160,例如一桌面;换句话说,当光束打到凹槽170结构时,因结构 作用使得光束反射回导光柱体100内,最后光束被局限在凹槽170间的 光出射面130射出,故可减少出射光束的边缘散射光,有效运用出射光 束,以提高光源使用效率。接续上述说明,请继续参阅图2A和图2B,主体200包括一凹陷部 210及一第二透镜部230。凹陷部210设置于主体200的一第二顶面220 且第二透镜部230对应凹陷部210设置于主体200的一第二底面240。其 中第二透镜部230用以将经由表面160反射的光束聚焦至凹陷部210内 的影像传感器(图中未示)。本技术使光束面积縮小后而聚焦于影像 传感器,可加强光束亮度,以提高光束与周围环境的明暗对比,致使影 像传感器的辨识度大幅增加。于一实施例中,导光柱体100上的凹槽170是对称设置于光出射面 130两侧,以加强导出光出射面130间的光束的对称性。于本实施例中, v型凹槽170的v型夹角范围可弹性地为大于0度至90度的锐角或直角。 又于一实施例中,两v型凹槽170的v型夹角是由一0角和一w角所组 成,且其0角和v角可相等或不等,使光束出光更为集中,增强光束的 亮度质量。此外,第二透镜部230为一圆弧结构,其能使光束的聚焦于 影像传感器的效果更好,故可提高光学鼠标的灵敏辨识度。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 在于使熟习此项技艺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当 不能即以之限定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大凡依本技术所揭示的精 神所作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导光组件,应用于一光学鼠标,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导光柱体,包含一第一透镜部,用以汇聚一光源所提供的一光束;一光出射面,对应该第一透镜部设置;至少两凹槽,设置于该光出射面的两侧,用以反射该光束;以及至少一光折射面,用以折射该光束至该光出射面,使该光束由该光出射面射出至放置该光学鼠标的一表面;及一主体,设置于该导光柱体的一侧,包含一凹陷部;以及一第二透镜部,对应该凹陷部设置,用以将经该表面反射的该光束聚焦至该凹陷部内的一影像传感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柱体倾斜设 置于该主体的一侧。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些凹槽对称设置 于该光出射面两侧。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些凹槽为一V字 型状。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组件,应用于一光学鼠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导光柱体,包含: 一第一透镜部,用以汇聚一光源所提供的一光束; 一光出射面,对应该第一透镜部设置; 至少两凹槽,设置于该光出射面的两侧,用以反射该光束;以及   至少一光折射面,用以折射该光束至该光出射面,使该光束由该光出射面射出至放置该光学鼠标的一表面;及 一主体,设置于该导光柱体的一侧,包含: 一凹陷部;以及 一第二透镜部,对应该凹陷部设置,用以将经该表面反射的该光束聚焦至该 凹陷部内的一影像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佐权章进才
申请(专利权)人:英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