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IGU信托公司专利>正文

吸引昆虫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993 阅读:5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吸引昆虫的装置,其中提供用于散发器(21)的容纳装置(20),所述散发器释放出至少一种引诱剂。所述容纳装置安置在封闭的空心体(44)上,所述空心体在某处具有开口。通过该开口处,所述空心体可套在热源上,并且同时所述热源作为空心体的支架。借助于用于散发器的容纳装置,可使已知的用于捕捉苍蝇的装置转变为用于捕捉蚊子的装置。

Device for attracting insects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pparatus for attracting insects, in which a receiving device (20) for a dispenser (21) is provided. The receiv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a closed hollow body (44). Through the opening, the hollow body can be sheathed on the heat source and the heat source is used as the support of the hollow body. By means of a means for use in a dispenser, a device for catching flies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a device for catching mosquito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根据权利要求1的总概念,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吸引昆虫的装置
技术介绍
飞行昆虫可被证实对于人类和动物来说作为真正的麻烦,其应予以防患。除了普通家蝇之外,所提及的青蝇对于人类来说不止是干扰,而其还作为病原的携带者为人所知。所以人类想使这种苍蝇远离那些范围,所述范围中有食物,因为苍蝇在食物中产卵,从这些卵中孵出蛆,而这些蛆最终又成长成苍蝇。为了防范这些飞行昆虫,已经发展了捕蝇器,当所述捕蝇器发出紫外线光(DE3840440C2,WO98/53677)或者释放出引诱剂(US-5635174A,US5770189A,EP0768823B1,US5683687)时,所述捕蝇器则特别的有效。由于苍蝇被紫外线光、以及引诱剂所吸引,它们飞向捕蝇器方向,在那它们被放置于捕蝇器中的胶带捉住。还有蚊科生物也不受人类和动物的喜爱,特别是其传播疾病时,这些疾病往往会导致死亡。遗憾的是这些蚊科生物感觉良好,像不受紫外线光的吸引一样。而其它对于苍蝇来说必要的引诱剂,也吸引不了蚊科生物。通过常规的捕蝇器只能糟糕地捕捉蚊科生物。然而已知的是,CO2对于蚊科生物来说是较有效的引诱剂,因为其对蚊科动物展现了温血动物的存在。因此可以通过干冰(固体CO2)来吸引蚊科生物,因为干冰在-78.5℃以上升华。因此提出的建议是,-->结合标准光源和CO2源,来吸引蚊科生物(R.R.Carestia und Linnaeus B.Savage,Effectiveness of Carbon Dioxide as a Mosquito Attractant in theCDC Miniature Light Trap,Mosquito News,Vol.27,1967,S.90-92)。另外的蚊科生物引诱剂是乳酸,所述乳酸有三种类型。这样发现,右旋乳酸,L-(+)乳酸,人体的分解物,吸引蚊科生物(F.Acree,Jr.,R.B.Turner,H.K.Gouck,M.Beroza:L-Lactid Acid:A Mosquito AttractantIsolated from Humans,Science,Vol.161,1968,S.1346-1347)。但是维他命B或者胆固醇亦具备吸引蚊科生物的能力(SPIEGELONLINE 34/1999)。进一步发现的是,替代的苯衍生物,如其也存在于肉食植物的分泌物中,不仅吸引苍蝇和蜂类,而且也吸引蚊科生物(WO97/03561)。一种可通过其用来即捕捉苍蝇又捕捉蚊科生物的、用于飞虫的捕捉器,运用了这些科学知识(EP1213958B1)。该捕捉器如通常的捕蝇器一样具有带有胶带的紫外线光源(UV-光源),其中还额外地设计有用于容纳吸引蚊科生物的物质的开放容器。苍蝇以及蚊科生物将通过胶带被捕捉,一旦它们碰到胶带。另外还有一种吸引昆虫的装置被公开,其拥有具有管的圆柱型体(US5943815A)。该管具有多个开口,从所述开口中可挥发出CO2。在另外的已公开的昆虫陷阱中设计有加热元件,其加热CO2源(US2003/0070345A1)。进一步公开了一种昆虫陷阱,其具有用于引诱剂的容器(DE10259651A1)。-->最后还有一种昆虫陷阱被公开,其具有配备有吸引物的带或者过滤纸(WO00/59300A;US4283878A)。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蚊科生物捕捉装置,其具有高捕捉率。所述任务将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特征解决本专利技术因此涉及一种用于吸引昆虫的装置,其中设计有用于散发器的容纳装置,其可释放出至少一种引诱剂。所述容纳装置安置在封闭的空心体上,所述空心体在某处有开口。通过这个开口处,其可盖住热源,该热源同时是空心体的支架。借助于用于散发器的容纳装置,可使一个已知的用于捕捉苍蝇的装置转化为一个用于捕捉蚊子的装置。通过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优点特别在于,苍蝇捕捉器可以仅仅借助额外的附加部改装成蚊科生物捕捉器。附加部具有容纳装置,其中可置入散发器。该散发器具有优选的用于蚊科生物的引诱剂,亦可具有用于其它昆虫的引诱剂。通过将散发器装设在UV-灯附近,引诱剂将通过灯所产生的热量连续的被蒸发。当然这里大部分热量不是由UV-灯本身产生的,而是由镇流器产生。镇流器可以理解为用于气体放电灯的电流限定设备。对于镇流器来说其可涉及前置扼流线圈。但亦可将电子镇流器投入使用。本专利技术中散发器的更换非常简易。多个在根据本专利技术装置上装设的胶带不仅提高了对被吸引的蚊科生物的捕捉率,而且也提高了对苍蝇的捕捉率。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在附图中展示,并在以下进一步说明。这里-->示出了:图1已知捕蝇装置机座的透视图;图2可与捕蝇装置耦合的捕蚊装置透视图;图3在其功能上作为捕蚊装置的昆虫捕捉装置的透视图;图4根据图3中去掉盖子的昆虫捕捉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中是已知昆虫捕捉装置1的机座3的透视图(对比EP1213958B1中的图1和图4)。机座3具有框架9,10,11,其安置在基座2上。机座3成半椭圆形构造。框架9,10,11以及基座2包围壁16,所述壁带有内侧4,所述内侧具有三个区域:两个弯曲区域和一个平面区域。壁16的内侧4用于容纳胶粘膜,其紧贴于内侧,并通过凸起22至25被固定。此外,壁16具有凹槽12至15,借助于所述凹槽,通过按压在图1中未示出的胶粘膜,可将其轻易地再次移除。UV-光源43位于基座2上。它由两个相互平行延伸的管状段5,6组成,其中管状段5,6安置在灯基座7上。两个管状段5,6通过连接块19相互连接。UV-光源43被框架9,10,11的三面,以及壁16的内侧4所包围。另外电缆8装设在基座2上,通过其可向UV-光源43供电。也可以考虑由电池驱动的UV-光源43。然而优选地,未示出的生热的镇流器位于基座2中。图2展示捕蚊装置17,其可被置入根据图1中的昆虫捕捉装置1中。该捕蚊装置17基本上由封闭的空心体44组成,所述空心体带有坐落在其上的盖18、以及装设在空心体44上的容纳装置20,所述容纳装置用于散发器21。此容纳装置20安置在壁31上,当捕蚊装置17被置入图1中所示的昆虫捕捉装置1中时,所述壁构成后壁31。用于散发器21的容纳装置20具有两个侧壁33,34,它们与后壁31相连。-->这些壁33,34中的每一个壁均具有凹槽41,42,它们通过隔板36至39构成。凹槽41,42基本上相互平行的排列,以便在所述凹槽中可以插入散发器21,并且可使其被固定。两个壁33,34经由底部40以及隔板35相互联系起来。通过隔板35使用于散发器21的容纳装置20更加稳固。当捕蚊装置17被置入昆虫捕捉装置1的机座3中时,则容纳装置20直接位于昆虫捕捉装置1的内侧4的前方。盖18具有卡持部28以及锁紧装置26,27,通过所述锁紧装置,可使装设在盖18上的胶粘膜被固定。捕蚊装置17的空心体44具有两个基本上半圆形地构建的侧壁以及一个前壁,它们之中在图2中只有侧壁32可视。在侧壁和前壁上可装设另外的胶粘膜,其通过卡持部29,30固定。因此胶粘膜几乎完全地包围空心体44。散发器21由一种基本上带有最小气孔大小的透气性材料组成。所述散发器具有至少一种引诱剂,蚊科生物对其特别感兴趣。然而在散发器21中亦可有多种引诱剂,其可吸引广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吸引昆虫的装置,所述装置带有用于散发器(21)的容纳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装置(20)安置在封闭的空心体(44)上,所述空心体在某处具有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EP 2005-8-11 05017446.51.用于吸引昆虫的装置,所述装置带有用于散发器(21)的容纳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装置(20)安置在封闭的空心体(44)上,所述空心体在某处具有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体(44)的内部空间这样被构建,使得它可以容纳空心体支架(5,6,19)。3.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体(44)的所述开口位于底侧。4.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体(44)在上侧由盖(18)封闭,所述盖的面积至少与所述空心体(44)的横截面积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心体(44)的外侧的至少一个区域上设置了粘性物。6.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心体(44)的周围上,提供夹持元件(27,28,29,30)用于保持粘性膜。7.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伯特恩格尔布雷希特约尔格恩格尔布雷希特
申请(专利权)人:IGU信托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NZ[新西兰]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