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95520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包括前部(50)、后部(60)和中央部(70)的滚装滚卸船舶。所述船舶具有位于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中的适于容纳集装箱的货舱,以及位于所述中央部中的适于容纳滚装/滚卸货物的货舱。所述中央部从内底板延伸至高于所述露天甲板的高度。在所述船舶的后部中设置跳板,且所述滚装/滚卸货物从所述跳板通过设置在所述船舶后部中的通道传送至所述第三货舱部。所述通道可以设置为隧道,其可以适配成支撑堆叠在所述通道上方的货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用于集装箱的货舱部与容纳车辆的货舱部的组合的独特设 计而提供高货物容量和灵活性的船舶。根据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舶,所述船舶包括船体、露天甲板、前部、 后部、中央部、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货舱部。所述船舶的所述前部包括所述第一货舱部,所述第一货舱部用于容纳集装箱形 式的货物,且非排他性地由所述船体和所述露天甲板限定,其中所述露天甲板设置在高 于所述船舶的基线的高度处,并且包括出入舱口或开口以提供出入所述第一货舱部的出 入口 ;所述船舶的所述后部包括所述第二货舱部,所述第二货舱部用于容纳集装箱形 式的货物,由非排他性地所述船体和所述露天甲板限定,其中所述露天甲板设置在高于 所述船舶的基线的高度处,并且包括出入舱口或开口以提供出入所述第二货舱部的出入 口 ;所述后部还包括跳板,或者适于接纳外部跳板的空间,从而允许车辆上到所述 船舶上;所述后部进一步包括从所述跳板或适于接纳外部跳板的空间延伸至所述第三货 舱部的通道;所述船舶的中央部包括所述第三货舱部,所述第三货舱部相对于所述船舶的船 中部基本上对称地设置,并且非排他性地由用于容纳车辆的最高甲板、用于容纳车辆的 最低甲板以及在所述船舶的横向上延伸的壁或舱壁限定。所述第三货舱部进一步包括一 个或多个用于容纳车辆的中间甲板,并且所述中间甲板通过跳板至少部分地相互连接。术语“露天甲板”在说明书全文中意指任何暴露于外部的甲板,即露天甲板在 此说明书的含义内形成船舶船体的朝上定向的封闭物。术语“主甲板”在说明书全文中意指在船舶的前后端之间延伸的甲板。所述主 甲板可以构成船舶的最高水密甲板(其还可以称为“上甲板”),或者在主甲板暴露于外 部的设计中,所述主甲板可以称为“露天甲板”。术语“后”、“之后”或“尾”在说明书全文中意指船舶的位于船舶中央部之 后的部分。术语“前”、“前向”在说明书全文中意指船舶的位于船舶中央部之前的部 分。
技术介绍
根据常规的造船实践,货船的后部通常包括上层结构,所述上层结构包括驾驶 桥楼和为了推进船舶而必需的装置(包括燃料罐等),而船舶的前部包括船头并且进场还 包括存储室等。船舶的中央部包括货舱,所述货舱根据所运输的特定类型货物而构造。所述货舱可以为了运输一种或更多种特定类型货物(诸如集装箱;车辆一包括拖车;或干货 等)而具体地构造。特别地在过去,使用货船承载上述类型货物的组合的可能性是非常 有限的。 为了获得增高的货船灵活性,在过去的三十年左右里开发了所谓的滚装滚卸船 舶或RO-RO船舶。大多数此种船舶现在基于下述概念提供主甲板或露天甲板用于运输 集装箱和其它吊装吊卸货物,同时在主甲板下方和/或上方设置多个甲板间,并且所述 甲板间可以用于运输使用船头和/或侧跳板装载的车辆(诸如拖车、卡车或轿车等)。此 概念得到广泛的认可与使用,但是此概念的一个共同缺点在于在船舶装载重力不均勻 货物构成的情况下,例如在仅仅运输一种类型的货物时,船舶以不适当的稳定性运行。作为船舶不适当装载的结果,以及在货物的重心太高的情况下,船舶必需承载 大量的压舱水,以平衡货物的不适当重心。在货物重心太低的装载情况下,船舶将以过高的稳定性运行,导致船舶快速地 从一侧向另一侧侧倾,从而造成船员航行不适以及货损增加等。然而,就所谓滚装滚卸船舶而言,现有技术没有提出可以获得最佳灵活性和容 量的方案。具体地,RO-RO船舶的常规结构由于上述的与稳定性相关的缺陷,对能够承 载的附加货物的量设置限制,以及对此种货物能够承载的条件设置限制。欧洲专利第1035998号公开了一种货船,其中在船舶中央设置冷冻货舱部,所 述冷冻货舱部具有相当多的小净空高甲板间,且集装箱形式的第二货物设置在冷冻货舱 部之前和之后。所述冷冻货舱部从船舶的内底板延伸至高于露天甲板的高度。设置在所 述冷冻货舱部之后和之前的所述集装箱货舱也从内底板延伸至高于露天甲板的高度。上述专利的目的在于构造能够承载大量集装箱的流动船同时使得对承载压舱水 的需求最小化。US 4111145A公开一种货船,所述货船能够在滚装滚卸和/或吊装吊卸模式下 运行,具有由内低层、第二甲板、辅助甲板、暴露甲板覆盖的货舱,并且在所述货舱内 具有多个横向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适当地彼此间隔开,并且具有适于根据在滚装和 滚卸或吊装或吊卸模式下使用而打开或关闭的开口,使得所述框架结构在打开时不干涉 在甲板周围滚装和滚卸交通的自由运动。所公开船舶在整体上可以看作典型RO-LO船 舶——具有大舱口用于在所述RORO货舱的整个长度上处理和装载集装箱。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根据说明书的前序部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存在稳定性问题的改进船舶,其中所述船舶能够承载货物的不同组 合——所述货物的至少一种类型是车辆或由轮式车辆装载的货物;而且允许同时地运输 大量的诸如集装箱的其它货物,而且在此同时允许车辆或由轮式车辆装载的货物进入用 于容纳车辆或由轮式车辆装载的货物的空间,而不会导致用于诸如集装箱的其它货物的 装载空间的实质性损失。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通过提供一种根据本说明书前序部分的船舶而实现,其 中用于容纳车辆的所述最高甲板设置为高于设置在所述船舶的所述前部和/或所述后部中的所述露天甲板的高度,并且所述最低甲板设置为低于设置在所述船舶的所述前部和/或所述后部中的所述 露天甲板的所述高度。根据上述方案构造的船舶允许所运输货物的不同组合而没有稳定性问题。具 体地,使得可以仅仅运输一种货物且不会强行使船舶在不理想的稳定性/装载情况下运 行,由此所述船舶可以在货物不构成车辆或由轮式车辆装载的货物的情况下运行,且稳 定性不会太低;所述船舶可以在货物不构成集装箱的情况下运行,且稳定性不会太高。这使得船主或船舶的运营商可以获得良好的稳定性装载条件,并且提供高的灵 活性。良好的装载条件一方面减少对运输压舱水的需要,另一方面为船员提供舒适的 航程,因为 船舶将不会在重心太高的装载条件下运行。根据上述前序部分设置的船舶使得船主或运营商能够每个航程获得更多的收 入,其原因在于,船舶载重量的更大部分用于增加有效载荷。所述载重量是整个船允许承载的总重量,包括货物(有效载荷和压舱水)、燃 料、存储物以及船员。总而言之,根据此说明书先导部分构造的船舶将能够在没有车辆或由轮式车辆 装载的货物的情况下运行,货物的其余部分(例如集装箱)可以相当低地抵靠第三货舱部 前后的龙骨或内底板叠置。由此可以维持有利的“稳心高度(metacentre height)”—— 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无疑义地良好限定的,相当于在船舶的船体形式以及整个船舶的竖 直中心的基础上确定的稳定性臂。在常规RO-RO船舶中,由于集装箱形式的第二货物通常承载在露天甲板上或上 方,当在没有位于露天甲板下方的货物情况下航行时,这些船舶中的稳心高度是非常令 人不满意的。在此种装载情况下,通常需要承载大量的压舱水以降低船舶重心。RO-RO船舶的现有技术货舱示例能够在露天甲板之下容纳集装箱,然而这仅 仅在去除舱口盖等的情况下才是可行的,而且由于集装箱叠置在露天甲板下的“车库空 间”内,这些船舶不能为船主或运营商提供高的灵活性。根据一个实施例,从所述跳板或适于接纳外部跳板的空间延伸至所述第三货舱 部的所述通道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舶(1),包括船体(5)、露天甲板(18)、前部(50)、后部(60)、中央部(70)、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货舱部(20、30、40),其中:所述船舶(1)的所述前部(50)包括所述第一货舱部(20),所述第一货舱部(20)用于容纳集装箱形式的货物(100),并且非排他性地由所述船体(5)和所述露天甲板(18)限定,其中所述露天甲板(18)设置在高于所述船舶(1)的基线(11)的高度(22)处,并且包括用于提供出入所述第一货舱部(20)的出入口的出入舱口或开口;所述船舶(1)的所述后部(60)包括所述第二货舱部(30),所述第二货舱部(30)用于容纳集装箱形式的货物(100),并且非排他性地由所述船体(5)和所述露天甲板(18)限定,其中所述露天甲板(18)设置在高于所述船舶(1)的基线(11)的高度(23)处,并且包括用于提供出入所述第二货舱部(30)的出入口的出入舱口或开口;所述后部(60)包括跳板(61)或者适于接纳外部跳板的空间,从而允许车辆上到所述船舶(1)上;所述后部(60)包括从所述跳板(61)或所述适于接纳外部跳板的空间延伸至所述第三货舱部(40)的通道(16);所述船舶(1)的中央部(70)包括所述第三货舱部(40),所述第三货舱部(40)相对于所述船舶(1)的船中部基本上对称地设置,并且非排他性地由用于容纳车辆的最高甲板(19)、用于容纳车辆的最低甲板(21)以及在所述船舶(1)的横向上延伸的壁或舱壁(12、13)限定,所述第三货舱部(40)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容纳车辆的中间甲板(43),并且所述中间甲板(43)通过跳板(42)至少部分地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用于容纳车辆的所述最高甲板(19)设置为高于设置在所述船舶(1)的所述前部(50)和所述后部(60)中的所述露天甲板(18)的所述高度(22、23),并且所述最低甲板(21)设置为低于设置在所述船舶(1)的所述前部(50)和所述后部(60)中的所述露天甲板(18)的所述高度(22、23)。...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延斯马格努斯尼尔森
申请(专利权)人:延斯马格努斯尼尔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K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