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网障的车、障分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90061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组合式网障的车、障分离机构,属于道路隔离设施领域。所述的组合式网障包括配设有动力源的主障架和配置在主障架的两侧的并且与主障架连接的各一个主网障,所述的车、障分离机构包括配设在所述主障架的左端两侧的用于将主障架的左端升降的各一个主障架第一升降装置和配设在主障架右端两侧的用于使主障架的右端升降的各一个主障架第二升降装置,该第一、第二主障架升降装置均与所述的动力源液压油路连接。优点:能使车辆卸除并驶离现场,在布障时无需车辆陪伴于主障架,从而可节约车辆资源并且确保车辆安全;由于能与车辆分离,因而可将主障架及主网障设计得更为坚固并且沉重,以确保稳定性,抵抗和防止外力冲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隔离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网障的车、障分离机构, 将组合式网障与车辆分离,以便车辆驶离设障区域。
技术介绍
申请人:在上面提及的网障并不是指人们常见的道路隔离栏,而是指具有特定用途 的临时阻隔设施,所谓的特定用途如应对由突发性事件引起的聚众闹事区域、特大事故现 场暂时隔离的区域和群发生事件导致的对机关、学校、军事禁区有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区 域的隔离,甚至作为军事目的针对要道的隔离藉以形成屏障。已有技术中应用于前述场合的隔离设施(业界习惯称路障)大都将组合式的路障 网片预先配备于军用或警用车辆上,设障(也称布障)时凭借人力从车辆上抬下,放置于隔 离地点,再加设支撑予以固定,这种路障网片虽然具有设置灵活和对地形地貌适应性强的 长处,但是,由于设障时的作业强度大,设障时间冗长、效率低下并且抗冲击能力脆弱。国外进行封控时,往往由武警和/或警员手持盾牌形成人墙屏障,这种方式仅能 奏一时之效,持久性差,并且无法对道路或特定区域实施真正封控,甚至造成封控人员受伤 或致死,此外还容易被突破,更无力应对车辆之类的交通工具的冲击;利用集装箱封堵在国 外并不鲜见,但是由于集装箱体积大、笨重、运输装卸困难,设障长度难以控制;移动式拒马 虽然具有短距离移动的优势,但同存集装箱封障的欠缺,并且抗冲击性差;隔离墙除了存在 集装箱的欠缺外,还存在设障周期长的问题。毫无疑问,不论是从布障时的快捷性和撤障时的便捷性还是从减轻人力操作的劳 动强度因素考虑,将车辆和网障两者相伴,使撤障和布障俱可借助于车载动力,则不失为是 一种理想之举,但是实际证明至少存在以下两点欠缺一是由于车、障两者彼此牵连而无法 分离,因此占用成本较大,即一车一障占用了宝贵的车辆资源;二是容易产生两次危害,因 为车辆的燃料(油箱)难以对抗人为投掷的易燃物。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0408758C提供的布障车,将网障配备于挂车上,由 主车辆将挂车牵引至布障现场后,主车便可驶离布障现场,能够避免占用主车资源,但是布 障和撤障仍需由人为操作,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5页第13-25行的说明。此外,还 存在抵抗外力挤推能力弱和容易逾越的欠缺。当然,如果能将车辆相对于坚固的网障具有金蝉脱壳般的效果而分离则无疑是极 致的选择,因为这样既可节约车辆资源,并且避免车辆油箱遭受易燃物袭击而引发事故,又 可使网障制造得坚不易摧,但是在已公开的专利及非专利文献中均无相应的技术启示。尤 其是,本申请人从武警部队及公安部门反馈的信息获知,迫切希望已有技术中的网障具有 与车辆自动分离的功能,为此本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 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用于封控的隔离障碍物与牵引隔离障碍物 的车辆分离而藉以体现避免占用车辆资源、确保安全和保障隔离障碍物的坚固性的组合式 网障的车、障分离机构。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组合式网障的车、障分离机构,所述的组合式 网障包括配设有动力源的主障架和配置在主障架的两侧的并且与主障架连接的各一个主 网障,所述的车、障分离机构包括配设在所述主障架的左端两侧的用于将主障架的左端升 降的各一个主障架第一升降装置和配设在主障架右端两侧的用于使主障架的右端升降的各 一个主障架第二升降装置,该第一、第二主障架升降装置均与所述的动力源液压油路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障架第一升降装置包括第一外套管、 第一内套管、第一作用缸、活动梁、横梁和第二作用缸,横梁固定在所述的主障架的左端,该 横梁构成有横梁容腔,第二作用缸以卧置状态设置在横梁容腔内,活动梁朝向所述横梁的 一端插入到所述的横梁容腔内并且与第二作用缸的第二作用缸柱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外套 管的外壁固定,第一作用缸的缸体尾部通过第一销轴铰接于第一外套管的第一外套管腔 内,该第一作用缸的第一活塞柱通过连接销与第一内套管铰接,第一内套管与第一外套管 腔滑动配合,所述的第一、第二作用缸均与所述的动力源液压油路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障架第二升降装置包括第二外套 管、第二内套管、第三作用缸、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第二外套管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固 定座上,并且探出第一固定座,在探出第一固定座的端部设有一铜套,下端固定在第二固定 座上,第一、第二固定座均与所述的主障架固定,第二内套管位于第二外套管的第二外套管 腔内,并且与第二外套管腔滑动配合,第三作用缸通过第二销轴铰接于第二外套管腔内,该 第三作用缸的第二活塞柱与第二内套管连接,所述的第三作用缸与所述的动力源液压油路 连接,所述的主网障的朝向第二外套管的一侧的上部构成有一枢置腔,该枢置腔与所述第 二外套管枢轴连接,并且与所述铜套相配合,所述主障架朝向主障架第二升降装置的一端 并且位于下部设置有主网障驱动机构,在主网障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枢置腔的下方固设有 一推杆铰接座,该推杆铰接座与所述的主网障驱动机构铰接,在主网障朝向所述主障架第 一升降装置的一端并且位于底部设有一用于导引主网障相对于主障架展开或收拢的主网 障导引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网障导引装置包括作用缸安装座、 第四作用缸、导引轮座和导引轮,作用缸安装座固定在所述主网障的底部的居中部位,第四 作用缸通过作用缸销轴铰设于作用缸安装座上,第四作用缸的缸柱与导引轮座连接,导引 轮枢轴设置在导引轮座上,所述的第四作用缸与所述的动力源液压油路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网障上还配设有主网障长度补偿机 构,该主网障长度补偿机构包括电机、减速机、第一、第二传动轮、传动带和副网障,电机与 减速机传动连接,并且与减速机固定,减速机设在减速机座上,而减速机座固定在主网障的 底部并且位于主网障的右端,第一传动轮固定在减速机的减速机末级动力输出轴上,第二 传动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作用缸安装座上,传动带与副网障固定,并且套置在第一传动 轮和第二传动轮上,副网障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底部各以间隔状态枢轴设置有一组滚轮和 一爬高轮组,滚轮和爬高轮组均与导轨构成滚动副,而导轨固定在所述的主网障的底部,所述的爬高轮组位于副网障的左端的底部,所述的电机为正反转电机。在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网障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间隔设置 有主网障支撑装置,而所述的副网障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同样以间隔状态设置有结构与所述 主网障支撑装置的结构相同的副网障支撑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网障支撑装置包括三角形臂、撑 腿、第一伞齿轮、螺杆和第二伞齿轮,三角形臂枢轴设置在所述主网障上,撑腿伸缩地与三 角形臂的容腔滑动配合,第一伞齿轮枢轴设置在三角形臂上并且位于容腔内,而第一伞齿 轮的伞齿轮轴伸展到三角形臂外,第二伞齿轮固设在螺杆上,并且与第一伞齿轮相啮合,螺 杆通过螺母与撑腿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主网障驱动机构各包括第五作 用缸、驱动臂、推杆和驱动臂座,第五作用缸固定在所述的主障架上,并且位于主障架的下 部,该第五作用缸的作用缸活塞柱与驱动臂的中部枢轴连接,驱动臂的一端与驱动臂座枢 轴连接,另一端与推杆的一端枢轴连接,而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推杆铰接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网障的车、障分离机构,所述的组合式网障包括配设有动力源(11)的主障架(1)和配置在主障架(1)的两侧的并且与主障架(1)连接的各一个主网障(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障分离机构包括配设在所述主障架(1)的左端两侧的用于将主障架(1)的左端升降的各一个主障架第一升降装置(2)和配设在主障架(1)右端两侧的用于使主障架(1)的右端升降的各一个主障架第二升降装置(3),该第一、第二主障架升降装置(2、3)均与所述的动力源(11)液压油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建龙刘懋功何兴华陈新军马知才刘谷云姜楠钱利亚徐铭马天伟杨亦金佳白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